孫星衍

《神農本草經》~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續斷

味苦,微溫。主傷寒,補不足,金創癰傷,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御覽》作乳癰,云崩中、漏血,《大觀本》作黑字)。久服,益氣力。一名龍豆,一名屬折。生山谷。

《名醫》曰: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生常山。七月、八月採,陰乾。

白話文:

味道苦,性微溫。主治傷寒,補虛,金屬外傷、癰瘡,跌打損傷,接續筋骨,以及婦女乳腺炎(《御覽》版本記載為乳腺腫脹、破裂出血,《大觀本》版本記載為「黑字」)。長期服用,能增強氣力和體力。別名為龍豆、屬折。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記載:一種是接骨木,一種是南草,一種是槐樹。生長於常山地區。在七月、八月採摘,在陰涼處晾乾。

案:《廣雅》云:褱,續斷也。《範子計然》云:續斷,出三輔:《桐君藥錄》云:續斷,生蔓延,葉細,莖如荏大,根本黃白,有汁。七月、八月採根。

白話文:

根據《廣雅》的記載,褱就是續斷。《範子計然》中提到,續斷產於三輔地區。《桐君藥錄》記載,續斷是一種生長蔓延的植物,葉子細小,莖部像大麻,根部黃白色,有汁液。在七月和八月收穫其根部。

2. 漏蘆

味甘,鹹寒。主皮膚熱、惡創、疽痔、濕痹,下乳汁。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明,不老、延年。一名野蘭。生山谷。

《名醫》曰:生喬山,八月採根,陰乾。

白話文:

它的味道甘美,性情寒涼。可以治療皮膚熱、創傷、腫毒、痔瘡、濕氣痹阻,還能通乳。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增強氣力,讓耳聰目明,防止衰老,延長壽命。又名野蘭,生長在山谷之中。

《名醫》記載:生長於喬山的喬山,在八月採收其根部,放置陰涼處晾乾。

案:《廣雅》云:飛廉,漏蘆也;陶弘景雲:俗中取根,名鹿驪。

白話文:

根據《廣雅》的記載,飛廉就是漏蘆。陶弘景說,民間取其根部,稱為鹿驪。

3. 營實

味酸,溫。主癰疽惡創,結肉跌筋,敗創,熱氣,陰蝕不療,利關節。一名牆薇,一名牆麻,一名牛棘。生川穀。

白話文:

味道酸、性溫。主要治療膿腫惡瘡、跌打損傷、傷口發炎、熱毒積聚、陰蝕不癒等症狀,並能通利關節。別名:牆薇、牆麻、牛棘。生長於山谷中。

《吳普》曰:薔薇,一名牛勒,一名牛膝,一名薔薇,一名山棗(《御覽》)。

《名醫》曰:一名牛勒,一名薔蘼,一名山棘,生零陵及蜀郡,八月、九月採,陰乾。

案:陶弘景雲:即是牆薇子。

白話文:

  • 吳普說:薔薇,別名牛勒、牛膝、山棗。
  • 《名醫別錄》說:薔薇又名牛勒、薔蘼、山棘,生長在零陵和蜀郡,八月和九月採摘,陰乾保存。
  • 註:陶弘景說:薔薇就是牆薇的果實。

4. 天名精

味甘,寒。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久服輕身、耐老。一名麥句薑,一名蝦蟆藍,一名豕首。生川澤。

白話文:

味道甘性寒,主治氣血瘀滯、子宮內膜異位症、大出血。具有止血、利尿的功效。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年益壽。別名有麥句薑、蝦蟆藍、豕首。生長在河川和沼澤地帶。

《名醫》曰:一名天門精,一名玉門精,一名彘顱,一名蟾蜍蘭,一名覲,生平原。五月採。

白話文:

名醫論中記載:

  • 一種叫天門精,
  • 一種叫玉門精,
  • 一種叫彘顱,
  • 一種叫蟾蜍蘭,
  • 一種叫覲,

都生長在平地。

在五月採收。

案:《說文》云:薽,豕首也;《爾雅》云:茢,薽,豕首。郭璞云:今江東呼豨首,可以煼蠶蛹。陶弘景雲:此即今人呼為豨薟,《唐本》云:鹿活草是也。《別錄》一名天蔓菁,南文呼為地松;掌禹錫云:陳藏器別立地菘條,後人不當仍其謬。

白話文:

查閱《說文解字》,註解說:"薽",是一種長著豬頭的植物;《爾雅》中記載:"茢"和"薽"都是指長著豬頭的植物。郭璞解釋說:現在江東地區稱之為"豨首",可以用它來烤蠶蛹。陶弘景表示:這其實就是現在人們所稱呼的"豨薟"。《唐朝本草》中記載:鹿活草就是豨薟。《別錄》中將它稱為"天蔓菁",南方人稱其為"地松";掌禹錫表示:陳藏器另外提出了"地菘"一詞,後人不應該沿用他的錯誤說法。

5. 決明子

味鹹,平。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久服,益精光(《太平御覽》引作理目珠精,理,即治字),輕身。生川澤。

白話文:

鹹味,性平。主治青光眼、視物不清、皮膚發紅、白翳、眼睛紅痛、流淚。長期服用,可以增強視力(《太平御覽》中寫作「理目珠精」,「理」即「治」),減輕體重。生長在水濱或低窪之地。

《吳普》曰:決明子,一名草決明,一名羊明(《御覽》)。

《名醫》曰:生龍門,石決明,生豫章,十月採,陰乾百日。

案:《廣雅》云:羊𧃐⿱艹蠋,英光也。又決明,羊明也;《爾雅》云:薢茩,英光。

郭璞云:英,明也。葉黃銳,赤花,實如山茱萸。陶弘景雲:形似馬蹄決明。

白話文:

決明子

根據《吳普》記載,決明子還有以下別名:草決明和羊明(《御覽》)。

石決明

《名醫》記載:石決明產於龍門,豫章也有生長,在十月採收,晾乾一百天。

考證

《廣雅》中記載:羊𧃐⿱艹蠋,意為明亮的光芒。決明又名羊明,《爾雅》中記載:薢茩,意為明亮的光芒。

郭璞解釋道:“英”,即明亮之意。決明葉子細長且尖銳,花朵為紅色,果實形狀類似山茱萸。陶弘景則認為其形狀類似馬蹄決明。

6. 丹參

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症除瘕,止煩滿,益氣。一名卻蟬草。生川穀。

白話文:

這種中藥性味苦,性微寒。主要作用於心腹邪氣,以及腸中鳴響如水聲、寒熱積聚等症狀;還可以破除癥瘕積塊,止住煩悶脹滿,增益氣血。別名為卻蟬草。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曰:丹參,一名赤參,一名木羊乳,一名卻蟬草。神農、桐君、黃帝、雷公、扁鵲:苦,無毒;李氏:小寒。岐伯:咸。生桐柏,或生太山山陵陰。莖花小方如荏,毛、根赤,四月花紫,五月採根,陰乾,治心腹痛(《御覽》)。

白話文:

《吳普》記載:丹參又名赤參、木羊乳、卻蟬草。神農、桐君、黃帝、雷公、扁鵲:味苦,無毒;李氏:味微寒。岐伯:味鹹。生長在桐柏山、太山山陵的陰面。莖和花小而方,像荏草一樣,莖毛和根呈紅色,四月開花,紫紅色,五月採收根部,陰乾後使用,可以治療心腹痛(《御覽》)。

《名醫》曰:一名赤參,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及太山,五月採根,曝乾。

案:《廣雅》云:卻蟬,丹參也。

白話文:

《名醫》一書記載:有一種藥材同時叫作「赤參」和「木羊乳」,生長在桐柏山和太山一帶,在五月時採集其根部,曬乾後即可使用。

註解:《廣雅》一書中記載:「卻蟬」就是丹參。

7. 茜根

味苦,寒。主寒濕,風痹,黃疸,補中。生川穀。

《名醫》曰:可以染絳。一名地血,一名茹藘,一名茅搜,一名茜。生喬山。二月、三月採根,陰乾。

白話文:

此藥味苦,性寒。主治寒濕、風寒痺痛、黃疸,並具有補益中氣的作用。生長在平原的河谷地帶。

《名醫》記載:這種藥材可以用來染色成深紅色。它又稱為地血、茹藘、茅搜或茜。生長在山坡上。在二月和三月採挖其根,陰乾後使用。

案:《說文》云:茜,茅搜也。搜,茅搜,茹藘。人血所生,可以染絳,從草從鬼。《廣雅》云:地血,茹藘,茜也。《爾雅》云:茹藘,茅鬼;郭璞云:今茜也,可以染絳。《毛詩》云:茹藘在阪。《傳》云:茹藘,茅搜也。陸璣云:一名地血,齊人謂之茜,徐州人謂之牛蔓。

徐廣注《史記》云:茜,一名紅藍,其花染繪,赤黃也。按:《名醫》別出紅藍條,非。

白話文:

《說文解字》中記載:「茜」是一種草本植物,又稱「茅搜」。「茅搜」和「茹藘」相似,是一種可以在泥土中生長的植物,可以用來染紅色,字形由「草」和「鬼」組成。《廣雅》中記載:「地血」、「茹藘」和「茜」都是同義詞。《爾雅》中記載:「茹藘」又稱「茅鬼」,郭璞解釋說,就是現在的「茜」,可用於染紅色。《毛詩》中提到:「茹藘生長在斜坡上。」《毛詩傳》解釋說:「茹藘」就是「茅搜」。陸璣說:「茹藘」又有一個名稱叫「地血」,齊國人稱之為「茜」,徐州人稱之為「牛蔓」。

徐廣在《史記》中註解說:茜草有一個別名叫做紅藍,它的花可以用來染布,染出來的顏色是紅色和黃色。但是,《名醫》中單獨列出的紅藍條目卻不是這個意思。

8. 飛廉

味苦,平。主骨節熱,脛重痠疼。久服,令人身輕。一名飛輕(已以上四字,原本黑字)。生川澤。

《名醫》曰:一名伏兔,一名飛雉,一名木禾,生河內,正月採根;七月、八月採花。陰乾。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苦,性平。主要治療骨節發熱,小腿沉重痠痛。長時間服用,可以讓人身體輕盈。別名為飛輕。

《名醫》記載:它還有其他別名,如伏兔、飛雉、木禾。產於河內地區。正月採收根部;七月、八月採收花朵。將其陰乾處理。

案:《廣雅》云:伏豬,木禾也。飛廉,漏蘆也。陶弘景雲:今既別有漏蘆,則非。此別名耳。

白話文:

有關的資料中:《廣雅》這本書記載說:伏豬,是一種植物,屬於禾科植物。飛廉,是一種生長在水中或沼澤地的植物,莖中空類似蘆葦。陶弘景說:既然現在已經有漏蘆這個專門的名稱,那麼伏豬就不可能是指漏蘆了。伏豬只是另一個別名而已。

9. 五味子

味酸,溫。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御覽》引云:一名會及。《大觀本》作黑字)。生山谷。

白話文:

口味酸、性溫。具有增強體力、止咳、治療胸悶和氣逆、補充虛弱體質、補腎、壯陽的作用。除補益虛弱,也能增強男子精氣。(《御覽》引文提及:別名會及。《大觀本》版本寫作黑色。)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曰:五味子,一名元及(《御覽》)。

《名醫》曰:一名會及,一名元及。生齊山及代郡,八月採實,陰乾。

白話文:

吳普說:五味子,又名元及(《御覽》)。

《名醫》說:五味子又名會及,一名元及。生長在齊山和代郡,八月收穫果實,在陰涼處曬乾。

案:《說文》云:菋,豬也。荎,荎豬草也。藸,荎藸也。《廣雅》云:會及,五味也。《爾雅》云:菋,荎藸。郭璞云:五味也。蔓生子,叢在莖頭。《抱朴子·仙藥篇》云: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也。

白話文:

《說文解字》記載:「菋」是豬的意思,「荎」是喂豬的草,「藸」是荎藸草。《廣雅》中說:「會及」是五種味道。《爾雅》中說:「菋」是荎藸草,郭璞解釋說它有五種味道,蔓生果實,果實成串生長在莖的頂端。《抱朴子·仙藥篇》中記載:這五種味道分別代表五行精髓,它的果實具有五種味道。移門子服用五味子十六年,皮膚細嫩如玉女,掉進水中也不會沾濕,進入火中也不會灼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