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衍

《神農本草經》~ 卷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

1. 天門冬

味苦,平。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屍。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一名顛勒(《爾雅》注引云:門冬,一名滿冬,今無文)。生山谷。

《名醫》曰:生奉高山,二月、七月、八月採根,曝乾。

案:《說文》云:牆,牆蘼,滿冬也;《中山經》云:條谷之山,其草多宜冬。《爾雅》云:牆蘼,滿冬。《列仙傳》云:赤鬚子食天門冬;《抱朴子·仙藥篇》云:天門冬,或名地門冬,或名筵門冬,或名顛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和。主要治療各種突然發作的風濕、半身不遂,能強壯骨髓,殺死體內寄生蟲,去除體內積滯的屍毒。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增補氣力,延年益壽。有一個別名叫顛勒(《爾雅》的註解引用說:天門冬,有一個別名叫滿冬,現在沒有相關記載)。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說:生長在奉高山,二月、七月、八月採挖根部,曬乾。

考證:《說文解字》說:牆,指牆蘼,也就是滿冬。《中山經》說:條谷山,那裡的草多是宜冬。《爾雅》說:牆蘼,就是滿冬。《列仙傳》說:赤鬚子吃天門冬。《抱朴子·仙藥篇》說:天門冬,有的叫地門冬,有的叫筵門冬,有的叫顛棘,有的叫淫羊食,有的叫管松。

2. 甘草

味甘,平。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尰,解毒。久服,輕身、延年(《御覽》引云:一名美草,一名密甘,《大觀本》作黑字)。生川穀。

《名醫》曰: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蜜草,一名蕗草。生河西積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除日,採根,曝乾,十日成。

案:《說文》云:苷,甘草也;蘦,大苦也;苦,大甘苓也;《廣雅》云:美草,甘草也。《毛詩》云:隰有苓。《傳》云:苓,大苦。《爾雅》云:蘦,大苦。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葉似荷,青黃;莖赤黃,有節,節有枝相當。或云蘦似地黃,此作甘,省字。苓,通。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和。主要治療五臟六腑的寒熱病邪,能使筋骨強健,肌肉生長,增加力氣,還能治療刀傷腫痛,並有解毒的功效。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御覽》引用說:又名美草,又名密甘,《大觀本》寫作黑字。)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說:又名密甘,又名美草,又名蜜草,又名蕗草。生長在河西的積沙山和上郡。在二月和八月的除日,採挖根部,曬乾,十天即可完成。

考證:《說文解字》說:苷,就是甘草;蘦,是極苦的藥草;苦,是極甘的苓。 《廣雅》說:美草,就是甘草。《毛詩》說:低濕的地方有苓。《毛詩傳》說:苓,是極苦的藥草。《爾雅》說:蘦,是極苦的藥草。郭璞說:現在的甘草,蔓延生長;葉子像荷葉,青黃色;莖是赤黃色,有節,節上有枝相對生長。有人說蘦像地黃,這裡當作甘草,是省略寫法。苓,是通用的寫法。

3. 乾地黃

味甘,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澤。

《名醫》曰:一名苄,一名芑,生咸陽、黃土地者,佳,二月八日採根,陰乾。

案:《說文》云:苄,地黃也。《禮》曰:鈃毛牛藿、羊苄、豕薇;《廣雅》云:地髓,地黃也。《爾雅》云:苄,地黃。郭璞云:一名地髓,江東呼苄。《列仙傳》云:呂尚服地髓。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寒。主要治療跌打損傷導致的筋骨斷裂,身體內部損傷,驅除血脈不暢的病症,填補骨髓,增長肌肉。用來煮湯,可以去除寒熱積聚的病症,以及關節麻木的疾病,新鮮的藥材效果尤其好。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它又名地髓。生長在沼澤地帶。

《名醫別錄》說:它又名苄,又名芑,生長在咸陽、黃土地帶的品質較好,在二月八日採挖根部,陰乾。

考證:《說文解字》記載:苄,就是地黃。《禮記》說:毛牛吃藿,羊吃苄,豬吃薇;《廣雅》說:地髓,就是地黃。《爾雅》說:苄,就是地黃。郭璞說:它又名地髓,江東地區稱它為苄。《列仙傳》記載:呂尚曾服用過地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