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衍

《神農本草經》~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麥門冬

味甘,平。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飢。生川穀及堤阪。

《吳普》曰:一名馬韭,一名釁冬,一名忍冬,一名忍陵,一名不死藥,一名僕壘,一名隨脂(《太平御覽》引云:一名羊韭,秦,一名馬韭,一名禹韭,韭;越,一名羊齊,一名麥韭,一名禹韭,一名釁韭,一名禹餘糧),神農、岐伯:甘,平;黃帝、桐君、雷公:甘,無毒;李氏:甘,小溫;扁鵲:無毒。生山谷肥地。葉如韭,肥澤叢生。採無時,實青黃。

《名醫》曰:秦,名羊韭;齊,名麥韭;楚,名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餘糧,葉如韭,冬夏長生,生函谷肥土、石間久廢處。二月、三月、八月、十月採,陰乾。

案:《說文》云:荵,荵冬草。《中山經》云:青要之山,是多僕累,據《吳普》說,即麥門冬也。忍、荵,壘、累,音同,陶弘景雲:實如青珠,根似穬麥,故謂麥門冬。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主要治療胸腹間氣機鬱結、因受傷或過食導致的身體不適、胃部經絡阻塞、身體虛弱消瘦、呼吸短促。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不感到飢餓。生長於河川谷地和堤岸邊。

《吳普》說:麥門冬又名馬韭、釁冬、忍冬、忍陵、不死藥、僕壘、隨脂(《太平御覽》引用說:一說名羊韭,秦地稱馬韭,又名禹韭,韭;越地稱羊齊,又名麥韭、禹韭、釁韭、禹餘糧)。神農、岐伯認為它味甘,性平;黃帝、桐君、雷公認為它味甘,無毒;李氏認為它味甘,性微溫;扁鵲認為它無毒。生長在山谷肥沃的土地。葉子像韭菜,肥厚光澤,成叢生長。採摘時間不限,果實呈青黃色。

《名醫別錄》說:秦地稱它為羊韭;齊地稱它為麥韭;楚地稱它為馬韭;越地稱它為羊蓍,又名禹葭、禹餘糧,葉子像韭菜,冬夏季都生長,生長於函谷肥沃的土地和岩石間廢棄的地方。在二月、三月、八月、十月採摘,陰乾。

考證:《說文解字》說:荵,指的是荵冬這種草。《山海經·中山經》記載:青要山有很多僕累,根據《吳普》的說法,就是麥門冬。忍、荵,壘、累,發音相同。陶弘景說:麥門冬的果實像青色珠子,根像小麥的麥粒,所以稱為麥門冬。

2. 獨活

味苦,平。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賁豚,癇痙,女子疝瘕。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擴羌使者。生川穀。

《吳普》曰:獨活,一名胡王使者,神農、黃帝:苦,無毒。八月採。此藥有風花不動,無風獨搖(《御覽》)。

《名醫》曰:一名胡王使者,一名獨搖者。此草,得風不搖,無風自動。生雍州,或隴西南安。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案:《列仙傳》云:山圖服羌活、獨活,則似二名。護羌、胡王,皆羌字緩聲,猶專諸為專設諸,庚公差為瘐公之斯,非有義也。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主要治療風寒侵襲、刀傷,能止痛,治療腹部脹痛、癲癇抽搐、婦女疝氣腫塊。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又名羌活,也叫羌青,還有個別名叫擴羌使者。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說:獨活,又名胡王使者。神農、黃帝認為:味苦,沒有毒性。在八月採收。這種藥的特點是有風時花不動,沒有風時獨自搖擺(《御覽》記載)。

《名醫別錄》說:又名胡王使者,又名獨搖者。這種草,有風的時候不會搖動,沒有風的時候卻會自己動。生長在雍州,或隴西南安。在二月、八月採收根部,曬乾。

考證:《列仙傳》說:山圖服用的羌活、獨活,看起來像是兩種名稱。護羌、胡王,都是羌字的變音,就像專諸其實是專設諸,庚公差其實是瘐公之斯,沒有特別的含義。

3. 車前子

味甘,寒,無毒。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濕痹。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當道(《御覽》有云:一名牛舌,《大觀本》作牛遺,黑字)。生平澤。

《名醫》曰:一名芣苢,一名蝦蟆衣,一名牛遺,一名勝舃,生真定邱陵阪道中,五月五日採,陰乾。

案:《說文》云:芣,一曰芣苢。一名馬舃,其實如李,令人宜子,《周書》所說,《廣雅》云:當道,馬舃也;《爾雅》云:芣苢,馬舃;馬舃,車前。郭璞云:今車前草,大葉長穗,好生道邊,江東呼為蝦蟆衣。又藬,牛蘈。孫炎云:車前,一名牛邊,《毛詩》云:采采芣苢,《傳》云:芣苢,馬舃;馬舃,車前也。陸璣云:馬舃,一名車前,一名當道。

喜在牛跡中生,故曰車前當道也,今藥中車前子是也,幽州人謂之牛舌草。

白話文:

車前子,味道甘甜,性質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氣機不暢導致的癃閉,能夠止痛,通利小便,排除體內濕氣引起的關節疼痛。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健,延緩衰老。它又名當道(《御覽》中記載,又名牛舌,《大觀本草》中寫作牛遺,黑字標記)。生長在平坦潮濕的地方。

《名醫別錄》說:它又名芣苢,又名蝦蟆衣,又名牛遺,又名勝舃。生長在真定一帶的山坡和道路旁,在五月五日採收,然後陰乾。

根據考證,《說文解字》說:芣,又稱芣苢。又名馬舃,它的果實像李子,能使人容易懷孕。《周書》中說到。《廣雅》說:當道,就是馬舃。《爾雅》說:芣苢,就是馬舃;馬舃,就是車前。郭璞說:現在的車前草,葉子大,穗子長,喜歡生長在路邊,江東一帶稱它為蝦蟆衣。另外,藬,就是牛蘈。孫炎說:車前,又名牛邊。《毛詩》中說:採集芣苢,《毛詩傳》說:芣苢,就是馬舃;馬舃,就是車前。陸璣說:馬舃,又名車前,又名當道。

它喜歡生長在牛走過的腳印中,所以又叫車前當道。現在藥材中使用的車前子就是它。幽州一帶的人稱它為牛舌草。

4. 木香

味辛。主邪氣,闢毒疫溫鬼,強志。主淋露(《御覽》引云:主氣不足。《大觀本》作黑字)。久服,不夢寤魘寐(《御覽》引云:一名密青。一名:輕身,致神仙,《大觀本》俱作黑字)。生山谷。

《名醫》曰:一名蜜香,生永昌。

白話文:

味道辛辣。主要可以驅除邪氣,避開有毒的疫病和溫熱的鬼魅,增強意志。主要治療淋病。長期服用,可以不做惡夢或睡不安穩(《御覽》引述說:它又名密青。還有一種說法:可以使身體輕盈,達到像神仙一樣的境界,《大觀本》都將這些文字標記為黑字)。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說:它又名蜜香,產於永昌。

5. 署豫

(舊作薯蕷,《御覽》作署豫,是),

味甘,溫。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一名山芋,生山谷。

《吳普》曰:薯蕷,一名諸署(《御覽》作署豫,作諸署,《藝文類聚》亦作諸)。齊越,名山芋,一名修脆,一名兒草(《御覽》引云,秦楚,名玉延,齊越,名山芋;鄭趙,名山芋,一名玉延)。神農:甘,小溫;桐君、雷公:甘(御引作苦),無毒。或生臨朐鐘山。

始生,赤莖細蔓;五月,華白;七月,實青黃,八月,熟落,根中白,皮黃,類芋(《御覽》引云:二月、八月採根。惡甘遂)。

《名醫》曰:秦楚名玉延,鄭越名土諸。生嵩高,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案:《廣雅》云:玉延,薯豫,署蕷也。《北山經》云:景山草多薯豫。郭璞云:根似羊蹄,可食,今江南單呼為薯,語有輕重耳;《範子計然》云:薯豫,本出三輔,白色者,善;《本草衍義》云:山藥,上一字犯宋英廟諱,下一字曰蕷,唐代宗名豫,故改下一字為藥。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溫和。主要功效是治療因傷損導致的脾胃虛弱,可以補養身體虛弱消瘦的人,消除寒熱引起的病邪,補養脾胃,增強體力,使肌肉生長發達。如果長期服用,可以使聽力和視力變得敏銳,身體輕盈,不感到飢餓,延年益壽。它又名山芋,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本草》說:薯蕷,又名諸署(《御覽》寫作署豫,又寫作諸署,《藝文類聚》也寫作諸署)。在齊國和越國,稱它為山芋,又名修脆,又名兒草(《御覽》引述說,秦國和楚國,稱它為玉延;齊國和越國,稱它為山芋;鄭國和趙國,稱它為山芋,又名玉延)。神農認為它味甘,性微溫;桐君和雷公認為它味甘(《御覽》引述為味苦),沒有毒性。有的生長在臨朐鐘山。

它剛長出來時,莖是紅色的,藤蔓細長;五月開白色的花;七月結青黃色的果實,八月成熟脫落,根部是白色的,外皮是黃色的,形狀像芋頭。(《御覽》引述說: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忌與甘遂同用。)

《名醫別錄》說:秦國和楚國稱它為玉延,鄭國和越國稱它為土諸。生長在嵩山,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曬乾。

考察:《廣雅》說:玉延、薯豫、署蕷指的是同一種東西。《北山經》說:景山生長的草類多為薯豫。郭璞說:它的根部像羊蹄,可以食用,現在江南地區單獨稱呼它為薯,這只是稱呼上的輕重不同而已;《範子計然》說:薯豫,原本產自三輔地區,白色的品質最好;《本草衍義》說:山藥,因為上一字觸犯了宋英宗的名諱,下一字原本是蕷,唐代宗的名字是豫,所以將下一字改為藥。

6. 薏苡仁

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攣不可屈神,風濕痹,下氣。久服,輕身、益氣。其根,下三蟲。一名解蠡。生平澤及田野。

《名醫》曰:一名屋菼,一名起實,一名贛。生真定。八月採實;採根,無時。

案:《說文》云:㪍,㪍苢,一曰㪍英。贛,一曰薏苢。《廣雅》云:贛,起實,㪍目也。《吳越春秋》:鯀娶於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壯未孳,嬉於砥山,得薏苡面而吞之,意若為人所感,因而妊孕。《後漢書·馬援傳》:援在交趾,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㪍,俗作薏,非。

白話文:

薏苡仁,味道甘甜,性質稍微寒涼。主要功效是治療筋脈攣急、肢體拘攣不能伸屈、風濕引起的痺痛,以及能使氣往下行。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增強氣力。它的根,可以驅除體內三種寄生蟲。又名解蠡。生長在平坦的沼澤地和田野中。

《名醫別錄》說:它又名屋菼、起實、贛。生長在真定一帶。八月採收果實;採收根部則沒有時間限制。

考證:《說文解字》說:㪍,㪍苢,又名㪍英。贛,又名薏苢。《廣雅》說:贛,又名起實,㪍目也是指它。《吳越春秋》記載:鯀娶有莘氏之女,名叫女嬉,當時年輕還沒有生育,在砥山遊玩時,得到薏苡而吞食,好像受到感應一樣,因此懷孕。《後漢書·馬援傳》記載:馬援在交趾時,常常服用薏苡果實,用來使身體輕盈、減少慾望,以抵抗瘴氣。㪍,俗寫為薏,是不正確的。

7. 澤瀉

味甘,寒。主風寒濕痹,乳難。消水,養五臟,益氣力,肥健。久服,耳目聰明,不飢、延、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一名水瀉,一名芒芋,一名鵠瀉。生池澤。

《名醫》曰:生汝南,五、六、八月採根,陰乾。

案:《說文》云:藚,水寫也;《爾雅》云:蕍藛。郭璞云:今澤瀉,又藚,牛膚。郭璞云:《毛詩傳》雲水藛也,如續斷,寸寸有節,拔之可復。《毛詩》云:言採其藚。《傳》云:藚,水寫也。陸璣云:今澤寫也。其葉如車前草大,其味亦相似,徐州廣陵人食之。

白話文:

味道甘甜,屬性寒涼。主要治療風寒濕引起的痹症,以及產婦乳汁難以下來的情況。它能利水消腫,滋養五臟,增強體力,使人身體肥壯健康。長期服用,能使耳聰目明,不易感到飢餓,延緩衰老,使身體輕盈,面色有光澤,甚至能在水面上行走。它又名水瀉、芒芋、鵠瀉。生長在池塘沼澤中。

《名醫別錄》記載:產於汝南,在五月、六月、八月採挖根部,陰乾。

考證:許慎的《說文解字》說:「藚,就是水寫。」《爾雅》說:「蕍藛。」郭璞說:「就是現在的澤瀉,又名藚,像牛的皮。」郭璞又說:「《毛詩傳》中說的水寫,就像續斷,每寸都有節,拔掉之後還能再長出來。《毛詩》中說,要去採摘藚。《毛詩傳》中說,藚就是水寫。陸璣說,就是現在的澤寫。它的葉子像車前草那樣大,味道也相似,徐州、廣陵一帶的人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