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衍

《神農本草經》~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白石英

味甘,微溫。主消渴,陰痿不足,咳逆(《御覽》引作嘔),胸膈間久寒,益氣,除風濕痹(《御覽》引作陰淫痹)。久服,輕身(《御覽》引作身輕健)、長年。生山谷。

《吳普》曰:白石英,神農:甘,岐伯、黃帝、雷公、扁鵲:無毒。生太山。形如紫石英,白澤,長者二、三寸,採無時(《御覽》引云:久服,通日月光)。

《名醫》曰:生華陰及太山。

案:《司馬相如賦》有白附。蘇林雲:白附,白石英也,司馬山云:出魯陽山。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稍微溫熱。主要治療口渴、男性性功能障礙、咳嗽、胸腔和膈膜之間長期的寒冷,能夠補益氣力、去除風濕引起的肢體麻木。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說:白石英,神農認為它的味道甘甜,岐伯、黃帝、雷公、扁鵲認為它沒有毒性。生長在泰山。外形像紫石英,但顏色是白色,長的可以到二、三寸,採摘沒有固定的時間。(《御覽》引述說:長期服用,可以通達日月的光輝)。

《名醫別錄》說:生長在華陰山和泰山。

考證:《司馬相如賦》中有提到白附。蘇林解釋說:白附就是白石英,司馬山說:產於魯陽山。

2. 紫石英

味甘,溫。主心腹咳逆(《御覽》引作嘔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久服,溫中、輕身、延年。生山谷。

《吳普》曰:紫石英,神農、扁鵲味甘,平;李氏大寒;雷公大溫;岐伯:甘,無毒,生太山或會稽,採無時,欲令如削,紫色達頭如樗蒲者。

又曰:青石英,形如白石英,青端赤後者,是;赤石英,形如白石英,赤端白後者是,赤澤有光,味苦,補心氣;黃石英,形如白石英,黃色如金,赤端者,是;黑石英,形如白石英,黑澤有光(《御覽》掌禹錫引此節文)。

《名醫》曰:生太山,採無時。

青石、赤石、黃石、白石、黑石脂等,味甘,平。主黃疸,泄利,腸癖膿血,陰蝕,下血,赤白,邪氣,癰腫,疽痔,惡創,頭瘍,疥瘙。久服,補髓益氣,肥健,不飢,輕身、延年。五石脂,各隨五色補五臟,生山谷中。

《吳普》曰:五色石脂,一名青、赤、黃、白、黑等。青符,神農:甘;雷公:酸,無毒;桐君:辛,無毒;李氏:小寒,生南山,或海涯,採無時。赤符,神農、雷公:甘;黃帝、扁鵲:無毒;李氏:小寒,或生少室,或生太山,色絳,滑如脂。黃符,李氏:小寒;雷公苦,或生嵩山,色如豚腦、雁雛,採無時。

白符,一名隨髓,岐伯、雷公:酸,無毒;李氏:小寒;桐君:甘,無毒;扁鵲:辛,或生少室天婁山,或太山。黑符,一名石泥,桐君:甘,無毒,生洛西山空地。

《名醫》曰:生南山之陽,一本作南陽,又云:黑石脂,一名石涅,一名石墨。案:《吳普》引神農甘云云,五石脂各有條,後世合為一條也;《範子計然》云:赤石脂,出河東,色赤者,善。《列仙傳》云:赤鬚子,好食石脂。

白話文:

紫石英,味道甘甜,性質溫和。主要治療胸腹間的咳嗽氣逆(有的文獻說是嘔吐),以及邪氣。能補養身體的不足,對於婦女因風寒引起的子宮問題,導致十年不孕的狀況也有療效。長期服用可以溫養脾胃,使身體輕健,延年益壽。這種礦物產於山谷中。

《吳普》說:紫石英,神農和扁鵲認為它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李氏認為它性質大寒;雷公認為它性質大溫;岐伯認為它味道甘甜,無毒。紫石英產於泰山或會稽山,採集沒有時間限制。好的紫石英要像削過一樣平整,紫色要能貫穿整個礦石,像樗蒲的棋子那樣。

《吳普》又說:青石英,形狀像白石英,但青色在頂端,紅色在後方,才是真的。赤石英,形狀像白石英,但紅色在頂端,白色在後方,才是真的,紅色有光澤,味道苦,能補養心氣。黃石英,形狀像白石英,黃色像金子,紅色在頂端,才是真的。黑石英,形狀像白石英,黑色有光澤。

《名醫別錄》說:紫石英產於泰山,採集沒有時間限制。

青石脂、赤石脂、黃石脂、白石脂、黑石脂等,味道甘甜,性質平和。主要治療黃疸、腹瀉、腸道膿血、陰部潰爛、下血、紅帶白帶、邪氣、癰腫、惡性瘡瘍、痔瘡、惡性潰瘍、頭部瘡瘍、疥瘡等。長期服用能補養骨髓,增強氣力,使身體肥壯健康,不感到飢餓,身體輕健,延年益壽。五種顏色的石脂,各自依其顏色補養相對應的五臟。這種礦物產於山谷中。

《吳普》說:五色石脂,又名青、赤、黃、白、黑等。青符(青石脂),神農認為味道甘甜;雷公認為味道酸,無毒;桐君認為味道辛,無毒;李氏認為它性質微寒,產於南山或海邊,採集沒有時間限制。赤符(赤石脂),神農和雷公認為味道甘甜;黃帝和扁鵲認為無毒;李氏認為它性質微寒,產於少室山或泰山,顏色深紅,像油脂般光滑。黃符(黃石脂),李氏認為它性質微寒;雷公認為它味道苦,產於嵩山,顏色像豬腦或雛雁,採集沒有時間限制。

白符(白石脂),又名隨髓,岐伯和雷公認為味道酸,無毒;李氏認為它性質微寒;桐君認為味道甘甜,無毒;扁鵲認為味道辛,產於少室山、天婁山或泰山。黑符(黑石脂),又名石泥,桐君認為味道甘甜,無毒,產於洛西山空地。

《名醫別錄》說:產於南山南面,有的文獻寫作南陽,又說:黑石脂,又名石涅、石墨。考證《吳普》引述神農的說法是甘甜,五石脂各有記載,後代才把它們合為一條。《範子計然》說:赤石脂,產於河東,顏色紅潤的最好。《列仙傳》說:赤鬚子喜歡吃石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