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鼻疳」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鼻疳,又稱鼻疳瘡,是一種發生在鼻部的皮膚病,多見於兒童。其主要症狀為鼻孔周圍出現紅腫、疼痛、流膿的皮疹,嚴重者可引起鼻塞、流鼻血、嗅覺障礙等。

鼻疳的病因主要與外感風熱、內蘊濕熱有關。外感風熱,可導致鼻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局部充血、水腫,進而形成皮疹;內蘊濕熱,可導致鼻部皮膚分泌物增多,滋生細菌,引起感染。

鼻疳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常用中藥有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大青葉、黃芩、黃連、黃柏等。外用可用紫草油、地丁膏等。

鼻疳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保持鼻部清潔,勤洗手。
  2. 避免接觸患者。
  3.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4.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果出現鼻疳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清肺飲

  • 1.《育嬰家秘》:「鼻疳者,肺疳也,鼻下兩傍赤癢瘡濕,其瘡不痛,汁所流處,隨即生瘡,一名疳垚,宜清肺飲,化垚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