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惡肉」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惡肉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疾病,其特徵是患者皮膚上會出現一塊塊黑色的腫塊,並且伴有疼痛、瘙癢等症狀。惡肉的病因多與患者的體質有關,例如體質虛弱、氣血不足、陰陽失調等都可能導致惡肉的發生。此外,外傷、感染等因素也可能會引起惡肉。
惡肉在中醫的治療上,主要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方法為主。常用的中藥有金銀花、蒲公英、板藍根、大黃、丹參、赤芍等。此外,也可以配合針灸、拔罐、推拿等外治方法進行治療。
惡肉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換衣。
- 避免外傷。
-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果出現皮膚上出現黑色腫塊、疼痛、瘙癢等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烏梅丸
- 1.《本草備要》:「蟲得酸則伏,仲景有蛔厥烏梅丸),去黑痣,蝕惡肉(癰瘡後生惡肉,燒梅存性,研末敷之)。多食損齒傷筋(經曰: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