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葉散

SONG Y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40%
脾經 20%
肝經 20%
腎經 20%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松葉散中包含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松葉性味: 松葉性溫,味苦,具有祛風散寒、止咳化痰、利水消腫的功效。其所含的揮髮油、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對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等疾病具有治療作用。
  2. 松葉與方劑配伍: 松葉散中,松葉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以發揮更強的療效。例如,松葉與杏仁、款冬花等配伍,可增強止咳化痰作用;與茯苓、澤瀉等配伍,可加強利水消腫效果。

松葉散方劑中加入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引藥入肝: 墨性寒涼,入肝經,可引導藥力直達肝臟,增強藥效。松葉散多用於治療肝風內動、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墨的加入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肝經,達到治療目的。
  2. 清熱解毒: 墨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松葉散清熱涼血,消炎止痛。松葉散中常含有一些具有溫燥性的藥物,墨的加入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松葉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松葉(炙):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
  • 墨(細研):具有消炎殺菌、收斂傷口的效果。
  • 紫葛:根據古籍記載,紫葛亦有活血化瘀之效。

主治功效:

《聖濟總錄》記載「松葉散」用於「治胞衣不下,氣血衝心,迷悶欲死。」,說明本方主要用於產後胎盤滯留,導致氣血上衝,出現昏迷、瀕死等危急情況。

治療原理分析:

  1. 松葉:
    • **清熱解毒:**產後胎盤滯留常伴有炎症反應,松葉的清熱解毒功效可緩解此類炎症反應,減輕產婦不適。
    • 止咳化痰: 雖然產後胎盤滯留與咳嗽痰液無直接關聯,但氣血衝心時可能導致呼吸不暢,松葉的止咳化痰作用或有助於緩解呼吸症狀,間接輔助治療。
  2. 墨:
    • 消炎殺菌: 產後易發生感染,墨的消炎殺菌作用有助於預防和控制感染,確保產婦安全。
    • 收斂傷口: 胎盤剝離後,子宮內壁會留下傷口,墨的收斂作用有助於傷口癒合,減少出血。
  3. 紫葛:
    • 活血化瘀: 產後胞衣不下,往往是瘀血阻滯所致。紫葛的活血化瘀功能,有助於促進子宮血液循環,幫助胎盤排出。

綜合分析,《聖濟總錄》記載「松葉散」應對產後胎盤滯留之危急重症,結合方劑組成,可推測其治療原理在於:透過松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墨之消炎殺菌、收斂傷口,搭配紫葛活血化瘀,共同作用,協助排出滯留胎盤,緩解產婦因氣血逆亂而導致的昏迷、瀕死等症狀。此方在當時應為緊急救治的方劑。

其他應用:

《瘍科捷徑》提及「松葉散」可見於治療「纏腰火丹」,可知其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可適用於帶狀?疹等皮膚疾患。

《證治摘要》記載「松葉散」可用於治療癩病,並提及此病可能出現「死肌」現象,可推測本方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的潛力。 此外,該書還提到「松葉散」可配合其他藥物用於癩病後期治療,可知其或具有扶正固本,增強體質的作用。

總體而言,「松葉散」在古籍中主要用於產後急症,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其應用範圍也擴展到其他疾病,顯示其具有多方面的藥理活性。

傳統服藥法


松葉(炙)半兩,墨(細研)半兩,紫葛半兩。
上為散。
每服2錢匕,溫水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胞衣不下

相同名稱方劑


松葉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九。 組成:松葉(炙)半兩,墨(細研)半兩,紫葛半兩。 主治:産婦胞衣不下,氣血衝心,迷悶欲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