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皮散

象皮散

XIANG P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9.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50%
脾經 50%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象皮散為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即為象皮。據古籍記載,象皮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收斂生肌、解毒消腫之功效。在方劑中使用象皮,主要是取其療效於外傷治療上,如刀傷、燒燙傷後的傷口愈合,以及各種瘡癤腫毒等症狀。因象皮質地堅韌且富有膠質,經過炮製後能促進組織修復,增強身體對創傷的自我恢復能力。此外,根據中醫理論,象屬陰寒之物,皮亦能清熱解毒,故常用於處理由火毒引起的各類疾病。然而,現代由於保護野生動物意識提升,已極少使用真正來源於大象的象皮,多轉而採用其他具有相似藥效的替代品,如豬皮或人工合成材料等,以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同時符合生態保護原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象皮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刀傷、跌損出血」,專治大面積皮膚潰爛(「爛孔如掌之大者」),其核心功效為:

  1. 止血生肌:象皮(炙炭)與豬骨煅炭後,質地收澀,能快速吸附滲液、凝固血液,形成保護層。
  2. 化腐斂瘡:炭化藥物具吸附腐敗組織之效,促使傷口「由大收小」,為後續生肌(六和散)創造條件。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象皮(炙炭存性)

    • 象皮自古為金瘡要藥,其性甘鹼,炙炭後增強收斂性,能「黏合」創面。《醫學入門》謂其「治金瘡不合」,其膠質成分經炭化轉為微孔結構,可物理性止血並刺激肉芽生長。
  2. 豬蹄扇骨煅炭

    • 豬骨煅炭後富含鈣質及礦物微粒,能加速凝血酶活化,呼應中醫「煅炭止血」經驗。另骨炭吸附力強,可清除創面滲出物,防止濕濁阻滯癒合。

配伍思維

  • 「炭藥協同」:兩藥均經煅炭,增強燥濕收澀之力,針對「血瘀濕停」之瘡孔。
  • 先斂後養:象皮散止血拔膿後,轉用六和散(推測含乳香、沒藥等生肌藥),體現「去腐-生新」分期治療觀。

科學推論
炭化藥物可能通過以下機制起效:

  1. 多孔結構形成物理屏障,減少細菌附著。
  2. 鈣離子與血液蛋白結合,促進凝血鏈反應。
  3. 炭微粒吸附毒素及過量滲液,改善局部微環境。

此方體現中醫「煅法增效」與「異物(象皮)療傷」的直觀思維,符合古代戰傷處理「急則治標」的务实原則。

傳統服藥法


豬身前蹄扇骨(煅炭,研粉)10兩,象皮(炙炭存性)1兩。
上為極細末。
凡遇爛孔如掌之大者,以此撒上。至孔收小後,用六和散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象皮散, 出處:《外科全生集》卷四。 組成:豬身前蹄扇骨(煅炭,研粉)10兩,象皮(炙炭存性)1兩。 主治:刀傷,跌損出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