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敗醬草膏
BAI JIANG CAO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寒 (0.33)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33%
胃經 33%
肝經 33%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敗醬草膏中含有敗醬草,這是因為敗醬草本身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
敗醬草味苦、性寒,歸肺、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利濕通淋等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敗醬草素、黃酮類化合物等,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並對泌尿系統感染、炎症等疾病有良好療效。
因此,將敗醬草加入膏方中,可增強膏方的清熱解毒、消腫排膿功效,對於一些熱毒壅盛、瘡瘍腫毒、濕熱下注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敗醬草膏】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皮膚所致的瘡瘍癤腫,如毛囊炎、癤病等化膿性皮膚病。敗醬草性味辛、苦、微寒,歸胃、大腸、肝經,傳統認爲其能「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此膏通過濃縮萃取,強化了敗醬草消腫拔毒之效,蜂蜜調和既可緩和藥性,又能潤澤藥膏,助其外透熱毒。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單方精專:僅用鮮敗醬草一味,取其藥性純峻,集中清解濕熱火毒。鮮品較乾品汁液充沛,清熱解毒力更勝,符合「鮮藥治急症」的中醫用藥思路。
- 製法增效:
- 久煎濃縮:以大量水(80斤)久煎,充分提取敗醬草中揮發油、皁苷類等活性成分,再濃縮成膏,使藥效凝聚。
- 蜜調協同:蜂蜜甘緩補益,既能矯味助服,又可防敗醬草苦寒傷胃,並增强潤膚生肌之效,助瘡面癒合。
- 作用機理:
- 清熱解毒:敗醬草辛寒能散結,苦寒可瀉火,直接抑制皮膚熱毒熾盛所致的紅腫熱痛。
- 除濕消腫:其利尿滲濕特性可導濕熱下行,減少局部膿液蓄積,符合「瘍科治濕」原則。
- 祛瘀生新:活血成分促進患處氣血流通,加速瘡膿外排與組織修復。
此方體現中醫「以瀉代清」的治療思維,通過內服使藥力由內達表,疏泄腠理濕熱毒邪,適合初期實熱型瘡瘍。
傳統服藥法
鮮敗醬草(洗淨)10斤。
解毒清熱,除濕消腫。
上用淨水80斤煮,煎至3小時後過濾,再煎煮濃縮成膏50兩,加蜜等量貯存備用。
每服2錢,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敗醬草膏,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鮮敗醬草(洗淨)10斤。 主治:解毒清熱,除濕消腫。主治:毛囊炎、癤等化膿性皮膚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