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脊膏
GOU J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二七六引《經驗良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熱 (2.38)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腎經 25%
心經 25%
膀胱經 25%
肝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狗脊膏中包含狗脊,原因如下:
- 補腎壯腰: 狗脊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的功效。其藥性與膏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能有效改善腰膝酸軟、肢體乏力等腎虛症狀。
- 活血通絡: 狗脊還具有一定的活血通絡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助於緩解腰部疼痛,改善腰椎疾病。
因此,狗脊在狗脊膏方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補腎壯腰、活血通絡的重要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狗脊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臁瘡」(即下肢慢性潰瘍),多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久病體虛所致,瘡面常流膿水、久不收口。中醫認為,此類瘡瘍需以「祛腐生肌、殺蟲解毒、燥濕斂瘡」為治則,而狗脊膏的組方即針對此病機設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硫黃、雄黃:二藥均為礦物類毒烈之品,具強效「殺蟲解毒、燥濕止癢」之功。硫黃能溶解角質,雄黃可抑菌,合用可清除瘡面腐穢,阻斷感染。
- 信(砒霜)、川烏:砒霜蝕瘡去腐,川烏散寒止痛,二者皆大毒,但外用能「強力化腐」,適用於頑固潰瘍。然需嚴格控制劑量,避免過度刺激。
- 黑狗脊:此藥非補益肝腎之「金狗脊」,而是《本草綱目》所載「毛狗脊」(或稱「赤狗脊」),為蕨類植物根莖,外用可「止血斂瘡」,助瘡面收口。
- 白礬:收斂止血、燥濕解毒,能減少瘡面滲液,促進癒合。
- 巴豆:峻烈蝕瘡,破積排膿,與硫黃、砒霜協同「攻逐腐肉」,加速瘡毒外泄。
配伍特點:
- 全方以「毒攻毒」為核心,集中礦物藥(硫黃、雄黃、砒霜、白礬)與植物毒藥(川烏、巴豆)之力,針對臁瘡「腐穢深結」之態,強行化腐生新。
- 油熬黃蠟為基質,既能緩解部分藥性之烈,又可形成保護層,兼顧「袪邪」與「護瘡」。
推理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峻猛,若非頑固臁瘡(如常年不癒、腐肉難脫者)不宜輕用。其效關鍵在於「腐去新生」,現代可類比於「化學性清創」,透過藥物腐蝕壞死組織,刺激健康組織再生。然須辨明瘡瘍性質,若氣血虛弱為主,需搭配內服補托之劑。
總結:
狗脊膏體現中醫外科「以毒攻毒」思想,組方側重局部治療,通過蝕瘡、殺蟲、燥濕、收斂等多重機制,解決臁瘡「濕毒蘊結」之病理基礎。其用藥思路與現代外科清創原理部分相通,但須嚴格掌握適應證與用法。
傳統服藥法
硫黃半兩,雄黃半兩,信1錢,川烏半兩,黑狗脊半兩,白礬半兩,巴豆2個。
上為末,先以油熬,次下黃蠟調勻。
搽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疥癬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狗脊膏,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六引《經驗良方》。 組成:商草1兩,黑狗脊(生用)1兩(爲末,口含漿水洗之)。 主治:臁瘡。
狗脊膏,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三。 組成:硫黃半兩,雄黃半兩,信1錢,川烏半兩,黑狗脊半兩,白礬半兩,巴豆2個。 主治: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