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銅膏

自然銅膏

ZI RAN TO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寒 (0.6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腎經 27%
胃經 22%
肺經 22%
肝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自然銅膏中含有自然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自然銅的藥性: 自然銅,又稱銅礦石,性寒,味苦,入肝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二、方劑組成與功效: 自然銅膏多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症狀。自然銅的藥性與方劑的功效相符,能起到清熱解毒、止血消腫、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自然銅膏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成分中包含硼砂,這是由於硼砂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對該方劑的功效有積極的影響。首先,硼砂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特性,能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各類病症,對於皮膚病、腫瘤等有輔助療效。其次,硼砂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可以促進氣血的運行,有助於增強其他藥材的效果。再者,硼砂在配方中能夠穩定藥劑的質量,提升其使用安全性和療效。因此,硼砂在自然銅膏中的使用,除了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外,也具有良好的相輔相成的作用,讓這一方劑在治療中更加有效和全面。

自然銅膏為傳統中醫傷科常用藥膏,其組方精妙,其中凡士林作為基質成分之一,扮演著重要角色。凡士林具有優良的保濕與封閉效果,能形成保護膜,防止傷口乾燥,促進傷口愈合。同時,凡士林的穩定性高,不易氧化變質,可延長藥膏的保存期限。在自然銅膏中,它有助於其他活性成分如自然銅的滲透,確保療效。此外,凡士林無刺激性,適用於各種皮膚類型,特別是敏感肌膚,減少因藥物使用而產生的不良反應,使治療過程更加舒適安全。總之,凡士林在自然銅膏中的應用,不僅增強了藥物的吸收與保存,也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自然銅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神經性皮炎」,屬中醫「牛皮癬」、「頑癬」範疇,其特徵為皮膚粗糙增厚、搔癢難忍,反覆發作。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灶多因「風濕熱毒」蘊結肌膚,或氣血瘀滯、肌膚失養所致。外用膏劑直接作用患處,以化瘀通絡、解毒止癢為主要治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自然銅(煅)

    • 性味辛平,歸肝經,傳統用於「散瘀止痛、續筋接骨」。煅後質地鬆脆,易於研末外用,能活血散結,改善局部氣血瘀滯。推測其於皮膚病灶中可促進代謝,緩解角化過度與增厚。
    • 現代觀點:自然銅含鐵等礦物成分,或能調節局部微循環,輔助修復異常增生組織。
  2. 硼砂

    • 性味甘鹹涼,外用有「清熱解毒、防腐斂瘡」之效,傳統用於瘡瘍腫毒。其輕度抑菌作用可減少皮膚繼發感染,緩解炎性反應;另能軟化角質,助藥物滲透。
    • 現代觀點:硼砂為弱鹼性,可調節皮膚表面酸鹼平衡,抑制病竈瘙癢。
  3. 凡士林

    • 作為基質,主要賦形與潤膚,保護患處、防止乾裂,兼具緩釋藥效之功。其油性特質能形成屏障,減少外界刺激,輔助角質層修復。

三、全方配伍思路
此方以「化瘀解毒」為核心:

  • 自然銅破瘀,針對氣血凝滯所致的皮膚增厚;
  • 硼砂清熱,解決潛在熱毒與局部炎症;
  • 凡士林潤護,調和藥性並緩解乾燥。
    三者協同,共奏活血軟堅、消炎止癢之效,契合神經性皮炎「瘀熱互結」的病機特點。

四、延伸推論
若患者皮損色紫暗、觸之堅硬,屬「血瘀證」明顯者,可配伍活血藥如當歸、丹皮;若搔癢劇烈,可加輕粉(需注意毒性)或冰片以增強止癢。此方簡潔,體現古代外用方「直達病所、峻藥緩攻」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自然銅(煅,末)31克,硼砂末15克,凡士林156克。
調軟膏。
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
  • 本方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應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和黏膜。
  • 本方不宜用於孕婦和兒童。

相同名稱方劑


自然銅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自然銅(煅,末)31g,硼砂末15g,凡士林156g。 主治:神經性皮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