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燕散

QI YA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0.4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00%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漆燕散中包含續隨子葉,是基於其潤燥止癢之功效。

續隨子葉味甘、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漆燕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熱燥癢所致的皮膚病症,例如濕疹、皮炎等。續隨子葉的潤燥止癢作用,可以緩解皮膚乾燥、瘙癢,並配合其他藥物,清熱解毒,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漆燕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的記載,漆燕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陰核氣結腫大,或偏腫疼痛」,即小兒陰囊腫大或疼痛的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方劑組成包含:

  • 漆燕(燒製): 記載中特別指出漆燕需經過特定燒製過程,可能意在改變其藥性或增強藥效。推測其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散結的功效,是方中的主藥。
  • 續隨子(去皮): 具有通便、消積的作用,可能有助於疏通氣機,減輕腫脹。

綜合來看,漆燕散的治療原理可能是通過行氣活血、消腫散結,並配合疏通氣機的方式,來緩解小兒陰囊部位的氣血瘀滯,從而達到治療腫痛的目的。

其他古方參考

古文中還提到了另外兩種外用方劑:

  • 白頭翁根敷方: 白頭翁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外敷可能用於消炎消腫。
  • 莧菜根敷方: 莧菜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外敷也可能具有類似的消炎消腫作用。

這些外用方劑與漆燕散的內服方法相輔相成,體現了中醫內外兼治的治療思路。

總結

漆燕散通過內服的方式,以行氣活血、消腫散結為主要途徑,治療小兒陰囊腫大或疼痛。其與外用方劑的配合使用,體現了中醫綜合治療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漆燕1枚(入瓦瓶子內,用鹽泥固濟,陰乾,炭火燒令通赤為度,放冷,研令細),續隨子(去皮)1分。
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漆燕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二。 組成:漆燕1枚(入瓦瓶子內,用鹽泥固濟,陰乾,炭火燒令通赤爲度,放冷,研令細),續随子(去皮)1分。 主治:小兒陰核,氣結腫大,或偏腫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