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本草實錄》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本草實錄

本草實錄,元代王好古撰。該書主要論述五臟苦欲補瀉藥味、臟腑瀉火藥、藥象法類、用藥心法、制方之法,用藥分兩及炮灸、湯藥煎造、服藥活法,湯液本草等藥性理論。文字簡要,切於臨床實用。

五臟苦欲補瀉藥味

五臟苦欲補瀉藥味,即五臟所喜好和所需要的補瀉藥物。

心喜補藥,如人參、黃芪、甘草等;肺喜補藥,如阿膠、熟地、白朮等;肝喜補藥,如枸杞子、山茱萸、熟地黃等;脾喜補藥,如白朮、山藥、茯苓等;腎喜補藥,如鹿茸、海馬、巴戟天等。

臟腑瀉火藥

臟腑瀉火藥,即用於瀉除臟腑內熱的藥物。

心火旺盛,可用生地黃、知母、黃連等清熱瀉火藥;肺火旺盛,可用桑葉、菊花、薄荷等清熱瀉火藥;肝火旺盛,可用柴胡、黃芩、丹皮等清熱瀉火藥;脾胃火旺盛,可用黃連、黃芩、白朮等清熱瀉火藥;腎火旺盛,可用知母、黃柏、金銀花等清熱瀉火藥。

藥象法類

藥象法類,即根據藥物的形狀、顏色、氣味等特徵來分類的一種方法。

根據藥物的形狀,可分為圓形、方形、長形、扁形、片形、條形、塊形、粒形等;根據藥物的顏色,可分為白色、黃色、紅色、黑色、青色、紫色、綠色等;根據藥物的氣味,可分為辛味、甘味、酸味、苦味、鹹味、淡味等。

用藥心法

用藥心法,即在用藥時應注意的一些事項。

用藥時應注意辨證論治,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適合的藥物;用藥時應注意配伍,根據藥物的性味、功效、作用等,合理搭配,以增強療效;用藥時應注意劑量,根據患者的體質、年齡、病情等,合理調整用藥劑量;用藥時應注意禁忌,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避免使用禁忌的藥物。

制方之法

制方之法,即在配製藥方時應注意的一些事項。

制方時應注意藥物的配伍,根據藥物的性味、功效、作用等,合理搭配,以增強療效;制方時應注意藥物的煎煮方法,根據藥物的性質,選擇合適的煎煮方法;制方時應注意藥物的服用方法,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服用方法。

用藥分兩

用藥分兩,即根據患者的病情,將藥物分為兩種不同的劑量,一種是煎服,一種是丸散。

煎服,即將藥物煎煮成湯劑,服用時可以直接飲用,也可以加入其他飲品中飲用;丸散,即將藥物研磨成粉末,製成丸劑或散劑,服用時可以直接口服,也可以加入其他飲品中飲用。

炮灸

炮灸,即用火燒灼或針刺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炮灸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作用,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感冒、咳嗽、腹痛、胃痛、腰痛、肩周炎等。

湯藥煎造

湯藥煎造,即將藥物煎煮成湯劑的方法。

煎煮藥物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先將藥物洗淨,然後切碎;

  2. 將藥物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

  3. 大火煮沸,小火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