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股內筋絡急」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股內筋絡急

股內筋絡急,又稱股內筋急、股內筋急痛、股內筋急症,是指股內側部位出現急性疼痛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症狀為股內側部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後側及膝關節,疼痛呈持續性,可伴有腫脹、壓痛及肌肉緊張。

股內筋絡急的病因多與外傷、勞損、寒濕侵襲有關。外傷可導致股內側部位的肌肉、筋膜、韌帶等組織損傷,引起疼痛。勞損則可導致股內側部位的肌肉、筋膜、韌帶等組織慢性損傷,引起疼痛。寒濕侵襲可導致股內側部位的肌肉、筋膜、韌帶等組織受寒濕侵襲,引起疼痛。

股內筋絡急的治療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常用藥物有獨活、威靈仙、白花蛇舌草、秦艽、牛膝等。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

股內筋絡急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避免外傷。
  • 避免過度勞損。
  •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股內側部位疼痛,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伏兔

伏兔

  • 1.《針灸聚英》:「髀關,膝上伏兔後交分中。銅人。針六分。灸三壯。主腰痛。足麻木。膝寒不仁。痿痹。股內筋絡急。不屈伸。小腹引喉痛。
  • 2.《金針秘傳》:「15.髀關:二穴在膝上伏兔後交分中。治膝寒不仁,痿厥,股內筋絡急。針入六分。
  • 3.《普濟方·針灸》:「_髀關二穴_,在膝上伏兔後交分中。針六分。明堂云。灸三壯。銅人經云。治膝寒不仁痿厥。股內筋絡急不能屈伸。又云。針入三分。西方子云。主黃疸。
  • 4.《針灸問答》:「答:髀關伏兔後交中,六分禁灸施治同,腰痛足麻筋絡急,牽腹喉痹痿不仁。(注:髀關穴,在伏兔後交紋中。六分,禁灸。主治腰痛,足麻木,膝寒不仁,痿痹,股內筋絡急,不能屈伸,小腹引喉痹等症。)
  • 5.《勉學堂針灸集成》:「_髀關_,在膝上伏兔後斜行向里,去膝一尺二寸。針六分,灸三壯。一云:針三分,禁灸。主治腰痛膝寒,足麻木不仁,黃疸,痿痹,股內筋絡急,小腹引喉痛。

髀關

髀關

  • 1.《針灸聚英》:「髀關,膝上伏兔後交分中。銅人。針六分。灸三壯。主腰痛。足麻木。膝寒不仁。痿痹。股內筋絡急。不屈伸。小腹引喉痛。
  • 2.《金針秘傳》:「15.髀關:二穴在膝上伏兔後交分中。治膝寒不仁,痿厥,股內筋絡急。針入六分。
  • 3.《普濟方·針灸》:「_髀關二穴_,在膝上伏兔後交分中。針六分。明堂云。灸三壯。銅人經云。治膝寒不仁痿厥。股內筋絡急不能屈伸。又云。針入三分。西方子云。主黃疸。
  • 4.《針灸問答》:「答:髀關伏兔後交中,六分禁灸施治同,腰痛足麻筋絡急,牽腹喉痹痿不仁。(注:髀關穴,在伏兔後交紋中。六分,禁灸。主治腰痛,足麻木,膝寒不仁,痿痹,股內筋絡急,不能屈伸,小腹引喉痹等症。)
  • 5.《勉學堂針灸集成》:「_髀關_,在膝上伏兔後斜行向里,去膝一尺二寸。針六分,灸三壯。一云:針三分,禁灸。主治腰痛膝寒,足麻木不仁,黃疸,痿痹,股內筋絡急,小腹引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