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陽溪

位置:在腕關節橈側,拇指向上翹起時,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國際代碼LI05

英文名稱Yangxi

所屬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別名中魁

五俞穴經穴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2-11-22

穴名介紹

  • 「陽」,即熱,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陽熱之氣。「溪」,路徑。形似小溪,故名「陽溪」。
  • 「中」,與旁相對,正也,指本穴氣血運行的路線是大腸之正經。「魁」,首也,與尾相對,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陽熱之氣,首為陽,尾為陰也。「中魁」名意指本穴向大腸本經輸送陽熱之氣。

解剖位置

當拇短、長伸肌腱之間;有頭靜脈、橈動脈的腕背支;布有橈神經淺支。

穴道圖片

陽溪開啟線上3D

針刺方法

直刺0.5-0.8寸

穴道介紹

陽溪穴是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腧穴,主要功效是祛風瀉火,是補陽氣、提精神的要穴,可以調整心跳與血壓,能有效舒緩頭痛、眼睛痛、牙痛、耳鳴、心煩,以及手腕關節周圍、肩臂的痠痛或相關疾病。

頭痛發作時,以拇指指腹按壓陽溪穴,頭痛會迅速得到緩解。陽溪最善通經活絡。經常用拇指尖垂直掐按此穴,每次1~3分鐘,可以有效防治腦中風和高燒不退等症。

周左宇老師曾經分享他的友人以艾草灸陽溪穴來治療心律不整的經驗。陽溪穴就是「媽媽手」疼痛的部位,按摩此穴亦可改善。

傳統中醫運用陽溪穴治療頭痛、耳鳴、耳聾、牙齒痛、咽喉腫痛、瘧疾、癲狂、腕臂痛、腕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病、中風偏癱...等等。

常用配穴:

  • 陽溪穴配合谷穴治頭痛
  • 陽溪穴配印堂穴,太陽穴治前頭痛
  • 陽溪穴配陽谷穴,有清熱
  • 配二間、陽谷,治牙齒腫痛、喉痺、目赤腫痛
  • 配陽溪,治驚悸、怔忡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本穴道可以改善81種症狀或疾病,在此隨機顯示10種。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神經系統疾病

  • 半身不遂

  • 癲癇

  •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 容易流眼淚

  • 眼睛紅痛

  • 結膜炎

  • 角膜炎

  • 麥粒腫

耳與乳突疾病

  • 耳聾

循環系統疾病

  • 心律不整

呼吸系統疾病

  • 慢性鼻炎

  • 急性咽喉炎

  • 鼻竇炎

  • 扁桃腺炎

  •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消化系統疾病

  • 消化不良

  • 牙齦腫脹痛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扳機指

  • 腕部關節痛

  • 痛風

  • 顳頷關節痛

  • 肩痛(肩關節)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咽喉痛

  • 噁心反胃

  • 腹瀉

  • 流鼻血

  • 頭痛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手掌痛

  • 眼睛怕光

  • 腳二趾痛

  • 咽喉痛

  • 眼睛紅痛

  • 心情煩燥

  • 眼睛乾澀

  • 感覺掌心發熱

  • 肩痛(肩關節)

  • 鼻部疼痛

  • 食指痛

  • 手腕(背部)痛

  • 前額頭痛

  • 腳踝外側前側痛

  • 耳鳴

  • 牙齒痛

  • 容易流眼淚

  • 多痰

  • 腳踝內側後側痛

  • 大拇指痛

  • 吞咽障礙

  • 手腳冰冷

  • 癲癇

  • 牙齦出血

  • 耳聾

  • 麥粒腫

  • 噁心反胃

  • 流鼻血

  • 媽媽手

  • 腳大趾痛

  • 眼睛模糊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用艾條溫和灸5到10分鐘,每日一次,可改善 目赤腫痛、牙痛、腰痛等疾病。

按摩推拿

按法、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掐法、拇指彈撥法。 用大拇指按揉陽溪穴100到200次,每天堅持,能夠治療咽部及口腔疾病。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1. 針灸甲乙經》:「鼻鼽衄,熱病汗不出,䑊(音迷)目,目痛瞑,頭痛,齲齒痛,泣出,厥逆頭痛,胸滿不得息,陽谿主之...原文
  2. 針灸大成》:「胸滿不得息,寒熱瘧疾,寒嗽嘔沫...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