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麟

《重訂溫熱經解》~ 客氣溫病治法 (22)

回本書目錄

客氣溫病治法 (22)

1. 客氣溫病治法

玉女煎方

知母(三錢),生地(六錢),元參(四錢),石膏(一兩),犀角(一錢),甘草(二錢)

瘟疫病發於夏秋之間,上吐下泄不止者,霍亂也。西醫名廓列啦,東醫名虎列啦。當刺委中、尺澤出血。嘔吐不止者,刺舌下出血,後服除瘟化疫湯,忌菸酒茶姜。若誤服生薑,少則病復,多者不救。

長夏地氣升騰,人受地氣之濕熱,故有此病。

除瘟化疫湯方

藿香(錢半),陳皮(錢半),沉香(三分),建曲(二錢),蒼朮(五分),川樸(一錢),茯苓(三錢),鬱金(錢半),川連(錢半),雄黃(五分)

瘟疫病發於冬,身熱惡寒體痛嘔逆者,傷寒也。東醫名腸窒扶斯,麻黃湯主之。

此天氣病也。西醫誤以為疫。

麻黃湯方

麻黃(二錢),桂枝(錢半),杏仁(三錢),甘草(錢半)

大頭瘟病,頭上赤腫,漸及面耳目俱腫赤,消毒飲主之,甚者宜砭。

春夏地氣上升,人受地氣之熱,濁氣上乘,故有此病。

消毒飲方

元參(二錢),連翹(二錢),酒芩(錢半),柴胡(八分),牛蒡子(錢半),甘草(一錢),升麻(五分),川連(一錢),苦桔梗(錢半),板藍根(二錢),馬勃(錢半),殭蠶(二錢),薄荷(一錢)

瘟疫時行,頭暈目赤,衄血吐血,胯腋之間起核者,鼠疫也。東醫名腺百斯篤。鼠疫方主之。

地氣上騰,鼠先受病,故名鼠疫。

鼠疫方

連翹(三錢),柴胡(二錢),葛根(二錢),生地(五錢),當歸(錢半),桃仁(八錢,去皮尖,杵),赤芍(三錢),紅花(五錢),甘草(二錢),川樸(一錢)

避疫丸

赤小豆,鬼箭羽,鬼臼,雄黃

上四味等分,研細篩,蜜丸如小豆大,瓷瓶收貯,每服一丸。可與病人同床,不致傳染。

白話文:

客氣溫病治法

玉女煎藥方:

知母(11.25克),生地(22.5克),元參(15克),石膏(37.5克),犀角(3.75克),甘草(7.5克)

瘟疫病在夏秋季節發生,出現上吐下瀉不止的情況,這是霍亂。西醫稱之為「霍亂」,中醫也稱之為「虎列啦」。此時應當刺破委中穴和尺澤穴放血。如果嘔吐不止,就刺破舌下放血,然後服用除瘟化疫湯,要忌菸酒茶和生薑。如果誤服生薑,輕則病情復發,重則無法救治。

長夏季節,地氣上升,人受到地氣的濕熱影響,所以會發生這種疾病。

除瘟化疫湯藥方:

藿香(5.625克),陳皮(5.625克),沉香(1.125克),建曲(7.5克),蒼朮(1.875克),厚朴(3.75克),茯苓(11.25克),鬱金(5.625克),黃連(5.625克),雄黃(1.875克)

瘟疫病在冬季發生,出現發熱怕冷、身體疼痛、嘔吐等症狀,這是傷寒。中醫稱之為「腸窒扶斯」,可以用麻黃湯來治療。

這種病是天氣變化引起的,西醫誤以為是疫病。

麻黃湯藥方:

麻黃(7.5克),桂枝(5.625克),杏仁(11.25克),甘草(5.625克)

大頭瘟病,頭部紅腫,逐漸蔓延到臉部、耳朵、眼睛都腫脹發紅,可以用消毒飲來治療,嚴重的情況宜用砭石放血。

春夏季節,地氣上升,人受到地氣的熱氣影響,濁氣上行,所以會發生這種疾病。

消毒飲藥方:

元參(7.5克),連翹(7.5克),黃芩(5.625克),柴胡(3克),牛蒡子(5.625克),甘草(3.75克),升麻(1.875克),黃連(3.75克),桔梗(5.625克),板藍根(7.5克),馬勃(5.625克),殭蠶(7.5克),薄荷(3.75克)

瘟疫流行的時候,出現頭暈眼紅、流鼻血、吐血,腹股溝和腋下出現腫塊的情況,這是鼠疫。中醫稱之為「腺百斯篤」。可以用鼠疫方來治療。

地氣上升,老鼠先感染生病,所以叫做鼠疫。

鼠疫藥方:

連翹(11.25克),柴胡(7.5克),葛根(7.5克),生地(18.75克),當歸(5.625克),桃仁(30克,去除皮和尖端,搗碎),赤芍(11.25克),紅花(18.75克),甘草(7.5克),厚朴(3.75克)

避疫丸:

赤小豆,鬼箭羽,鬼臼,雄黃

以上四味藥等份,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製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裝在瓷瓶中保存,每次服用一丸。這樣可以和病人同床,也不會被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