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麟

《重訂溫熱經解》~ 客氣溫病治法 (16)

回本書目錄

客氣溫病治法 (16)

1. 客氣溫病治法

白皮加桂枝湯方

即白虎湯中加桂枝三錢。

伏氣溫病,身溫無汗,口微渴,心不煩,舌上苔薄者,銀花竹葉湯主之。

銀花竹葉湯

銀花(三錢),竹葉(二錢),豆豉(三錢),薄荷(一錢),杏泥(三錢),桔梗(錢半),甘草(八分),葦根(三錢)

伏氣溫病,尺膚熱,寒已化熱為熱病,身熱心煩,汗出,脈洪大者,白虎湯主之。

伏氣溫病,溫邪入胸,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伏氣溫病,溫邪入心下,心下痞硬者,小陷胸湯主之。

小陷胸湯方

川連(一錢),半夏(三錢),栝蔞實(三錢)

伏氣溫病化熱,身熱汗出,不大便三四日,舌苔黃燥者,與承氣湯。

伏氣溫病化熱,誤發汗,口燥渴,心煩,熱不已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伏氣溫病化熱十餘日,熱不甚,夜間發熱,熱退無汗者,青蒿鱉甲湯主之。

青蒿鱉甲湯方

青蒿(二錢),鱉甲(五錢),生地(四錢),知母(二錢),丹皮(三錢)

伏氣溫病已化熱,身熱不退,舌苔色赤,口不渴者,邪已入營,清營湯主之。

清營湯方

銀花(三錢),麥冬(三錢),生地(五錢),犀角(二錢),竹葉心(一錢),連翹(二錢),元參(三錢),丹參(二錢),川連(二錢半)

春令人氣外發,風從東南來,其風溫,人受之,即病溫,名曰風溫。其人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宜銀翹散加減。汗出熱不退,邪已化熱,身不重,脈洪大者,宜白虎湯。

春令風溫,肝火旺,風氣通肝,口苦咽乾,脈弦者,桑菊飲主之。

桑菊飲方

桑葉(二錢),菊花(一錢),連翹(錢半),薄荷(錢半),甘草(八分),杏泥(二錢),酒芩(一錢),葦根(二錢)

春令風溫,咳嗽咽痛,身癢,舌上起紅刺,如楊梅刺,欲作風痧,桑杏消風湯主之。

此症名爛喉丹痧,不可治喉,痧出喉自愈。若誤用犀角、羚羊、芩、連等藥,則痧毒內攻,入里即死。若用溫散之品,痧出後,耳下腫大為痧毒,必膿出而後愈也,症頗危險。西醫誤以為猩紅熱,用冰冰之,即死。

桑杏消風湯方

桑葉(二錢),薄荷(一錢),杏泥(三錢),前胡(錢半),殭蠶(三錢),蟬蛻(錢半),甘草(八分)

春令風溫,風邪入胸,心中懊憹者,梔子豉湯主之。

春令風溫,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春令風溫化熱,內動肝風痙厥者,羚羊角湯主之。

羚羊角湯方

羚羊角(一錢),薄荷(一錢),杏泥(二錢),竹茹(三錢),桑葉(錢半),甘草(一錢),杭菊花(三錢)

小兒傷風,內動肝火,猝然痙厥者,名急驚風,羚羊竹瀝薄荷鉤藤湯主之。

羚羊竹瀝薄荷鉤藤湯方

羚羊角(八分),竹瀝水(一兩,加薑汁十滴沖),薄荷(一錢),鉤藤(二錢)

白話文:

客氣溫病治療方法

白皮加桂枝湯

就是在白虎湯的基礎上,加入三錢的桂枝。

如果屬於潛伏的溫病,身體發熱但不出汗,口稍微有點渴,但心裡不煩躁,舌苔很薄,可以用銀花竹葉湯來治療。

銀花竹葉湯

銀花(三錢)、竹葉(二錢)、豆豉(三錢)、薄荷(一錢)、杏泥(三錢)、桔梗(一錢半)、甘草(八分)、葦根(三錢)。

如果屬於潛伏的溫病,發現手腕附近的皮膚發熱,這是因為寒邪已經轉化為熱病,身體發熱且心煩,出汗,脈搏洪大有力,應該使用白虎湯來治療。

如果屬於潛伏的溫病,溫邪侵入胸腔,感覺心中煩悶不安,舌苔出現,應該使用梔子豉湯來治療。

如果屬於潛伏的溫病,溫邪侵入心下部位,感覺心下部位痞塞、堅硬,應該使用小陷胸湯來治療。

小陷胸湯

黃連(一錢)、半夏(三錢)、瓜蔞實(三錢)。

如果屬於潛伏的溫病轉化為熱症,身體發熱出汗,三四天沒有大便,舌苔黃燥,應該使用承氣湯來治療。

如果屬於潛伏的溫病轉化為熱症,因為誤用了發汗的藥物,導致口乾舌燥、心煩,發熱沒有停止,應該使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

如果屬於潛伏的溫病轉化為熱症,已經十多天,發熱不是很嚴重,只是在夜間發熱,熱退後沒有汗,應該使用青蒿鱉甲湯來治療。

青蒿鱉甲湯

青蒿(二錢)、鱉甲(五錢)、生地(四錢)、知母(二錢)、丹皮(三錢)。

如果屬於潛伏的溫病已經轉化為熱症,身體發熱不退,舌苔呈現紅色,但不覺得口渴,這是因為邪氣已經進入營分,應該使用清營湯來治療。

清營湯

銀花(三錢)、麥冬(三錢)、生地(五錢)、犀角(二錢)、竹葉心(一錢)、連翹(二錢)、元參(三錢)、丹參(二錢)、黃連(二錢半)。

春天人體陽氣向外發散,如果風從東南方向吹來,這種風屬於溫熱的風,人如果感受了這種風邪,就會生病,這種病稱為風溫。病人會發熱出汗,不感到怕冷反而怕熱,身體沉重,應該使用銀翹散加減來治療。如果出汗後發熱沒有退,說明邪氣已經轉化為熱症,身體不再感到沉重,脈搏洪大有力,應該使用白虎湯。

春天感受風溫,如果肝火旺盛,風邪侵入肝經,會出現口苦咽乾,脈弦的症狀,應該使用桑菊飲來治療。

桑菊飲

桑葉(二錢)、菊花(一錢)、連翹(一錢半)、薄荷(一錢半)、甘草(八分)、杏泥(二錢)、酒黃芩(一錢)、葦根(二錢)。

春天感受風溫,如果出現咳嗽咽痛、身體發癢,舌頭上出現像楊梅一樣的紅點,這是要發生風痧的徵兆,應該使用桑杏消風湯來治療。

這種病症又叫做爛喉丹痧,不能只治療喉嚨,痧疹出來後喉嚨自然會好。如果誤用犀角、羚羊角、黃芩、黃連等寒涼藥物,痧毒就會侵入體內,進入內部就會導致死亡。如果使用溫散的藥物,痧疹出來後,耳朵下方會腫大,這是痧毒的表現,必須等膿液排出後才能痊癒,病情比較危險。西醫誤認為是猩紅熱,用冰敷會導致死亡。

桑杏消風湯

桑葉(二錢)、薄荷(一錢)、杏泥(三錢)、前胡(一錢半)、殭蠶(三錢)、蟬蛻(一錢半)、甘草(八分)。

春天感受風溫,如果風邪侵入胸腔,感覺心中煩悶不安,應該使用梔子豉湯來治療。

春天感受風溫,如果口渴想喝水,小便不暢,應該使用豬苓湯來治療。

春天感受風溫轉化為熱症,導致體內肝風躁動,出現抽搐痙攣,應該使用羚羊角湯來治療。

羚羊角湯

羚羊角(一錢)、薄荷(一錢)、杏泥(二錢)、竹茹(三錢)、桑葉(一錢半)、甘草(一錢)、杭菊花(三錢)。

小孩因為傷風,導致體內肝火旺盛,突然發生抽搐痙攣,這種情況稱為急驚風,應該使用羚羊竹瀝薄荷鉤藤湯來治療。

羚羊竹瀝薄荷鉤藤湯

羚羊角(八分)、竹瀝水(一兩,加入薑汁十滴沖服)、薄荷(一錢)、鉤藤(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