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麟

《重訂溫熱經解》~ 客氣溫病治法 (7)

回本書目錄

客氣溫病治法 (7)

1. 客氣溫病治法

熱病不知所痛,耳聾不能自收,口乾,陽熱甚,陰頗有寒者,熱在髓,死不可治。

此論溫病兩感,邪伏少陰化熱為熱病也。邪入骨髓,故不知所痛,耳聾有虛有實,邪在少陽耳聾者,表邪外閉也。邪在厥陰耳聾者,肝火內盛也。邪在少陰耳聾者,腎虛精脫也。不能自收者,衛陽欲亡也。口乾,陰液欲竭也。陽熱甚,陰頗有寒者,邪熱在表,真陰內竭,真陽外越而里無陽,是以陰頗有寒也。陽盛陰竭,則骨髓熱,邪入骨髓,故死不可治。

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其得汗而脈靜者生。

此論伏氣溫病,溫邪化燥為熱病,當即下之以存陰也。伏氣溫病發於陽明,陽明內實,裡氣不通,表邪不得外解,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陽明陽盛陰竭,不下則死。故曰此陰脈之極也,死。其得汗而脈靜者,裡氣得通,表邪已從外解也,故生。

熱病脈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死。脈盛躁,得汗靜者生。

此論伏氣溫病,邪已入營為熱病,當養陰以救陽也。邪已入營,故脈盛躁。邪熱傷陰,故不得汗。此陽盛陰竭,法當養陰增液以救陽,非針法所能治。故曰此陽脈之極也。死,其得汗而脈靜者。正勝邪卻,陰液未傷,營衛自和也,故生。

熱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顴發赤,噦者死。二曰泄而腹滿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熱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嬰兒,衄而腹滿者死。五曰汗不出,嘔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爛,熱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熱者死。九曰熱而痙者死,腰折瘈瘲齒噤齘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此論熱病傷陰,非針法所能治,故不可刺者有九也。汗者,津液也。熱邪在衛,必汗解。不汗出,邪已入營矣。顴主骨,熱邪傷陰,陰竭,則熱邪入骨,故大顴發赤。噦者,裡氣不通也。陰津已竭,而裡氣復不通,熱邪不從外解矣,故死。泄者,津液下滲也,泄則腹中空,不當滿。

腹滿者,陰津已竭,邪熱入里也。邪熱內結,裡氣不通,營衛不行,故死。目得血而能視,目不明,邪熱入營,陰已傷也。營血傷而熱猶不已,則陰精竭矣,故死,老人津液已枯,嬰兒津液未足,熱病傷陰,本非所宜。其腹未滿,則邪熱在陽,尚可取之諸陽,以瀉其熱,實其陰,以補其不足。

至熱而腹滿,邪已入里,補之不能,瀉之不可,故曰死。汗不出,表邪未解,不當嘔下。嘔下血者,邪熱入營,血熱妄行,正不勝邪也,故死。脾病在舌本,腎脈夾舌本,舌本爛,邪熱入陰,經血已傷,熱仍不已,故死。咳,里病也。邪在氣分而咳者,可以外解,邪在血分而咳者,不能外解矣。

衄,熱極傷絡也。血去熱清,咳當止,咳而衄者,血已傷而熱不已,邪氣勝也。汗不出,出不至足者,邪熱不從外解也,故死。髓者,人之陰精也。津液未傷,髓不能熱,髓熱者津液俱傷,邪熱深入骨髓也,故死。痙,津液病也。津液不足以養筋,則痙,熱邪傷陰,津液枯槁,故痙而死也。

白話文:

發熱的疾病不知道哪裡痛,耳朵聽不見聲音而且無法恢復,口乾舌燥,陽熱之氣非常盛,但身體內部卻又稍微感覺寒冷,這是熱邪侵入骨髓,屬於無法治癒的死症。

這段話是在討論溫病,也就是外感疾病的兩種情況。一種是邪氣潛伏在少陰經脈,然後轉化成熱病。邪氣如果侵入骨髓,就會導致患者感覺不到疼痛。耳聾的原因有虛實之分,如果邪氣在少陽經脈導致耳聾,代表表面的邪氣阻礙了氣機;如果邪氣在厥陰經脈導致耳聾,代表肝火過盛;如果邪氣在少陰經脈導致耳聾,代表腎虛精氣耗損。耳朵聽不見聲音而且無法恢復,代表身體的衛陽之氣即將耗盡。口乾舌燥,代表體內的陰液即將枯竭。陽熱之氣非常盛,但身體內部卻又稍微感覺寒冷,代表邪熱在體表,而體內真正的陰液已經枯竭,真正的陽氣向外散失,導致身體內部沒有陽氣,所以才會感覺稍微寒冷。當陽氣過盛而陰液枯竭時,骨髓就會發熱,當邪氣侵入骨髓,就表示已無藥可救。

發熱的疾病已經出汗,但脈象仍然急躁有力,這代表陰脈已經到了極限,是死症;如果發汗後脈象恢復平靜,就是可以存活的。

這段話是在討論潛伏的溫病,也就是溫邪轉化為燥熱的疾病,應當及時用瀉下的方式來保存陰液。潛伏的溫病如果從陽明經爆發,陽明經內部實熱,體內氣機不通暢,表面的邪氣無法散發出去,所以即使已經出汗,脈象仍然急躁有力。這代表陽明經陽氣過盛而陰液枯竭,如果不使用瀉下法就會死亡。因此說這是陰脈的極限,會導致死亡。如果發汗後脈象恢復平靜,代表體內氣機恢復通暢,表面的邪氣也從體表散發出去,所以就能夠存活。

發熱的疾病脈象仍然強盛急躁,而且無法出汗,這代表陽脈已經到了極限,是死症;如果脈象強盛急躁,但出汗後脈象恢復平靜,就是可以存活的。

這段話是在討論潛伏的溫病,邪氣已經侵入營分而成為熱病,應當滋養陰液來挽救陽氣。邪氣如果侵入營分,脈象就會強盛急躁。邪熱會損傷陰液,所以無法出汗。這代表陽氣過盛而陰液枯竭,治療方法應該是滋養陰液、增加體液來挽救陽氣,不是針灸可以治好的。所以說這是陽脈的極限,會導致死亡。如果出汗後脈象恢復平靜,代表身體的正氣戰勝了邪氣,陰液沒有受到損傷,營衛之氣自然調和,所以就能夠存活。

發熱的疾病有九種情況不可以針灸:第一種是無法出汗,顴骨發紅而且打呃逆,會死亡;第二種是腹瀉而且腹脹非常嚴重,會死亡;第三種是眼睛看不清楚,而且發熱沒有停止,會死亡;第四種是老人或嬰兒,流鼻血而且腹脹,會死亡;第五種是無法出汗,嘔吐而且吐血,會死亡;第六種是舌根潰爛,而且發熱沒有停止,會死亡;第七種是咳嗽而且流鼻血,無法出汗,或是出汗無法達到腳底,會死亡;第八種是骨髓發熱,會死亡;第九種是發熱而且抽搐,例如腰部彎折、手腳抽搐、牙關緊閉、磨牙,會死亡。以上這九種情況,都不可以針灸。

這段話是在討論發熱疾病損傷陰液,不是針灸可以治好的,所以有九種情況不可以針灸。汗液是身體的津液,熱邪在衛分時,必須透過出汗來解熱。如果無法出汗,代表邪氣已經侵入營分。顴骨是骨頭的一部分,如果熱邪損傷陰液,導致陰液枯竭,熱邪就會侵入骨骼,所以顴骨會發紅。打呃逆代表體內氣機不通暢。當陰津已經枯竭,體內氣機又不通暢時,熱邪就無法從體外散發出去,所以會死亡。腹瀉代表體內的津液向下滲漏,腹瀉後腹部應該是空虛的,不應該腹脹。

腹脹代表陰津已經枯竭,邪熱侵入體內。當邪熱在體內凝結,體內氣機不通暢,營衛之氣無法運行,就會死亡。眼睛需要血液滋養才能看見,如果眼睛看不清楚,代表邪熱侵入營分,陰液已經受損。營血受損而熱還沒有停止,就代表陰精已經枯竭,所以會死亡。老人的津液已經枯竭,嬰兒的津液還沒有充足,發熱疾病會損傷陰液,本來就不適合。如果腹部還沒有脹滿,代表邪熱還在陽分,還可以從陽分下手,來洩除邪熱,也可以從陰分下手,來補充不足的陰液。

當發熱非常嚴重而且腹部脹滿,代表邪氣已經侵入體內,無法用補益的方式來治療,瀉法也不能使用,所以會死亡。無法出汗,代表表面的邪氣沒有解除,不應該有嘔吐和吐血的情形。嘔吐和吐血,代表邪熱侵入營分,血液因為熱而妄行,正氣無法戰勝邪氣,所以會死亡。脾臟的病變會反應在舌根,腎脈連接著舌根,如果舌根潰爛,代表邪熱侵入陰分,經脈中的血液已經受損,熱還沒有停止,就會死亡。咳嗽,代表體內的疾病。邪氣在氣分而導致咳嗽,可以用外解的方式治療;邪氣在血分而導致咳嗽,就無法用外解的方式治療。

流鼻血,代表熱邪過盛損傷了脈絡。血去除後熱就會清退,咳嗽應該會停止,如果咳嗽而且流鼻血,代表血液已經受損而熱還沒有退去,邪氣正盛。無法出汗,或是出汗無法達到腳底,代表邪熱無法從體外散發出去,所以會死亡。骨髓是人體的陰精,如果津液沒有損傷,骨髓就不會發熱,骨髓發熱代表津液都已受損,邪熱已經深入骨髓,所以會死亡。抽搐是津液的疾病。津液不足無法滋養筋脈,就會導致抽搐。熱邪損傷陰液,津液枯竭,就會因為抽搐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