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溫熱經解》~ 客氣溫病治法 (6)
客氣溫病治法 (6)
1. 客氣溫病治法
玉版要論曰:病溫虛甚死。
此通論溫病,由於冬不藏精,陰精不足,陽氣不能潛藏,是以至春病溫也。其病發於陽明,先傷衛,後傷營,邪未入營,可汗而已。營虛者,邪必入營,營中有氣有血,邪初入營。營氣未虛者,猶可用銀翹等藥,引邪出衛,若營氣已虛,則營血受傷,非大劑增液不可。迨至營血枯槁,陰虛已竭,正不勝邪則死,故曰病溫虛甚死。
熱病篇曰:熱病三日而氣口靜,人迎躁者,取之諸陽五十九刺,以瀉其熱而出其汗。實其陰以補其不足者,身熱甚。陰陽皆靜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則泄,所謂勿刺者。有死證也。
此論傷寒傳經化為熱病也。關前一分,左為人迎,右為氣口,傷寒發於太陽,由表入里,診在人迎。溫病發於陽明,由衛入營,診在氣口。冬令傷寒化熱,邪未入里,故氣口靜而人迎躁也。病發三日,邪在三陽,當刺三陽。故曰:取之諸陽五十九刺,以瀉其熱,而出其汗。經氣不足,邪氣始入,今邪未入陰,當先補其陰。
故曰:實其陰以補其不足者。此論傷寒傳經,三日傳至少陽,寒已化熱為熱病也。身熱甚,陰陽皆靜者,陽氣外越而里無陽,故勿刺也。此病屬少陰,其可刺者,邪在三陽,不急取之,則邪必入陰。故曰急取之。或汗出而已,或泄而已,故曰不汗出則泄。所謂勿刺者,邪已深入少陰,真陽外越而里無陽,故曰有死證也。
熱病七日八日,脈口動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淺刺手大指間。
此論傷寒再傳為熱病也。七日邪傳太陽,八日再傳陽明。其邪由里還表,故脈口動喘,邪氣甚,正氣虛,故動喘而短,當急刺之。以寫其邪,汗且自出者,邪從外解也。手大指間,謂少商、魚際各二穴。
熱病七日八日,脈微小,病者溲血,口中乾,一日半而死,脈代者,一日死。
此論寒邪再傳太陽陽明,經期已周,邪不出表,病已入里化熱為圊血也。脈微小,衛陽已傷,口中乾,津液復竭,故知一日半而死。脈代者,經氣已絕,其死更速,故曰一日死。
熱病已得汗出,而脈尚躁,喘且復熱,勿刺膚,喘甚者死。
此論病在陽明,邪已化熱入里為胃家實,當急下之以存陰也。傷寒溫病,皆當從汗解,已得汗出,熱當解而不解,故脈尚躁。陽明內實,則腹滿而喘,有潮熱,故喘且復熱,當急下之。裡氣不通,表邪不得外解,此病不在表,故曰勿刺膚。喘甚者,熱傷肺金,肺之化源欲絕也,故死。
熱病七日八日,脈不躁,躁不散數。後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
此論傷寒再傳太陽陽明,邪已化熱為熱病也。脈不躁,邪不在陰也。躁不散數,邪熱入陰,而陰猶未傷。故後三日中當有汗,三日不汗者,陰傷不得汗出也。四日合八日為十二日,傳經之期已盡,營衛不行,五臟不通,邪不得出,故死。未曾汗出者,邪已入陰也。邪在陽可以腠刺,邪已入陰,故曰勿腠刺之。
白話文:
客氣溫病治法
《玉版要論》說:「溫病如果虛弱到極點,就會死亡。」
這是總論溫病,因為冬天沒有好好儲藏精氣,導致陰精不足,陽氣無法潛藏,所以到了春天就會發生溫病。這種病通常從陽明經開始,先傷害衛氣,然後傷害營氣。如果邪氣還沒進入營分,可以發汗來治療。如果營氣虛弱,邪氣就會進入營分。營分裡有氣有血,邪氣剛進入營分時,如果營氣還沒虛,還可以透過銀翹散等藥物,引導邪氣從衛分排出。如果營氣已經虛弱,導致營血受損,就必須用大量增液的藥物來治療。如果到了營血枯竭、陰虛到極點,正氣無法抵抗邪氣時,就會死亡。所以說「溫病如果虛弱到極點,就會死亡」。
《熱病篇》說:「熱病發作三天,如果脈象氣口處平靜,而人迎處躁動,就要在身體的陽經部位刺五十九針,來洩熱並幫助發汗。同時也要滋養陰液來補足不足之處,這樣身體的發熱才會退去。如果脈象陰陽兩處都平靜,就不要刺針。如果適合刺針的情況,就要趕快治療。如果沒有出汗,就要用導瀉的方法來幫助邪氣排出。所謂的不要刺針,是指病人已經有死亡的徵兆。」
這段是討論傷寒傳變為熱病的情況。關前一分,左邊是人迎脈,右邊是氣口脈。傷寒從太陽經發病,由表入里,診斷要看人迎脈。溫病從陽明經發病,由衛分入營分,診斷要看氣口脈。冬天感受的傷寒化熱,邪氣還沒進入內裡,所以氣口脈平靜而人迎脈躁動。發病三天,邪氣還在三陽經,應該刺三陽經。所以說「在身體的陽經部位刺五十九針,來洩熱,並幫助發汗。」當經氣不足,邪氣才會開始入侵。現在邪氣還沒進入陰分,應該先補充陰液。
所以說「滋養陰液來補足不足之處。」這段是討論傷寒傳經,三天傳到少陽經,寒邪已經化熱變成熱病的情況。如果身體發熱嚴重,陰陽脈象都平靜,代表陽氣外散而體內沒有陽氣,所以不要刺針。這種情況屬於少陰病。如果適合刺針的情況,是因為邪氣還在三陽經,如果不趕快治療,邪氣就會進入陰分。所以說「要趕快治療」。病可能透過發汗痊癒,也可能透過導瀉來痊癒,所以說「沒有出汗,就要用導瀉的方法來幫助邪氣排出。」所謂的不要刺針,是指邪氣已經深入少陰經,真陽外散而體內沒有陽氣,所以說「病人已經有死亡的徵兆。」
熱病發作七、八天,如果脈搏在氣口處跳動急促、呼吸急促而短促,就要趕快刺針。這樣就會自然發汗,用淺刺法刺在手的大拇指之間。
這是討論傷寒再次傳變為熱病的情況。七天邪氣傳到太陽經,八天再傳到陽明經。邪氣由內向外散發,所以脈搏在氣口處跳動急促。邪氣太盛,正氣虛弱,所以呼吸急促而短促,應該趕快刺針來洩邪。會自然出汗,代表邪氣從外散解。手的大拇指之間,指的是少商穴和魚際穴,各刺兩針。
熱病發作七、八天,如果脈象微弱細小,而且病人尿血、口乾,一天半就會死亡。如果出現脈代,一天就會死亡。
這是討論寒邪再次傳到太陽陽明經,病程已經走完一輪,但邪氣沒有從表散出,導致病情入裡化熱而尿血。脈象微弱細小,代表衛陽已經受損;口乾,代表津液已經枯竭,所以知道病人一天半就會死亡。脈代,代表經氣已經斷絕,死亡會更快,所以說一天就會死亡。
熱病已經發汗,但脈象仍然躁動,而且呼吸急促又發熱,不要刺皮膚,呼吸急促嚴重的人會死亡。
這是討論病在陽明經,邪氣已經化熱進入體內,導致胃裡實熱,應該趕快用瀉下的方法來保存陰液。傷寒或溫病都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如果已經發汗,熱應該要退,但如果沒有退,脈象仍然躁動,代表陽明經內有實熱,會腹脹、呼吸急促,有潮熱,所以呼吸急促又發熱。這時應該趕快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體內氣機不通暢,表邪無法排出,這種情況並非病在表,所以說不要刺皮膚。呼吸急促嚴重的人,是因為熱邪傷害肺金,肺的化生之源將要斷絕,所以會死亡。
熱病發作七、八天,如果脈象不躁動,躁動卻沒有散亂且數快,在之後的三天內,如果有出汗,就表示好轉,如果三天不出汗,四天就會死亡。如果之前從來沒有出汗,就不要刺皮膚。
這是討論傷寒再次傳到太陽陽明經,邪氣已經化熱變成熱病的情況。脈象不躁動,代表邪氣不在陰分。躁動卻沒有散亂且數快,代表邪熱已經進入陰分,但陰液還沒有受損。所以之後的三天內應該會出汗,如果三天不出汗,代表陰液已經受損而無法發汗。四天加上之前的八天,一共十二天,經脈傳遞的時間已經結束,營衛之氣無法運行,五臟不通,邪氣無法排出,所以會死亡。如果之前從來沒有出汗,代表邪氣已經進入陰分。如果邪氣在陽分,可以刺皮膚,如果邪氣已經進入陰分,所以說不要刺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