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麟

《重訂溫熱經解》~ 客氣溫病治法 (4)

回本書目錄

客氣溫病治法 (4)

1. 客氣溫病治法

謹按溫病外達,則病當解,不解,即為熱病矣。

《平人氣象論》曰: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溫,尺不熱,脈滑曰病風,尺澀曰痹。

此論伏氣溫病,與風溫不同也。平人脈一呼當再動,一吸亦當再動,為平。一呼三動,一吸三動者,數也。數則為熱,其脈躁,其人身必熱,數又為虛,其脈不躁,其人身微熱,或竟無熱,此虛極之候也。診脈須調尺膚,尺膚熱而脈躁甚,故知其為伏氣溫病也。若尺膚不熱而脈滑數者,風從火化為風溫也。

其人當發熱汗出,尺膚澀,邪傷血絡也。血絡不通,故痹。有寒痹,有風痹,有濕痹,有血痹、脈痹、骨痹、皮痹、肉痹。考之《內經》自知,謹按身無熱脈滑而尺膚澀者,為風痹。

九宮八風篇云:風從北方來者,名曰大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腎,外在於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為寒也。

此論冬傷於寒,寒邪所伏之處也。冬令寒邪傷表為太陽病,寒邪入里為少陰病,其病皆即發,不能伏至春令而後發也。惟冬令北風傷人,其人經氣不虛,邪不入經,而入於骨與肩背之膂筋,至春變為溫病矣。人之營衛氣,日行於陽,夜行於陰,周行於臟腑經絡,而不入骨與肩背之膂筋,故寒邪伏焉。

至春地氣上騰,人氣外發,寒邪隨氣化外出於肉,陽明主肉,燥土勝寒,故寒邪出走至肉,變為溫病,此為伏氣春溫也。

刺熱篇曰:太陽之脈,色榮顴骨,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其熱病內連腎,少陽之脈,色榮頰前,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

此論熱病本冬傷於寒,寒邪內舍於腎,外在於骨與肩背之膂筋,為兩感熱病也。寒已化熱,故脈洪大。經云:太陽之脈,洪大以長。脈既洪大,色復榮於顴骨,此溫邪已化熱出表為熱病,故曰熱病也。熱病不從外解,則由衛入營,病名陰陽交。榮未交者,熱邪在衛,衛病不與營俱病,其邪當從汗解。

但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若至其時不得汗,則病不已。今且勿傷其陰,保其津使之得汗以待時,則病當已。故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此熱病之治法也。厥陰脈至,沉短以緊,太陽脈與厥陰脈爭見者,浮部洪大,而沉部短緊,此兩感熱病也。傷寒兩感六日死,熱病兩感三日死,故曰死期不過三日。

脈沉緊為寒邪內舍於腎,故曰其熱病內連腎。少陽脈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脈象如此,色復榮於頰前,亦熱病也。其邪在衛不在營,當斷之曰:可汗而已。但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若至其時不得汗,則病不已。當預保其津,使之得汗以待時。故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少陰脈至,緊細而微。

白話文:

仔細研究,溫病如果能夠向外發散,病就會痊癒;如果無法向外發散,就會變成熱病。

《平人氣象論》說:正常人呼吸一次,脈搏跳動三次;吸氣一次,脈搏也跳動三次,如果脈象急躁,且寸口以下的尺部皮膚發熱,就叫做溫病;尺部皮膚不發熱,但脈象流利滑動,就叫做風病;尺部脈象阻塞不順暢,就叫做痹病。

這段論述的是潛伏的溫病,與風溫病不同。正常人脈搏一呼之間應跳動兩次,一吸之間也應跳動兩次,這是正常的脈象。如果一呼之間跳動三次,一吸之間也跳動三次,這是脈搏數快的表現。脈搏數快則為熱象,脈象躁動,身體一定發熱;脈搏數快但脈象不躁動,身體只是微微發熱,甚至沒有發熱,這表示虛弱到了極點。診斷脈象時必須同時觀察尺部皮膚,如果尺部皮膚發熱且脈象躁動明顯,就能判斷是潛伏的溫病。如果尺部皮膚不熱,但脈象流利數快,則是風邪化火變成的風溫病。

這種病症通常會發熱、出汗,如果尺部皮膚感覺阻塞不順暢,表示邪氣侵犯了血絡。血絡不通暢,就會產生痹病。痹病有寒痹、風痹、濕痹、血痹、脈痹、骨痹、皮痹、肉痹等不同種類。仔細研究《內經》就能了解。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身體不發熱,脈象滑動,但尺部皮膚感覺阻塞不順暢,那就是風痹。

《九宮八風篇》說:從北方吹來的風,叫做大剛風,它侵犯人體時,內在會影響腎臟,外在會影響骨骼和肩背的肌肉筋脈,這種風的性質偏寒。

這段論述的是冬天受寒邪侵襲,寒邪潛伏的部位。冬天寒邪侵犯體表,會導致太陽病;寒邪侵入體內,會導致少陰病。這些病症通常會立刻發作,不會潛伏到春天之後才發作。只有冬天北風侵襲人體,如果人體的經氣不虛弱,邪氣就不會侵入經絡,而是潛伏在骨骼和肩背的肌肉筋脈之中,到了春天就會轉變成溫病。人體的營衛之氣,白天在陽分運行,晚上在陰分運行,周而復始地在臟腑經絡中運行,不會進入骨骼和肩背的肌肉筋脈,所以寒邪才會潛伏在那裡。

到了春天,地氣向上升騰,人體的陽氣也向外發散,潛伏的寒邪就會隨著氣機向外發散到肌肉,陽明經主要負責肌肉,燥土能夠剋制寒邪,所以寒邪會從肌肉向外移動,轉變成溫病,這就是潛伏的寒邪在春天轉化成的溫病。

《刺熱篇》說:太陽經脈所對應的顴骨部位出現紅潤的光澤,這表示有熱病。如果紅潤的光澤還沒有擴散交融,就表示現在可以讓他出汗,只要等待時機即可。如果厥陰經脈的脈象也同時出現,這表示病情嚴重,死亡期限不會超過三天。這種熱病會影響到腎臟。少陽經脈所對應的臉頰前方出現紅潤的光澤,這也表示有熱病。如果紅潤的光澤還沒有擴散交融,就表示現在可以讓他出汗,只要等待時機即可。如果少陰經脈的脈象也同時出現,這表示病情嚴重,死亡期限不會超過三天。

這段論述的是熱病原本是冬天受寒邪侵襲所導致,寒邪內在潛藏在腎臟,外在潛藏在骨骼和肩背的肌肉筋脈,這種情況屬於兩感熱病。寒邪已經化熱,所以脈象洪大。經文說:太陽經脈的脈象洪大而長。脈象既然洪大,顴骨部位又出現紅潤的光澤,這表示溫邪已經化熱並向外發散,成為熱病,所以稱為熱病。熱病如果不能從體外解決,就會由衛分進入營分,這種病症就稱為陰陽交。如果紅潤的光澤還沒有擴散交融,表示熱邪還在衛分,衛分的病邪還沒有侵犯到營分,這種情況應該通過發汗來解決。

但是太陽病想要痊癒的時間通常是在巳時到未時之間,如果到了這個時間還沒有出汗,病就不會好轉。現在應該先不要傷害他的陰液,保護好他的津液,讓他能夠通過出汗來解決問題,只要等待時機,病就會痊癒。所以說「現在可以讓他出汗,只要等待時機即可」。這是熱病的治療方法。如果出現厥陰經脈的脈象,脈象沉短而緊,同時太陽經脈和厥陰經脈的脈象都同時出現,浮部的脈象洪大,沉部的脈象短而緊,這表示是兩感熱病。傷寒的兩感病會死於六天,熱病的兩感病會死於三天,所以說「死亡期限不會超過三天」。

脈象沉而緊表示寒邪內在潛藏在腎臟,所以說這種熱病會影響到腎臟。如果出現少陽經脈的脈象,脈搏忽快忽慢,忽短忽長,脈象呈現這種情況,臉頰前方又出現紅潤的光澤,這也表示是熱病。這種情況是邪氣在衛分而不在營分,應該判斷為可以通過發汗來解決。但是少陽病想要痊癒的時間通常是在寅時到辰時之間,如果到了這個時間還沒有出汗,病就不會好轉。應該預先保護好他的津液,讓他能夠通過出汗來解決問題。所以說「現在可以讓他出汗,只要等待時機即可」。如果出現少陰經脈的脈象,脈象緊細而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