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懸解》~ 卷十三 (10)
卷十三 (10)
1. 下利二十三
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此段見《傷寒·可下》中。下利瘥後,至其從前病起之期而又發,以病根不盡故也。當下之,以絕其根。
白話文:
腹瀉已經好了,但是到了當初發病的年月日時又復發,是因為病沒有完全好。這種情況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適合用大承氣湯。
這段話出自《傷寒論·可下篇》。腹瀉痊癒後,又在之前發病的時間點再次發作,是因為病根沒有徹底清除。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才能根除病因。
2. 下利二十四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此段見《傷寒·厥陰》。肝氣遏陷,郁生下熱,魄門重墜者,宜白頭翁湯,白頭翁清少陽之相火,黃連清少陰之君火,黃柏、秦皮,瀉厥陰之濕熱也。
白頭翁湯(九十),(方見《傷寒·厥陰》)
白頭翁(三兩),黃連(三兩),黃柏(二兩),秦皮(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
白話文:
腹瀉且有裡急後重感,屬於熱性腹瀉,用白頭翁湯來治療。
這種情況在《傷寒論·厥陰篇》中可以見到。這是因為肝氣鬱結下陷,導致體內產生熱,使得肛門有下墜的感覺,這種情況適合使用白頭翁湯。白頭翁可以清除少陽經的相火,黃連可以清除少陰經的君火,黃柏和秦皮則可以瀉除厥陰經的濕熱。
白頭翁湯(用量為九十),這個方子出自《傷寒論·厥陰篇》。
藥方組成:白頭翁(三兩),黃連(三兩),黃柏(二兩),秦皮(三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入七升水煎煮,煮到剩三升時,去除藥渣,溫服一升。如果沒有好轉,可以繼續服用。
3. 下利二十五
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此段見《傷寒·少陰》。久利不止,木鬱血陷,寒濕腐敗,風木摧剝,故便膿血。桃花湯,粳米補土而瀉濕,乾薑溫中而驅寒,石脂斂腸而固脫也。
桃花湯(九十一),(方見《傷寒·少陰》)
乾薑(一兩),粳米(一升),赤石脂(一斤,一半生用,一半篩末)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熟,去滓,內石脂末方寸匕,溫服七合,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白話文:
腹瀉,大便帶有膿和血,用桃花湯來治療。
這個狀況出自《傷寒論·少陰篇》。長久的腹瀉不止,是因肝氣鬱結、血下陷,加上寒濕腐敗,又受風木的摧殘,所以大便會出現膿和血。桃花湯,用粳米來補養脾土並且排除濕氣,乾薑溫暖脾胃並驅散寒氣,赤石脂收斂腸道並固澀脫出的狀況。
桃花湯的藥方(出自《傷寒論·少陰篇》):
乾薑(一兩),粳米(一升),赤石脂(一斤,一半生用,一半篩成粉末)。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入七升水煮,等到米煮熟後,去除藥渣,再加入赤石脂粉末一湯匙的量(約方寸匕),溫熱服用七合,一天服用三次。如果服用一次就痊癒,剩下的藥就不用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