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附餘》~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2)

1.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四條:肝中風者,頭目瞤,兩脅痛,行常傴,令人嗜甘。

肝為木臟,與東方風氣相通,故肝常出而應風也。臟中陰陽自虛,則肝因而中風矣。目皮之簌簌跳動者,曰瞤,氣虛之候也。頭目俱瞤者,肝中風,則臟真之氣自結,而失其疏暢之用,故不能上貫頭目,而氣虛瞤動矣。此與後文浮之而弱之脈應也。肝惟多血,故能養其筋脈,使之調達。肝絡內布於脅,風淫血燥,則脅絡拘急而痛。傴者,腰屈不伸之貌。正因脅絡拘急,故行常傴,而寬其脈以緩痛耳。甘為脾土之味,肝急而遺其苦於所勝,故脾因之而俱急。嗜甘者,縱其所好以自救也。其曰令人嗜甘,則因病而嗜,而非平日之素性可知矣。三句一意,蓋兩脅痛句為主,而以行傴外診其形,以嗜甘內診其性也。此即後文按之如索及不來,或曲如蛇行之應,肝家之死候也。

五條:肝中寒者,兩臂不舉,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轉側,食則吐而汗出也。

肝居至陰之下,陽氣常虛,而與客寒相召,故中寒也。手厥陰心包,行手之正內側,得足厥陰上浮之陽,與之交暢,故兩臂輕便而能舉。中寒,則肝氣凝斂而不上充,故其內側板滯而不能舉矣。肝脈絡舌本,臟寒,則火不能蒸血以為津液,故舌本燥也。肝木苦急,故喜太息以少伸其寒鬱耳。肝之內絡,上貫於膈,胸中痛者,寒邪陰沁而拘急也。不得轉側者,合兩臂不舉,及胸中痛而言。肝寒,則遺其禍於所勝,而脾胃受窘,故食則吐;吐則胃中之悍氣愈虛,而不能攝其津液,故汗出也。此亦與下文死脈的對之症也。

六條:肝死臟,浮之弱,按之如索,不來或曲如蛇行者,死。

肝為多血少氣之臟,故真陽最貴。真陽內固,則氣溫而脈體自和;真陽外充,則神完而脈機自滿。今以木脈而浮之見弱,是枝葉之不能上榮者,知神去而機將息矣。索者,緊短之狀。按之如索,是根株之已經下結者,知氣削而質欲枯矣。此肝死臟之正脈;下文不來,及曲如蛇行兩句,又承按之二字,而言死脈中之漸變者也。按,非重按至骨,但比浮而輕取者,略略沉按之之謂。不來者,不特按時斷絕,即再浮之,而亦不能乍還,殘陽不勝六菽九菽之重也。曲如蛇行者,伏而不鼓,但左右彎曲,如蛇之行走,即俗稱屋漏痕者是。真氣之有去而不復返之象也,故皆主死。然斷期之法:大概浮弱而按之如索者,以月計;浮弱而按之不來者,以日計;浮弱而按之曲如蛇行者,惟以時計而已矣。

七條: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主之。(方佚)

肝以陽氣為貴,木得春而枝葉融和,性情舒暢之理也。著者,留滯之義。臟中陽虛,而陰寒之氣不能融和舒暢;且肝絡從少陽之脅而上貫於胸,故其黏滯之氣留著於胸也。夫肝之陰氣既著於胸,則其胸中常有似板似緊之候。重按之少可者,其理有三:蓋按則以動而微開肝氣之郁者,一也;按則以實而下驅著氣之浮者,二也;又按則以他人手足之陽熱借溫至陰之寒逆者,三也。曰常欲蹈其胸上,甚言其欲得重按之意。苦,即胸中所謂扳緊者是。先未苦時常欲飲熱者,熱乃陽類,胸將著而求救於外火也。不言食熱而曰飲熱,從木性之喜水,而尤宜伏雨也。旋覆花從春以及秋杪,叢生而繁花,得陰陽之氣最勝,故為肝經之氣藥。且體輕(體輕,就其瓣落,而花蒂如耳捻之狀而言),味鹽。體輕,則盤旋於上焦;味鹽,則終覆為下潤。故又為胸中之降藥,以之主胸上之肝著宜矣。獨是名存方缺,深為恨惜。以愚鄙擬之,或合桂甘姜半,及細辛等味,以為佐使乎?或問肝在下焦,何以病肝著者,其症卻在上焦耶?答曰:肝木藏精汁於下,而浮神氣於上;胸中者,神氣之所榮也。木衰而巔頂之枝柯先見枯勁,此肝著之象也。

白話文:

肝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四、肝臟中風的人,會出現頭部和眼皮跳動,兩側脅肋疼痛,走路時常常彎著腰,而且會特別喜歡吃甜食。

肝臟屬木,與東方的風氣相通,所以肝臟容易受到風邪的影響。當臟腑內的陰陽失衡時,肝臟就容易中風。眼皮跳動,中醫稱之為「瞤」,是氣虛的表現。頭部和眼皮都跳動,表示肝臟中風,導致臟腑的真氣鬱結,無法正常疏通運行,因此無法上行至頭部和眼睛,出現氣虛跳動的現象。這也與後文提到的脈象浮而且弱相呼應。肝臟富含血液,能夠滋養筋脈,使其調和暢通。肝經的脈絡分布在兩脅,當風邪侵入,血燥時,脅肋的經絡會拘急而疼痛。彎腰是指腰部彎曲,無法伸直的樣子。正是因為脅肋經絡拘急,所以走路時常常彎著腰,以放鬆脈絡,緩解疼痛。甜味屬於脾土的味道,肝臟急迫時,會將其苦味轉嫁給它所剋制的脾臟,導致脾臟也跟著急迫。喜歡吃甜食,是病人為了自我緩解不適而放縱自己的喜好。說「令人嗜甘」,表示是因為疾病而產生的喜好,而不是平時就有的習慣。這三句話是一個整體,其中「兩脅痛」是主要病症,而「行常傴」是從外形觀察,「嗜甘」則是從內在喜好來觀察。這也呼應了後文提到的「按之如索」及「不來」或「曲如蛇行」的脈象,這些都是肝臟病危的徵兆。

五、肝臟中寒的人,會出現兩手臂無法抬舉,舌根乾燥,喜歡嘆氣,胸部疼痛,不能翻身,吃東西就吐而且會流汗。

肝臟位於陰氣最盛的地方,陽氣常常不足,容易招來外來的寒邪,因此會中寒。手厥陰心包經,循行於手臂的內側,靠著足厥陰肝經上升的陽氣來交匯暢通,所以兩手臂輕便能夠抬舉。當肝臟中寒時,肝氣凝滯收斂,無法向上充養,因此手臂內側會僵硬而無法抬舉。肝經的脈絡連接著舌根,當臟腑受寒時,火氣無法蒸發血液生成津液,所以舌根會乾燥。肝木性質急迫,所以喜歡嘆氣,以稍微舒展寒邪造成的鬱悶。肝經的內絡,向上貫通到橫膈膜,胸部疼痛是因為寒邪深入,陰氣滲透而導致經絡拘急。不能翻身,是與兩臂不能抬舉和胸部疼痛一起說的。肝臟受寒,會將禍害轉嫁給它所剋制的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所以吃東西就吐。嘔吐會使胃中陽氣更加虛弱,無法攝取津液,所以會流汗。這也與後文提到的死亡脈象相對應。

六、肝臟病危的脈象是,脈象浮取時顯得虛弱,按下去像摸到繩索一樣,感覺不到脈搏或者彎曲如蛇爬行,都是病危的徵兆。

肝臟是個多血少氣的臟器,所以最需要真陽之氣。真陽之氣內在穩固,則氣血溫和,脈象自然平和。真陽之氣外在充盈,則精神飽滿,脈象充滿活力。現在肝脈浮取時顯得虛弱,表示枝葉無法向上榮養,說明精神已經衰退,脈搏也即將停止。所謂「索」,是繃緊短小的樣子,按下去像摸到繩索,表示根部已經向下結聚,說明氣血衰退,身體快要枯竭了。這是肝臟病危時的正常脈象。下文提到的「不來」和「曲如蛇行」兩句話,是接著「按之」這兩個字,來說明病危脈象的變化。所謂按,並非用力按到骨頭,而是比浮取稍微用點力往下按。所謂「不來」,不只是按下去時感覺不到脈搏,即使再浮取,脈搏也無法立即恢復,說明殘存的陽氣無法承受輕微的力量。「曲如蛇行」,是指脈搏伏藏而不跳動,只是左右彎曲,像蛇爬行一樣,也就是俗稱的「屋漏痕」。這都是真氣耗散,無法返回的跡象,所以都預示著死亡。判斷病程長短的方法,大概是脈象浮弱,按下去像摸到繩索的,以月計算病程;脈象浮弱,按下去感覺不到脈搏的,以天計算病程;脈象浮弱,按下去彎曲如蛇爬行的,則以時計算病程。

七、肝臟氣機停滯的人,常常想用腳踩在胸口上,在沒有感到痛苦之前,只是想喝熱水。可以用旋覆花湯來治療。(藥方已失傳)

肝臟以陽氣為貴,就像樹木在春天生長,枝葉繁茂,性情舒暢一樣。所謂「著」,是留滯的意思。當臟腑內的陽氣虛弱,而陰寒之氣無法融和舒暢時,肝絡就會從少陽的脅肋,向上貫通到胸部,使得滯留的氣機停留在胸部。當肝臟的陰氣停留在胸部時,胸中會常常有類似板結、緊繃的感覺。用手按壓,會稍微感到舒服,其中原因有三:一是按壓可以稍微疏通鬱結的肝氣;二是按壓可以使浮散的滯氣下沉;三是按壓可以藉由他人手足的陽熱溫暖陰寒之氣。說「常常想用腳踩在胸口上」,是極其強調想要重壓的意願。「苦」,是指胸部所謂的板結緊繃感。在沒有感到痛苦之前,常常想喝熱水,是因為熱屬於陽,胸部將要滯留時,想要藉助外來的熱氣來緩解。這裡沒有說要吃熱食,而是說喝熱水,是順應木的喜水特性,並且適宜得到雨水滋潤。旋覆花從春天到秋末,叢生且花朵繁盛,得到陰陽之氣最旺盛,所以是肝經的氣藥。而且旋覆花體輕(指其花瓣脫落,花蒂像耳捻一樣),味鹹。體輕,則可以在上焦盤旋;味鹹,則可以使氣機下行而滋潤。因此,旋覆花也是胸部的降氣藥。用旋覆花治療胸部肝氣停滯的病症是合適的。只可惜藥方已經失傳,令人十分惋惜。依我淺見,可以嘗試加入桂枝、甘草、乾薑、半夏和細辛等藥味,來作為輔助藥物。或許有人會問,肝臟在下焦,為何肝氣停滯的病症卻在上焦呢?答案是,肝木將精汁藏於下焦,而將神氣浮於上焦,胸中是神氣所匯集的地方,就像樹木衰敗時,枝條末端會先出現枯萎,這就是肝氣停滯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