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附餘》~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5)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5)
1.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上二味,杵為散;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此陰火之結於下焦血分者。營行脈中,血熱而短,故脈數;氣不病,故無熱也。胸中液短者必煩;然因無表熱,故雖煩而亦微也。默默欲臥,少陰受熱之應;下焦陰血中結熱,故移其熱於少陰耳。汗出者,血得熱而蒸其液於外,猶之地得熱而潮其濕於上也。肝之為臟,開竅於目,肝統血;故血熱者,目赤如鳩。赤為火之色,黑為燼之氣;初得之為初炎之火,故赤。七八日四眥黑者,火亢甚,而呈煙煤之象也。下焦血熱而短;血熱甚,則上移其熱於胃;血短甚,又藉資津液於胃;故善飢殺穀而能食也。夫以血熱血短之故,以致善能殺穀而食,豈非氣壅血敗而成膿?有以見此抽吸胃精之症耶?故知之。赤小豆味甘,臍黑而色正紅;甘則解毒;臍黑則走下焦陰分;色正紅則其入血可知。加之浸令芽出,芽性上銳而走氣分;與補血之當歸相配,明系欲其直走下焦之血分,既補其血,並解其毒,且使之上銳而行提其血中之結氣。服以漿水者,漿水味酸性寒;酸則取其入肝;寒則取其解熱也。下卷十六篇、下血而在大腸之近處者,亦主此湯;則其從下焦而補之升之清之散之之義,可並見矣。
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吐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
升麻鱉甲湯方: 升麻(二兩) 鱉甲(手指大一片炙) 當歸(一兩) 甘草(二兩) 雄黃(半兩研) 蜀椒(炒去汗一兩)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此陰火之鬱於上焦氣分,而殘暴其血中之清陽者;氣分屬陽而受毒,故曰陽毒,與俗稱陽火亢熱之毒不涉。陽氣受陰火之毒,不能載血流行;面為諸陽之合,故獨赤;斑斑如錦紋,氣病而不與血相入之象也。咽喉為清氣上出之道;氣從陰火之化,故痛。氣傷則膿;氣傷而血亦與之俱傷者,故吐膿亦吐血也。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謂七日以外則不可治矣。見急宜治之,遲則必死,警惕之詞也。蓋此及下文二條,系邪火銷鑠真水之症。五日以內,為五行之生數;生而未成,則邪火尚易撲滅,故可治。七為火之成數;燎原之勢,便不可向邇矣,況七日以外乎?故不可治也。所謂五日可治,而主升麻鱉甲湯者,妙哉仲景!誠聰明睿智,高視九天九地之下,而秋毫不遺者也。夫此症,原為陰邪之火,鬱於上焦氣分,而殘暴其血中之清陽;故用鱉甲為主。以鱉為水族疥蟲,得金水之正;後天之水能制火;先天之丙伏於庚;合先後天而兩治;陰邪之火,焉有不服者哉!且鱉性屬陰,而其甲屬天象,是為陰中之陽;與補血之當歸相合,則峻補殘暴之陰,而尤能行血中之氣矣。雄黃、蜀椒,俱屬味辛氣重之品;味辛則能制伏陰火;氣重,則又能專引鱉甲、當歸,而入於氣分矣。且雄黃之氣重於散,而不使陰火之毒內鬱於氣機;蜀椒之氣重於斂,而不使陰火之毒上炎於喉咽。然後以甘緩守中之甘草,兜托諸藥之性,高理於上焦;以輕浮疏泄之升麻,薄引陰火之邪,分散於玄竅。頓服者,取其力並也。老小再服。非老人小兒另行作服;蓋一升分作再服之義;舊注謬甚。
白話文:
將上面兩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一小匙的量,一天服用三次。
這種病是因為陰火在下焦血液部分積結。營氣在脈絡中運行,血因為熱而變得短少,所以脈搏會加快。氣沒有病,所以沒有發熱的現象。胸中津液不足的人一定會感到煩躁,但因為沒有表面的發熱,所以即使煩躁也只是輕微的。會默默地想睡覺,這是少陰經受到熱邪影響的表現。下焦陰血中積結熱邪,所以會將熱邪轉移到少陰經。出汗是因為血液受到熱邪的蒸騰,將體液從體內蒸發到體外,就像土地受到熱氣烘烤,將濕氣蒸發到空中一樣。肝臟這個器官,它的開竅部位在眼睛。肝臟掌管血液,所以血有熱的人,眼睛會像鴿子的眼睛一樣發紅。紅色是火的顏色,黑色是燃燒後的灰燼。剛發病的時候就像剛燃起的火焰,所以是紅色。如果七八天後眼角的四周變黑,表示火熱已經非常嚴重,呈現出像煤煙一樣的黑色。下焦的血熱且短少,血熱嚴重時會將熱轉移到胃。血短少嚴重時,又會從胃借用津液,所以會感到很餓,吃很多東西。因為血熱血少的緣故,導致能吃很多東西,難道不是因為氣機壅塞,血液敗壞而化膿嗎?這可以看出此症有抽吸胃精的現象。所以,紅小豆,味道甘甜,臍部是黑色的,顏色是正紅色。甘甜可以解毒,臍部黑色表示它會走下焦陰分,顏色正紅色表示它可以進入血液。加上浸泡讓它發芽,芽的性質向上銳利,會走氣分。和補血的當歸配合,明顯是要讓它們直接進入下焦的血液部分,既能補充血液,又能解除毒素,並且讓它們向上銳利地行走,提拉血液中的鬱結之氣。用米湯送服,是因為米湯味道酸性寒涼,酸味可以入肝,寒涼可以解熱。在下卷第十六篇提到,下血發生在大腸附近的情況,也用這個湯劑治療。可以看出這個湯劑從下焦補充、提升、清散的功效。
陽毒這種病,面部會發紅,出現像錦緞一樣的花紋斑點,咽喉疼痛,吐出膿血。五天內可以治好,七天就難治了。用升麻鱉甲湯治療。
升麻鱉甲湯的組成:
升麻(二兩)、鱉甲(手指大小一片,炙烤過)、當歸(一兩)、甘草(二兩)、雄黃(半兩,研磨成粉)、蜀椒(炒過,去除汗液,一兩)。
將上述六味藥材,用水四升煎煮,煮到剩下一升,一次喝完。年紀大或小孩可以分兩次服用,喝完後要微微出汗。
這是因為陰火鬱積在上焦的氣分,殘害了血液中的清陽。氣分屬於陽,但受到毒邪侵擾,所以稱為陽毒,和一般所說的陽火旺盛的毒不同。陽氣受到陰火的毒害,不能運載血液正常運行,面部是陽氣聚集的地方,所以單獨發紅。出現像錦緞一樣的花紋斑點,是氣病而不能與血相融合的現象。咽喉是清氣上升的通道,氣從陰火轉化而來,所以會疼痛。氣受傷就會產生膿液,氣受傷,血也跟著一起受損,所以吐膿也吐血。五天內可以治好,指五天內還可以治療,七天就難治了,指七天以後就難以治療了。意思是說,看到這個病,要盡快治療,拖延就會有生命危險,是警惕的說法。這一段以及下面的兩條,講的是邪火銷蝕真水的病症。五天內,是五行的生數,表示生成但還未成形,邪火還容易撲滅,所以可以治療。七是火的成數,像燎原之火一樣,無法靠近了,何況是七天以後呢,所以無法治療。所謂五天可以治療,而用升麻鱉甲湯治療,真是太妙了,仲景真是聰明睿智,看得透徹,不會漏掉任何細節。這個病,原本是陰邪之火,鬱積在上焦的氣分,殘害了血液中的清陽。所以用鱉甲為主,因為鱉是水族動物,屬於水中精華,得金水之正氣。後天的水可以克制火,先天之丙火潛伏在庚金中,結合先天和後天兩方面來治療,陰邪之火怎麼能不被制服呢?而且鱉性屬陰,但它的甲屬於天象,是陰中之陽,和補血的當歸結合,可以大力補充被殘害的陰液,尤其能使血液中的氣運行。雄黃、蜀椒,都是味道辛辣、氣味厚重的藥材。味辛可以制伏陰火,氣重又可以專門引導鱉甲、當歸進入氣分。而且雄黃的氣味偏於發散,不讓陰火的毒邪鬱積在氣機中。蜀椒的氣味偏於收斂,不讓陰火的毒邪向上侵犯咽喉。然後用甘緩守中的甘草,來包容所有藥物的藥性,使其向上集中作用於上焦。用輕浮疏泄的升麻,來引導陰火的邪氣,分散到身體的孔竅。一次喝完,是取其藥力集中。年紀大或小孩分兩次服用,並不是老人小孩要另外煎藥,而是一升藥分兩次服用的意思。之前的註解錯誤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