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附餘》~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2)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2)
1.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此氣空血虛之㽲痛也。氣空則胞胎新下,而腸胃一時未得安妥,故作餒痛;血虛則絡脈干縮,故作吊痛。當歸苦溫以補血;生薑、羊肉,辛溫甘溫以補氣。使陽氣勻滿,而陰血滋潤,故可為止痛之主藥也。又,溫上者能化下寒;補上者能固下脫。故並治寒疝之上犯腹中,虛勞之下滑精汁者也。
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芍藥散主之。
枳實芍藥散方:枳實(燒令黑勿太過),芍藥(各等分)。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並主癰膿,以麥粥下之。
此腹中之血暴虛,而客氣挽留血分之症治也。腹為陰;腹中之血分,為陰中之陰。乘其虛而客氣留於空處,故痛滿也。痛則陽氣不能內伏;滿則息道艱於下引,故不得臥也。枳實善破留氣;燒黑則入陰分而破血中之滯。又得走血之芍藥以領之,則直入陰血中而無可挪移,故主之。麥粥當是小麥。以小麥為心谷,既與血虛者相宜,且並治其症中之煩故也。癰膿亦系客氣留滯於血分之所成,故並主之。但在經絡者,或可加麻桂之類以外引之,歸芎之類以散行之耶?蓋主之之義,特以此為主,而原與人以增減之謂也。
師曰:產後腹痛,法當主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水不利。
下瘀血湯方:大黃(三兩),桃仁(三十枚),䗪蟲(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煉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頓服之。瘀血下如豚肝。
產後腹痛,止留氣瘀血兩因。服枳芍散不愈,則非留氣,而為瘀血之痛可知。故宜下瘀湯,以下其瘀矣。以氣重破血之桃仁,合性走縫絡而行血之䗪蟲,則直達瘀血之所;然後君以氣味俱重,而善於攻血之大黃,逐而下之。酒煎頓服,取其性行而併力也。經水不利者,非由十二經脈,其滲灌血室之細絡為癥病所阻,即血室之下通貼脊腰俞等之細絡為乾血所瘀。故亦可主此,則瘀去而血自利矣。
產後七八日,無太陽症,少腹堅滿,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則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在裡;結在膀胱也。前第二條申言鬱冒;後文七八兩條申言喜中風之治例,蓋所以防其痓也。本條是言大便難之變症耳。故前後諸症,總以不大便句為主。蓋產後血虛而腸胃乾澀,故大便難。便難至七八日,則腸實而氣滯。氣滯,故惡露不行;而種種危機,俱優於此矣。是惡露不行,由於便難之故。苟非下之以通其氣而行其血,烏可施治哉?然產後自虛,務須診得千真萬確,方可任下;否則蹈虛虛之戒,而速之死耳。比如產後已七八日,是七八日之中,先曾飲食矣;卻又無太陽之頭疼惡寒等候,是不曾中風寒可知;又不該有煩躁發熱之表症矣。今診得少腹堅滿,則知其為七八日中,但食而不大便,以致氣滯阻血,故惡露不盡,結於少腹而堅滿者也。夫不大便,則下乾者上吸精華,故煩躁;又不大便,則內實者外托經脈,故發熱也。但猶不敢徑下,又須切脈微實;是內結氣聚之診。再倍發熱,是內結愈久愈熱之候。日晡煩躁,是手足陽明火炎官旺之鄉。不食是腸胃實而莫容之應;食則譫語,津液既干,又因食而塞其神氣轉舒之位也。日為陽,主腑;夜為陰,主臟。病在手足陽明,屬胃與大腸之腑,故日甚;與陰臟無關,故至夜則愈也。據種種之脈症,而以大承下之,豈過舉哉?熱在裡,繳前無太陽症一句;結在膀胱,繳前少腹堅滿兩句。蓋謂此為在裡之熱外蒸,故太陽無風寒而亦發表熱;此為因熱實而惡露之瘀血結在膀胱之後,故少腹堅滿,統屬下症也。結在膀胱,勿泥作膀胱之內;蓋指膀胱之後隔壁也。夫兩腸通於大便,其路在後;膀胱浮居少腹,其位在前。產後之血,系胞門子戶間蔭子之潤余者;子落而血無所歸,故從二腸及膀胱之中道,即產路而下為惡露耳。惡露結於少腹,因大腸在膀胱之微下處。大腸熱實,熱則滯其行血之氣,實則擠其行血之竅,而兜住其瘀血,卻在膀胱之後,而與膀胱平對,然又不可名狀,故借膀胱為外層之尺寸耳。明者察之。錢塘李氏舊注,牽扯傷寒論文以為妄解,未夢見在。
白話文:
產後氣血虛弱,導致腹部隱痛。氣虛會使剛生產完的子宮還未完全恢復,腸胃功能也未穩定,所以會感到隱隱作痛。血虛會使體內經絡收縮,所以會感到牽引般的疼痛。可以使用當歸,其味苦而性溫,可以補血;搭配生薑和羊肉,性味辛溫甘溫,可以補氣,使體內陽氣充盈,陰血滋潤,這樣就能有效止痛。而且溫補上焦的藥物可以化解下焦的寒邪,補益上焦的藥物可以固攝下焦的精氣外洩,所以也可以用來治療寒氣上犯腹部的疝氣,以及虛勞導致的精液滑脫等症狀。
產後如果腹痛煩躁,難以入睡,可以使用枳實芍藥散來治療。
枳實芍藥散的組成是:枳實(燒至黑色,但不要燒過頭)、芍藥(兩者等量)。
將上述兩味藥材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一天服用三次,這個藥方還可以治療癰腫膿瘡,服用時可以搭配麥粥。
這種情況是產後腹部氣血暴虛,邪氣侵入,導致血脈運行不暢所致。腹部屬陰,腹部的血脈更屬陰中之陰,因此虛弱時容易讓邪氣滯留,造成疼痛和脹滿。疼痛是因為陽氣無法潛藏體內,脹滿則是因為呼吸不暢,難以深吸氣,所以無法安睡。枳實擅長破除滯留的氣機,燒黑後可以入陰分,破除血中的瘀滯;搭配走血的芍藥引導,就能直入陰血之中,無法逃避,所以可以有效治療這種情況。麥粥應該用小麥製作,小麥是心臟的穀物,既適合血虛的人,又可以緩解這種症狀引起的煩躁。癰腫膿瘡也是因為邪氣滯留在血脈中所形成,所以也可以用此方治療。但如果病邪是在經絡中,可以考慮加用麻黃、桂枝等藥物來引導病邪從體表散出,或用當歸、川芎等藥物來疏散氣血。這裡說主要用枳實芍藥散,是說明此方為主要方劑,但可以根據情況進行增減。
醫生說,產後腹痛,應該首選枳實芍藥散。如果服用後沒有好轉,可能是因為腹中有乾血瘀積在肚臍下方,應該用下瘀血湯來治療。這個方子也可以治療月經不暢。
下瘀血湯的組成是:大黃(三兩)、桃仁(三十枚)、䗪蟲(二十枚,去足後炒過)。
將上述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成四丸。每次用一升酒煎服一丸,取八合藥液一次性喝下。服用後會排出像豬肝一樣的瘀血。
產後腹痛,不外乎是氣滯和瘀血兩種原因。如果服用枳實芍藥散後沒有好轉,可以判斷不是氣滯,而是瘀血引起的疼痛,所以應該用下瘀血湯來攻逐瘀血。用桃仁這類破血的力量較大的藥物,搭配擅長走竄經絡的䗪蟲來活血,讓藥力直達瘀血所在,再用大黃這種藥力強勁的藥物來攻逐瘀血,用酒煎服可以增強藥力。月經不暢不是十二經脈的問題,而是因為供給血室的細小經絡被癥瘕阻礙,或是血室向下連接脊腰俞等部位的細小經絡被乾血阻塞,所以可以用此方來治療。瘀血去除,月經自然暢通。
產後七八天,如果沒有外感症狀,出現少腹脹滿,惡露沒有排盡,大便不通,煩躁發熱,摸脈感覺有些微實,而且發熱的情況加劇,到了下午更為煩躁,沒有食慾,如果勉強進食會說胡話,到了晚上症狀又會減輕,這就是體內有熱,而且熱邪結在膀胱部位,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治療。之前第二條談到的是意識不清的狀況,後面的七八兩條談的是預防中風的例子,這都是為了預防產後痙攣。而本條所講的是大便不通導致的併發症,所以以上所有的症狀都是以大便不通為主。產後氣血虛弱,腸胃乾澀,所以容易大便不通。大便不通到七八天,腸道實熱,氣機停滯,氣機停滯,所以惡露無法排出,各種危險情況都由此而來。惡露無法排出是由於大便不通所導致。如果不用藥物來疏通氣機,運行氣血,就無法進行治療。然而,產後身體虛弱,必須要確診無誤才能用瀉下的藥物,否則會虛上加虛,加速死亡。比如產後已經七八天,這七八天中肯定吃過東西,但沒有頭痛惡寒等外感症狀,說明不是受風寒。又沒有煩躁發熱等外表症狀,現在診斷有少腹脹滿,就說明是這七八天只吃東西不排便,導致氣機阻滯,惡露無法排出,瘀積在少腹而導致脹滿。大便不通,下焦乾澀,導致上焦吸收精華而出現煩躁。大便不通,體內實熱會外散到經脈,導致發熱。但還不能直接使用瀉下藥物,還要摸脈,如果發現脈象微實,說明體內氣機鬱結,而且發熱加劇,說明鬱結時間越長,熱邪越重。下午煩躁,是因為手足陽明經氣血旺盛的時間,沒有食慾說明腸胃實熱難以容納食物。勉強進食會說胡話,是因為津液乾涸,又因為進食堵塞了神氣舒展的位置。白天屬陽,主腑;夜晚屬陰,主臟。疾病發生在手足陽明經,屬於胃和大腸這兩個腑,所以白天症狀加重。與陰臟無關,所以到了晚上症狀減輕。根據上述種種脈象和症狀,使用大承氣湯來治療,沒有任何問題。熱在裡,是因為沒有外感症狀;結在膀胱,是因為少腹脹滿。這些都是下焦的症狀。熱在裡是體內的熱邪外散,導致沒有外感也能表現出發熱的症狀。是因為熱邪導致惡露瘀積在膀胱後面,所以少腹才會脹滿。這裡的「結在膀胱」不是指膀胱內部,而是指膀胱的後方隔壁。兩條腸道通向大便,路徑在後面。膀胱位於少腹前方。產後殘餘的血液是子宮和產道的潤滑液,胎兒娩出後這些血沒有了去處,就從腸道和膀胱之間的路徑,也就是產道排出體外成為惡露。惡露瘀積在少腹,是因為大腸在膀胱的略下方,大腸有熱,熱邪會阻礙氣血運行,腸道實熱會擠壓運行氣血的通道,將瘀血阻礙在膀胱的後面,和膀胱平齊的位置。但這種位置難以言明,所以就用膀胱的外層作為參考。明白的人就能理解其中的含義。錢塘李氏以前的註解,牽扯到傷寒論來妄加解釋,根本沒有搞清楚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