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2)

1. 冷證

當歸丸

治冷痢悽清腸鳴,所下純白,腹痛不止,手足冷者,宜服之!

白話文:

當歸丸

適用於因寒證導致的腹瀉、腸鳴、大便呈白色、腹痛持續、手腳冰冷等症狀。

當歸白芍藥,附子(炮),白朮乾薑(炮),厚朴(制,炒),阿膠(粉炒。各一兩),烏梅(二兩)

白話文: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白芍藥:養血調經,緩中止痛。

附子(炮):溫腎壯陽,回陽救逆。

白朮:健脾燥濕,益氣固表。

乾薑(炮):溫中止嘔,回陽通脈。

厚朴(制,炒):行氣化痰,健脾溫胃。

阿膠(粉炒):補血滋陰,止血固精。

烏梅:收斂止瀉,生津止渴。

各藥材的用量:

當歸、白芍藥、附子(炮)、白朮、乾薑(炮)、厚朴(制,炒)、阿膠(粉炒)各一兩。

烏梅二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吞下,空心服。腹痛甚,加桂半兩。小便不利,加白茯苓一兩。

白話文:

把上列草藥磨碎成粉末,與米醋調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粒藥丸,以米湯送服。最好是空腹服用,效果更佳。如果患者腹痛加劇,可以再加兩錢桂皮。如果患者小便不通,可以再加一兩白茯苓。

大凡痢疾,雖體寒,手足逆冷,冷汗自出,六脈沉伏,不宜輕用附子,多因伏暑而得此疾。亦有冷汗自出,四肢逆冷,六脈虛弱,但背汗面垢,或面如塗油,齒乾煩冤,燥渴引飲,此伏暑證也,小柴胡湯五苓散酒蒸黃連丸,必能奏效。學者宜審思耳。(方見傷寒陽證、傷暑類及見前。)

白話文:

每逢患有痢疾的人,儘管他的體質虛寒,手足冰冷,冷汗直冒,脈象沉伏,也不宜輕易使用附子,這是因為痢疾多是因夏季伏暑所致。另外還有一種情況,病人也會出冷汗,四肢冰冷,脈象虛弱,但是背部有汗,臉色晦暗,或臉上像塗了油一樣,牙齒發乾,煩躁易怒,口渴而大量喝水,這種情況也是伏暑造成的,需要服用小柴胡湯、五苓散、酒蒸黃連丸,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學醫的人要細心思考,(以上所述的方劑,可參閱傷寒的陽證、傷暑的分類以及前文。)

水煮木香丸

治純下白痢,及淡紅、黑痢。

白話文:

治療純下白痢,以及淡紅、黑色痢疾。

罌粟殼(二兩,去蒂萼穰),訶子肉(六錢),乾薑(四兩),木香青皮陳皮甘草(各三錢)當歸,白芍藥(各半兩)

白話文:

罌粟殼(把罌粟果去掉花托和花萼,二兩),訶子肉(六錢),乾薑(四兩),木香、青皮、陳皮、甘草(各三錢),當歸、白芍藥(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熟水空心服。

豆蔻散

治脾虛腸鳴,久痢不止。

大肉豆蔻(一枚,剜小孔子,入乳香三小塊在內,以麵裹煨,面熟為度,去面)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附子理中湯

白話文:

附子理中湯

治療脾虛腸鳴,久瀉不止。

原料:

  • 肉豆蔻 1 個,挖一個小孔,放入 3 小塊乳香,用麵粉包裹,煨熟後將麵粉去掉。

做法:

將肉豆蔻研磨成粉末。

用法:

每次 1 錢,用米湯送服。

注意事項:

  • 煉蜜丸如彈子大:將蜂蜜煉製成大小如彈珠的丸劑。
  • 每服一丸,熟水空心服:每次服用一丸,用熱開水送服,空腹服用效果更佳。

理中湯加炮附子每料一兩。朮附湯、姜附湯,治同上。(方見霍亂、中濕、中暑類。)

白話文:

正理中湯:加上炮附子,每劑一兩。朮附湯、姜附湯,治病處方如上。(詳細內容見霍亂、中濕、中暑類條目。)

玉華白丹

治臟腑久虛下痢,空心米飲下。渴者,人參湯下。亦治腸風下血。

白話文:

治療臟腑虛弱已久的腹瀉,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口渴者,用人參湯送服。也可用於治療腸風下血。

震靈丹橘皮煎丸,治同上。(方並見痼冷及虛損類。)

白話文:

震靈丹、橘皮煎丸,主治同前。(方詳見痼冷門及虛損門。)

鍾乳建脾丸

白話文:

鍾乳(建脾丸)

治男子婦人虛損羸瘦,身體沉重,脾胃冷弱,飲食不消,腹脹雷鳴,泄瀉不止。又治腸虛積冷,下痢清穀,或下純白,腹中㽲痛。及久痢赤白,腸滑不禁,少氣羸弱,不思飲食,並宜服之。

白話文:

治療男性和女性虛弱瘦弱、身體沉重、脾胃虛弱、飲食不消、腹脹雷鳴、腹瀉不止的疾病。又治療腸道虛寒積冷、腹瀉清穀、或下純白、腹中絞痛。以及久痢赤白、腸滑不禁、少氣羸弱、不思飲食等疾病,都適合服用此方。

肉桂(去粗皮),人參(去蘆),黃連(去須),乾薑,龍骨(各一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三兩半),當歸(去蘆),大麥櫱(炒),石斛(去根。各一兩),附子(炮,去皮臍,五錢),茯苓(去皮),細辛(去苗土),神麯(碎,炒),赤石脂(各一兩),鍾乳粉(一兩半)

白話文:

肉桂(去除粗糙的樹皮)、人參(去除蘆頭)、黃連(去除須根)、乾薑、龍骨(各一兩)、蜀椒(去除頭部和閉口的部分,微炒出汗,三兩半)、當歸(去除蘆頭)、大麥櫱(炒熟)、石斛(去除根部,各一兩)、附子(炮製,去除皮和肚臍,五錢)、茯苓(去除皮)、細辛(去除莖葉和泥土)、神麯(搗碎,炒熟)、赤石脂(各一兩)、鍾乳粉(一兩半)。

上為末,入鍾乳粉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米飲下,日三服。未效,用三建湯金粟黃芽丹數粒。(方見痼冷類。)

白話文:

把上藥研成粉末,加入乳粉調和均勻,再加入蜂蜜製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30 丸,於飯前服用,用溫熱的米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如果療效不佳,可以用三建湯送服數粒金粟黃芽丹。(方子見痼冷類)

木香散

治脾胃虛弱,內挾風冷,泄瀉注下,水穀不化,臍下㽲痛,腹中雷鳴。及積寒久痢,腸滑不禁。

白話文:

治療:

  • 脾胃虛弱
  • 內有風寒
  • 腹瀉、水樣便
  • 水穀不消化
  • 臍下疼痛
  • 腹中雷鳴
  • 積寒久痢
  • 腸道滑利,無法控制大便

香葉(洗,焙,四兩),赤石脂,附子(去皮臍,醋煮切,焙。各一兩),肉豆蔻仁,木香,甘草(炙。各二兩),訶子皮(一兩半)

白話文:

藿香葉(清洗、焙乾,四兩),赤石脂,附子(去掉皮和臍,用醋煮切,再焙乾。各一兩),肉豆蔻仁,木香,甘草(炙烤過。各二兩),訶子皮(一兩半)

銼散。每服二錢,生薑三片,棗子二枚煎,空心服。

白話文:

上銼散:

每次服用二錢藥粉,加入三片生薑,兩枚紅棗,煎煮後在空腹時服用。

白話文:

五積散

組成:

  • 龍膽草二錢
  • 木香一錢五分
  • 木瓜一錢五分
  • 枳殼一錢五分
  • 使君(烏藥)一錢五分

製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備用。

用法:

每次服用一錢,以溫開水送服,一日三次。

功效:

清利肝膽、健脾和胃。

主治:

  • 肝鬱氣滯
  • 脾胃不和
  • 腹脹腹痛
  • 胸悶脅痛
  • 食慾不振
  • 口苦咽乾

治內傷生冷下痢,加縮砂、木香、制粟殼、炒阿膠,大效。(方見傷寒陰證類。)椒艾丸,治虛寒下痢不止。(方見泄瀉類。)

白話文:

治療內傷生冷導致的下痢,可以加入縮砂、木香、制粟殼、炒阿膠,效果顯著。(方見傷寒陰證類。)椒艾丸可以治療虛寒導致的下痢不止。(方見泄瀉類。)

白話文:

四柱散

組成:

  • 肉桂
  • 丁香
  • 茯苓
  • 橘紅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主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體痠痛

**用法:**研成細末,每次 10-15 克,每日 3 次

治下痢又復泄瀉,耳鳴,手冷,腹痛,加木香、生薑、棗子、粟米煎,就調後藥。(方見泄瀉類。)

白話文:

治療從腹瀉逐漸演變為泄瀉,伴有耳鳴、手腳冰冷以及腹痛的症狀,可以使用木香、生薑、棗子、粟米煎煮的藥方,將上述的症狀改善之後,再調藥以進行後續治療。(具體的藥方請參考泄瀉類別的方劑。)

白話文:

赤石脂散

組成:

  • 赤石脂
  • 沒藥
  • 乳香
  • 血竭
  • 琥珀
  • 蘇合香油

用法:

研磨成粉末,用黃酒調和服用。

功效:

  • 活血化瘀
  • 止痛消腫
  • 消炎解毒

適應症:

  • 跌打損傷
  • 瘀血腫痛
  • 骨折
  • 肌肉痠痛
  • 扭傷
  • 風濕疼痛

治腸胃虛弱,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腹中雷鳴。及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腸滑腹痛,遍數頻多,脅肋虛滿,胸膈痞悶,肢體困倦,飲食減少。

白話文:

治療腸胃虛弱,食物不能消化,腹瀉不止,腹中雷鳴。還有冷熱不調,腹瀉赤白,腸道滑動,腹部疼痛,排便次數多,兩肋虛滿,胸悶,四肢疲倦,飲食減少。

赤石脂,甘草(炙。各一兩二錢半),肉豆蔻(麵裹煨令熟,十兩),縮砂仁(五兩)

白話文:

赤石脂、甘草(用火烤過。各一兩二錢半)、肉豆蔻(用麵粉裹住後烤熟,十兩)、縮砂仁(五兩)

為末。二錢,粟米飲調。

白話文:

(末了)兩錢,用小米粥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