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回本書目錄

1. 卷第六

2. 大方脈雜醫科

3. 下痢

4. 風證

神朮散

治胃經傷風,自汗,小便難,下痢。(方見咳嗽類。)

露宿湯

治風痢、純下清血。

杏仁(七個,去皮尖),苦木瘡(一掌大),烏梅(二個),草果(一個),酸石榴皮(半個),青皮(二個),甘草(二寸)

上銼散,作一劑,水二碗,生薑三片,煎七分,露星一宿,次早空腹服。

胃風湯

治法藥件並見泄瀉類。

白話文:

神朮散

治療胃經受風引起的感冒,症狀有自汗、小便困難、腹瀉。(藥方在咳嗽類中可以找到。)

露宿湯

治療風邪引起的痢疾,症狀為單純排出清澈的血液。

藥材:杏仁(七個,去除外皮和尖端),苦木瘡(約手掌大小),烏梅(二個),草果(一個),酸石榴皮(半個),青皮(二個),甘草(約六公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作為一劑。加水兩碗,生薑三片,煎煮至剩七分,放置露天過夜,隔天早上空腹服用。

胃風湯

治療方法和藥材在泄瀉類中可以看到。

5. 寒證

人參敗毒散

治寒邪壯熱,下痢,及所下似痢非痢,似血非血,色如濁酒者,加陳米百粒煎。(方見傷寒陽證類。)

不換金正氣散

治臟腑受寒,下痢赤白,加烏梅,陳米煎。(方見時疫類。)

白話文:

人參敗毒散

治療因為寒邪引起的發高燒,以及腹瀉,或是拉出來的東西看起來像腹瀉又不太像,像血又不太像,顏色像混濁的酒一樣的情況。服用此藥時,可以加入一百粒陳米一起煎煮。(此藥方在《傷寒論》的陽證類別中可以找到。)

不換金正氣散

治療臟腑受到寒邪侵襲,導致拉出紅紅白白的腹瀉。服用此藥時,可以加入烏梅、陳米一起煎煮。(此藥方在《時疫論》類別中可以找到。)

6. 暑證

六和湯

治冒者伏熱,致成痢疾,煩渴,小便赤澀。(方見傷暑類。)

五苓散

治同上。能分陰陽,利水道。(方見傷暑類。)

柏皮湯

治暑痢。(方見泄瀉類。)

酒蒸黃連丸

治伏熱瀉痢不止。用香薷散,燈心二十莖,車前草二根煎,吞服,立效。(方見後面及傷暑類。)

白話文:

暑證

六和湯

用來治療因暑熱潛伏體內而引起的病症,導致痢疾、煩躁口渴、小便赤黃澀痛。(藥方在傷暑類中可找到。)

五苓散

治療與上述相同的病症。能調和體內陰陽,疏通水道。(藥方在傷暑類中可找到。)

柏皮湯

治療因暑熱引起的痢疾。(藥方在泄瀉類中可找到。)

酒蒸黃連丸

治療因伏熱引起的腹瀉不止。可搭配香薷散、燈心草二十根、車前草二根一同煎煮,然後用此藥湯送服黃連丸,能立即見效。(藥方在後面及傷暑類中可找到。)

7. 濕證

加味除濕湯

治一身盡痛,重著,浮黃,下痢如豆羹汁。

半夏曲,厚朴(去粗皮,薑汁製),蒼朮(炒,各一兩),藿香葉,陳皮(炒),茯苓(各五錢),粉草(五錢),官桂,木香(各三錢)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服,空心。仍以五苓散兼服,利其小水。

艾姜丸

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

干艾葉(四兩,炒焦存性),川白姜(一兩,炮)

上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

苦散

治脾受濕氣,泄痢不止,米穀不化。

黃連(去須,銼如豆),吳茱萸,白芍藥(銼如豆。各二兩,同炒令赤色)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加味除濕湯

這個方子治療全身疼痛、身體沉重、皮膚浮腫發黃、腹瀉像豆漿一樣的症狀。

藥材包括:半夏曲、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炮製)、蒼朮(炒過),各一兩;藿香葉、陳皮(炒過)、茯苓,各五錢;甘草,五錢;肉桂、木香,各三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杯半,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顆,一起煎煮後服用,在空腹時服用。同時配合五苓散一起服用,以利小便。

艾姜丸

這個方子治療因為寒濕引起的腹瀉,帶有膿血,並且腹痛。也可用於婦女下血的狀況。

藥材包括:乾燥的艾葉(四兩,炒至焦黑保留藥性)、川白薑(一兩,炮製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煮過的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顆,用溫熱的米湯送服。

苦散

這個方子治療脾胃受到濕氣影響,導致腹瀉不止,並且無法消化米穀等食物的狀況。

藥材包括:黃連(去除鬚根,切成豆子大小)、吳茱萸、白芍藥(切成豆子大小,各二兩,一起炒至紅色)。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杯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

8. 熱證

小承氣湯

治下痢赤黃,但煩飲冷,小便不利,得熱則極,心煩躁喜渴。先服一二服蕩之,須審是實熱方可。

次用五苓散加車前子,以利小便,黃連阿膠丸佐治之,即效。(方見傷暑及咳嗽類。)

小柴胡湯

治下痢赤白,心中煩躁,潮熱,加赤芍藥、地榆、麥門冬、淡竹葉煎,效。(方見傷寒陽證類。)

敗毒散

治同上。加陳米煎。(方見傷寒陽證類。)

烏梅丸

治下痢純血,臍腹絞痛,脈急大數。由腸胃久虛,或先經下血,痢未止,服熱藥蘊毒伏熱,滲成血痢。

烏梅(二兩,焙),黃連(三兩),茱萸,當歸,酸石榴皮(各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米飲湯下。更以意加減服。

地榆散

治熱留腸胃,下痢鮮血。亦名潑火散。(方見傷暑類)

柏皮湯

治熱證,發熱下痢。(方見泄瀉類。)

芍藥柏皮丸

治一切濕熱惡痢,頻並窘痛,無問膿血,並宜服。

芍藥,黃柏(各一兩),當歸,黃連(各半兩)

上為末,水丸小豆大。溫水下三四十丸,無時候,及夜五六服。忌油膩、脂肥、發熱等物。熱痢大效。

三黃熟艾湯

治傷寒四五日,大下熱痢,諸藥不止,宜服此除熱止痢。亦作丸子,熟水吞下四十丸,治時行毒痢良驗。

黃芩,黃連,黃柏(各二分),熟艾(半個雞子大)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酒蒸黃連丸

治身熱,下痢鮮血,煩躁多渴,或傷熱物過度。

黃連(一斤,去須),好酒(二升半)

上用酒浸,瓦器盛,置甑上蒸至爛,取出曬乾,研為末,用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吞下。

又療傷酒過多,臟毒下血,大便泄瀉,用溫米飲下,食前,一日兩服。

白頭翁湯

治熱痢下血,連月不瘥。

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皮,秦皮(各三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熱證

小承氣湯

治療腹瀉,大便呈紅色或黃色,伴隨煩躁口渴想喝冷飲,小便不順暢,遇熱情況更嚴重,心中煩躁不安且口渴。先服用一兩次來通便,必須確定是實熱證才能使用。

接著使用五苓散加上車前子,來幫助小便順暢,搭配黃連阿膠丸輔助治療,就會有效。(藥方在「傷暑」和「咳嗽」類別中可找到。)

小柴胡湯

治療腹瀉,大便呈紅色或白色,心中煩躁,出現潮熱,加入赤芍藥、地榆、麥門冬、淡竹葉一同煎煮,就會有效。(藥方在「傷寒陽證」類別中可找到。)

敗毒散

治療與上述相同的情況,加入陳米一同煎煮。(藥方在「傷寒陽證」類別中可找到。)

烏梅丸

治療腹瀉,排出純血,肚臍周圍和腹部絞痛,脈象急促而有力。這種情況是因為腸胃長期虛弱,或是先前有出血的情況,腹瀉卻沒有停止,服用熱性藥物後,導致體內毒素和伏藏的熱邪滲入而形成血痢。

藥方組成:烏梅(焙乾,二兩),黃連(三兩),吳茱萸、當歸、酸石榴皮(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可根據情況自行增減用量。

地榆散

治療熱邪停留在腸胃,導致腹瀉,排出鮮血,也稱為「潑火散」。(藥方在「傷暑」類別中可找到。)

柏皮湯

治療熱證,發燒且腹瀉。(藥方在「泄瀉」類別中可找到。)

芍藥柏皮丸

治療各種濕熱引起的惡性痢疾,頻繁且急迫的疼痛,無論大便是否含有膿血,都適合服用。

藥方組成:芍藥、黃柏(各一兩),當歸、黃連(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水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用溫水送服三十到四十丸,不限時間,晚上可服用五六次。忌吃油膩、肥厚的食物和容易發熱的食物。對於熱性痢疾有很好的療效。

三黃熟艾湯

治療傷寒四五天後,出現嚴重的腹瀉和熱性痢疾,服用其他藥物都無法止住,適合服用此方來清除熱邪,停止腹瀉。也可做成藥丸,用溫開水吞服四十丸,對於流行性毒痢有很好的療效。

藥方組成:黃芩、黃連、黃柏(各二分),熟艾(約半個雞蛋大小)。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三錢,用水一碗煎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不限時間。

酒蒸黃連丸

治療發熱,腹瀉排出鮮血,煩躁口渴,或是因為吃了過多熱性食物。

藥方組成:黃連(一斤,去除鬚根),好酒(二升半)。

將黃連用酒浸泡,放入瓦器中,放在蒸籠上蒸至軟爛,取出曬乾,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開水送服。

此藥丸還能治療因飲酒過多,導致內臟毒素積聚而引起的下血、腹瀉,用溫米湯送服,在飯前服用,每天服用兩次。

白頭翁湯

治療熱性痢疾,排出血便,連續數月都無法痊癒。

藥方組成: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皮、秦皮(各三兩)。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用水一碗半煎至八分,溫服,不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