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4)

1. 冷熱不調

參連丸

治腸胃虛弱,冷熱不調,泄痢腸鳴,日夜無度。

艾葉(用糯米糊拌勻,焙,取細末稱二兩半),乾薑(炮,取末二兩,用艾末、米醋升半,慢火熬成膏),宣連(一兩半,銼如麻豆大,用吳茱萸兩半,同黃連炒色紫,揀去茱萸不用),訶子(煨,去核,一兩),木香(一兩半,別用黃連一兩半為粗末,將木香薄切。

水一升慢火煮盡水,去黃連不用,焙乾),人參(去蘆),白朮,烏梅(去核,焙乾稱),百草霜(別研),白茯苓(去皮),酸石榴皮(炒),當歸(洗焙),地榆(以上各一兩半),赤石脂(一兩三分),龍骨(一兩三分,火煨),阿膠(二兩,蚌粉炒),罌粟殼(二兩,蜜炙)

上為末,將前項艾膏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陳米飲下。

戊己丸

治脾胃不足,濕熱,泄瀉不止,米穀不化,腸鳴腹痛。

黃連,白芍藥,吳茱萸(泡七次,焙乾)

上等分,為末,用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食前,濃米飲下。

白話文:

參連丸

這個藥丸是用來治療腸胃虛弱,引起的冷熱不調,導致的腹瀉、腸鳴,而且一天到晚沒有定時的狀況。

配方是:艾葉(用糯米糊攪拌均勻,烘乾,磨成細粉,取二兩半)、乾薑(炮製過,磨成粉,取二兩,將艾葉粉和半升米醋用小火熬成膏狀)、黃連(取一兩半,切成像麻豆一樣大小,用吳茱萸二兩半一同炒到黃連呈現紫色,然後把吳茱萸挑掉不用)、訶子(煨過,去掉核,取一兩)、木香(一兩半,另外用黃連一兩半磨成粗粉,將木香切成薄片,用水一升用小火煮到水乾,把黃連挑掉不用,烘乾)、人參(去掉蘆頭)、白朮、烏梅(去掉核,烘乾,秤重)、百草霜(另外磨成粉)、白茯苓(去掉皮)、酸石榴皮(炒過)、當歸(洗淨烘乾)、地榆(以上各一兩半)、赤石脂(一兩三分)、龍骨(一兩三分,用火煨過)、阿膠(二兩,用蚌粉炒過)、罌粟殼(二兩,用蜂蜜炙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把前面做好的艾葉膏混合均勻,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顆,用陳米煮的米湯送服。

戊己丸

這個藥丸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濕熱引起的腹瀉不止、消化不良、腸鳴腹痛。

配方是:黃連、白芍藥、吳茱萸(用熱水浸泡七次,烘乾)。

將以上藥材等份磨成粉,用米糊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顆,空腹、飯前,用濃稠的米湯送服。

2. 腎泄

安腎丸

治腎泄,腹痛無定處,似痢非痢。骨痛,面黧,腰腳時冷,用七氣湯送下。(安腎丸方見虛損類。七氣湯見心痛類。)

震靈丹

治同前。每服三十丸,炒破故紙、棗子煎湯,調鍾乳粉少許,空心送下。小兒腎泄白膿褐汁,面黯齒脫,偎人怯寒,震靈丹末。入些鍾乳粉,以棗煎炒破故紙,取熱汁調下,效。(方見痼冷類。)

金鎖正元丹

治腎虛泄瀉,小便頻數,盜汗遺精,一切虛冷之證,並皆治之。(方見痼冷類。)

白話文:

安腎丸

這個藥方治療腎虛引起的腹瀉,肚子痛的位置不固定,症狀像拉肚子又不像,還會骨頭痛、臉色發黑、腰和腿時常發冷。服用時,用七氣湯送服。(安腎丸的配方在虛損類,七氣湯的配方在心痛類。)

震靈丹

這個藥方也是治療前面說的腎虛腹瀉症狀。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炒過的補骨脂和紅棗煎的湯,調和少許鍾乳粉,在空腹時送服。如果是小孩子腎虛腹瀉,拉出白色膿液或褐色液體,臉色暗淡、牙齒脫落、怕冷依偎著人,可以用震靈丹磨成粉,加入一些鍾乳粉,用紅棗和炒過的補骨脂煎的熱湯調服,效果很好。(這個藥方在痼冷類。)

金鎖正元丹

這個藥方治療腎虛引起的腹瀉,小便次數多、容易盜汗、遺精,以及所有虛寒的症狀,都能夠治療。(這個藥方在痼冷類。)

3. 脾瀉

炙肝散

治久患不愈。

白朮,白芷,白芍藥,桔梗

上等分,為末,炙鹽肝蘸服。

和氣散

即除麻黃五積散。治久虛脾泄大效。(方見傷寒陰證類。)

樸附丸

治脾元虛弱,久患脾泄,冷瀉不止,及反胃噁心,臟腑滑泄。

厚朴(去粗皮,薑汁製,一兩),綿附子(炮,去皮臍,一兩),神麯(炒,五錢),乾薑(炮,三兩)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飲或鹽湯下。

白話文:

炙肝散

治療長久難以痊癒的腹瀉。

白朮、白芷、白芍藥、桔梗,以上藥材等份磨成粉末,用烤過的鹽肝沾著服用。

和氣散

就是去除麻黃的五積散。治療久病體虛引起的脾虛泄瀉,效果非常好。(藥方在傷寒陰證的相關章節。)

樸附丸

治療脾氣虛弱,長期脾虛腹瀉,冷瀉不止,以及反胃噁心、腸胃滑瀉等症狀。

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炮製,一兩),炮製過的綿附子(去除外皮及臍部,一兩),炒過的麥芽神曲(五錢),炮製過的乾薑(三兩)。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煮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飯前,用米湯或鹽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