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三 (1)
卷第三 (1)
1. 傷寒
2. 撮要
發汗法:
凡發汗,欲令手足俱周,濈濈然一時許為佳,不欲如水淋漓,服湯中病即已,不必盡劑。然發汗須如常覆腰以上,厚衣覆腰以下。蓋腰以上淋漓,而腰以下至足心微潤,病終不解。凡發汗病證仍在者,三日內可二三汗之。令腰腳間周遍為度。
轉下法
凡轉下。須體認得合下之證明白。在陽明胃經。則不拘日數。過時失下。則氣血不通。四肢便厥。不識返疑是陰厥。復進熱藥。禍如反掌。若少陰腎經、太陰脾經。下證悉具。湯已更衣者。止。不須盡劑。陽明病得利瘥。慎不中服補藥。熱氣得補覆成。更復下之。是重困也。宜消息安養之。
取吐法
凡取吐。服吐藥後。不大吐。則當以手指掐之。便吐矣。不吐稍增藥。以吐為度。若吐少。病不除。明日再服吐藥。可至再三。但虛人宜少吐。藥力過時不吐者。啜熱湯一升。以助藥力。不必盡劑。吐訖便可食。無復餘毒。若服藥過多者。飲水解之。
水漬法
以疊布數重。新水漬之。稍捩去水。搭於胸上。須臾蒸熱。又漬令冷,如前用之。仍數易新水。日數十易。熱甚者置病人於水中。熱勢才退則已。亦良法也。
蔥熨法
以蔥一束。以索纏如餅餡大。去根葉。惟存白三寸許。先以火熁一面令通熱。勿至灼人。乃以熱處著病人臍下。上以熨斗盛火熨之。令蔥餅熱氣透入腹中。更作三四餅。遇一餅壞不可熨。則易一餅。候病人醒。手足溫。有汗乃止。
蒸法
以薪火燒地良久,掃除去火,可以水灑之。取蠶沙柏葉桃葉糠麩皆可用,相和鋪燒地上。可側手厚。上鋪草蓆。令病人當上臥。溫覆之。夏月熱。只布單覆之。汗移時立至。俟周身至腳心自汗漐漐。乃用溫粉撲止汗。移上床。最得力者。蠶沙桃葉柏葉也。無蠶沙亦得。單桃單柏葉亦得。
蒴藋葉亦可用。麩糠乃助添。令隨多少。不用亦得。此極急則可。如治病得愈。明年斯時。慎莫再作。再作或不治矣。
(凡煎煮藥之法。須用銀石器微火熟煮。不可太猛。表汗下之藥。每服煎至八分。對病藥煎至七分。滋補煎至六分。不可極干。亦不可猛火驟乾。恐傷藥力。去滓。服後留滓再煎。)
白話文:
[撮要]
發汗方法:
凡是發汗,要讓手腳都感到溫熱,微微出汗約莫一小段時間是最好的。不希望汗像淋雨一樣,喝藥後病好了就停止,不必把藥全部喝完。發汗時,上半身要像平常一樣蓋著,下半身要用厚衣服蓋著。如果上半身汗水淋漓,而下半身到腳心只是稍微濕潤,病就無法痊癒。凡是發汗後病還在的,三天內可以發汗兩三次,讓腰部和腳部都感到溫熱出汗為度。
瀉下方法:
凡是使用瀉下藥,必須確實了解符合瀉下的病證。如果病在陽明胃經,就不必拘泥於天數,如果錯過時機才瀉下,會導致氣血不通,四肢冰冷,反而誤以為是陰厥,又用熱藥,那就適得其反。如果是少陰腎經或太陰脾經,瀉下證狀都出現了,喝藥後已經排便的,就停止,不必把藥全部喝完。陽明病的瀉下後病就好了,要小心不能服用補藥,熱氣得到補養反而會加重病情,需要再用瀉下藥,這樣會更加嚴重。應該小心調養休息。
催吐方法:
凡是使用催吐藥,喝藥後如果沒有吐出來,可以用手指摳喉嚨幫助催吐。如果沒吐就稍微增加藥量,以吐出來為度。如果吐得太少,病不會好,明天可以再喝催吐藥,最多可以喝兩三次。但是身體虛弱的人要少吐。如果藥效過了還沒吐出來,可以喝一升熱湯幫助藥效發揮。不必把藥全部喝完,吐完後就可以吃飯,不會有殘留的毒素。如果藥吃太多,可以喝水化解。
冷水敷法:
用幾層布,沾上新水,稍微擰乾,敷在胸口上,過一會兒會感到熱。然後再沾冷水敷,像之前一樣使用,要經常更換新水,一天換幾十次。如果發熱很嚴重,可以把病人放在水裡,等到熱退了就停止,這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蔥熨法:
用一束蔥,用繩子纏成餅狀大小,去掉根和葉,只留下三寸左右的蔥白。先用火烤一面讓它變熱,但不要燙到人。然後把熱的那一面貼在病人的肚臍下方,上面用熨斗盛著火熨。讓蔥餅的熱氣透入腹中。可以再做三四個蔥餅,當一個蔥餅壞掉不能熨時就換一個。等到病人清醒,手腳溫暖,有汗出來就停止。
蒸法:
用柴火燒地很久,把火掃掉,可以用水灑一下。然後把蠶沙、柏葉、桃葉、糠麩等東西混合鋪在地上,大約可以鋪到側面手掌的厚度。上面鋪上草蓆,讓病人躺在上面,蓋好被子。夏天如果很熱,就只用單布蓋著。過一會兒就會出汗,等到全身到腳心都微微出汗時,就用溫粉撲在身上止汗,然後移到床上。其中最有效的是蠶沙、桃葉和柏葉。沒有蠶沙也可以,單用桃葉或柏葉也可以。
也可以用蒴藋葉,麩糠只是輔助,用多少都可以,不用也可以。這是緊急情況可以使用的方法。如果治好病,明年這個時候不要再用這種方法,再用可能會無法治癒。
(凡是煎煮藥的方法,必須用銀或石器用小火慢慢煮,不能太猛。發汗和瀉下的藥,每次煎到八分時服用。對應病情的藥煎到七分時服用,滋補藥煎到六分時服用。不能太乾,也不能用大火快速煮乾,以免損壞藥效。要去除藥渣,服用後留下的藥渣可以再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