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6)

1. 陽證

麻黃

白話文:

麻黃是一種具有發汗、宣肺、利水作用的中藥,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及氣喘等症狀。它能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增加肺部的通氣功能,有助於緩解寒冷引起的不適。使用時需注意劑量,避免過量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治足太陽膀胱經發熱頭痛。身疼惡風。無汗而喘。陽明合病。喘而胸滿。太陽病八九日不解。以此發汗。必衄乃解。及治不得汗。發衄。陽明脈浮。無汗而喘。宜服。脈但浮無餘證者與服。若不溺。腹滿加噦者。不治。

白話文:

治療足太陽膀胱經發熱頭痛,身體疼痛怕風,沒有汗卻喘氣。陽明經與太陽經同時有病症,喘氣且胸滿。太陽病連續八九天沒有治好,使用這個方法發汗,一定會流鼻血才會痊癒。另外還有不能發汗而流鼻血的。陽明經脈浮起,沒有汗卻喘氣,適合服用此方。脈象只有浮起,沒有其他症狀的可以服用。如果不小便,腹部脹滿加上想吐的,不能用此方治療。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白話文:

麻黃(三兩,去除節結),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去除外皮和尖端)

上銼散,服五錢,水盞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服。覆取微汗。夏至欲加知母半兩、石膏一兩、黃芩一分。或汗出後無大熱而喘者。去桂加石膏一兩。春冬只依正方。

升麻葛根湯

白話文:

上方的「銼散」,每次服用五錢,以半盞水煎服。煎煮後去掉藥渣,在飯前半小時服用。 服用後蓋好被子微微出汗。

在夏至時,可以加入半兩知母、一兩石膏和一分黃芩。

如果服藥後出汗,但沒有大熱和喘息症狀時,就把肉桂去掉,加入一兩石膏。

在春秋冬季節,只需要按照原來的藥方服用。

升麻葛根湯

**組成:**升麻、葛根、柴胡、白芷、防風、蒼朮、黃芩、甘草、人參、麥冬、阿膠、生地黃、桂枝、芍藥、大棗、生薑

**功效:**解肌透疹,疏散表寒

**主治:**外感風寒證,發熱、惡寒、無汗、頭項強痛、鼻塞流涕、肢體痠痛、舌苔薄白或白膩。

治傷寒時疫頭痛。增寒壯熱。肢體痛。發熱惡寒。鼻乾。不得睡。小兒大人瘡疹。己發未發皆可服。兼治寒暄不時。人多疾疫。乍暖脫衣。及暴熱之次。忽變陰寒。身體疼痛。頭重如石。及解傷酒膈熱。口瘡咽疼。

白話文:

用於治療傷寒、時疫引起的頭痛、發熱加重、肢體疼痛、發熱惡寒、鼻塞、失眠等症狀。還適用於小兒、大人的瘡疹,無論已經發作還是尚未發作的,都可以服用。另外,也用於治療寒暑交替時節,人們容易得的疾病。比如,乍暖還寒時脫掉冬衣,或在酷暑之後,突然轉為陰寒的氣候,導致身體疼痛、頭重如石。還可用於解除因飲酒過度引起的呃逆和熱氣,以及口腔潰瘍、咽喉疼痛等症狀。

升麻(一兩),白芍藥(一兩),甘草(一兩),葛根(二兩)

白話文:

升麻(6 克),白芍藥(6 克),甘草(6 克),葛根(12 克)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不拘時。潮熱頭痛。生薑三片、蔥白二根煎。咳嗽涎盛。生薑三片、桑白皮七寸煎。上膈熱。薄荷黃芩各少許煎。斑瘡未出。加紫草楂根各半錢、蔥白二根煎。挾熱酒後傷風感寒。痰盛氣促。金沸草散(方見後),合和。生薑三片、薄荷七葉、桑白皮七寸、烏梅一個煎。

白話文:

上銼散:

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半的水煎服,不拘泥於服用時間。

潮熱頭痛:

加入三片生薑和兩根蔥白煎服。

咳嗽涎盛:

加入三片生薑和七寸桑白皮煎服。

上膈熱:

加入少許薄荷和黃芩煎服。

斑瘡未出:

加入半錢紫草、半錢楂根和兩根蔥白煎服。

挾熱酒後傷風感寒:

加入金沸草散(配方見後)、三片生薑、七片薄荷、七寸桑白皮和一顆烏梅煎服。

痰盛氣促:

加入金沸草散(配方見後)、三片生薑、七片薄荷、七寸桑白皮和一顆烏梅煎服。

小兒量度多少。老人加人參倍白芍藥各五錢。大段寒即熱服。熱即溫服。(近人以藥性寒涼。不肯輕服。然治證相對。服之何妨。)

金沸草散

白話文:

孩子的用量多少。老人的用量加倍白芍藥,各取五錢。感冒較重就熱服,症狀較輕就溫服。(現代人認為藥性寒涼,而不願輕易服用。但是,治療的證據是相對的,服用又有何妨礙。)

金沸草散

組成: 金沸草、地榆、黃芩、黃連、元參、青黛、赤芍藥、當歸、香附、紅花、元胡、薄荷、連翹。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 肺熱咳嗽,咯血,衄血,咯濃痰,鼻衄,牙齦腫痛,瘡瘍腫毒,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產後惡露不下,小腹脹痛。

用法: 每劑 10-15 克,水煎服。

治風壅痰盛。頭目昏痛。頸項強急。往來寒熱。肢體煩疼。胸膈滿悶。痰涎不利。咳嗽喘滿。涕唾稠黏。時行寒疫。壯熱惡風。有寒則汗出。風盛則解利。

白話文:

治療風壅痰盛。頭部和眼睛昏痛。頸部和脖子僵硬疼痛。反覆發作的寒熱。四肢筋骨疼痛。胸部和橫膈膜憋悶。痰涎不暢通。咳嗽胸悶。鼻涕和唾液粘稠。季節性的寒疫。壯熱怕風。天氣寒冷時會出汗。風大時會腹瀉。

金沸草(去梗三兩),荊芥穗(四兩),麻黃(去根節三兩),甘草(一兩),半夏(湯洗七次一兩)赤芍藥(一兩),前胡(三兩)

白話文:

金沸草(去除莖梗,三兩),荊芥穗(四兩),麻黃(去除根節,三兩),甘草(一兩),半夏(用熱水清洗七次,一兩),赤芍藥(一兩),前胡(三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桑白皮七寸、烏梅一個煎。頭疼柚葉半皮。牙疼熱煎灌漱。諸風及大腑風秘。左脅刺痛。每料加枳殼一兩去穰。風熱結在臟腑。煩躁。氣壅腹痛。大便秘。以蔥白研爛。微火炒過。布巾盛。熨臍。後加大黃朴硝薄荷各五錢服速效。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放入生薑三片、桑白皮七寸、烏梅一個,煎煮。頭痛時,可加入柚葉半片。牙齒疼痛時,可以熱煎服用,也可以用來漱口。治療各種風症,以及因風邪引起的便祕。左脅刺痛時,每次服用的藥物中,可加入去穰的枳殼一兩。風熱積聚在臟腑,引起煩躁、氣壅腹痛、大便祕結時,將蔥白研磨成泥,用小火炒過,包在布巾中,敷貼肚臍。之後再服用大黃、朴硝、薄荷各五錢,可以快速緩解症狀。

諸風發散並用。妊婦傷寒。頭痛旋疼。壯熱心躁。加白朮人參黃芩生石膏各一兩。熱嗽加甜葶藶馬兜鈴薄荷生桑白皮各半兩。烏梅四錢。仍就吞半夏丸。(方見後咳嗽類)咽喉焦燥。加朴硝五錢。食後服。

小柴胡湯

白話文:

所有的中風症狀都可以使用這種藥方來治療。孕婦感冒後,頭痛眩暈,發熱心煩。在藥方中加入白朮、人參、黃芩、生石膏,每味一兩。如果出現發熱咳嗽,再加入甜葶藶、馬兜鈴、薄荷、生桑白皮,每味半兩。烏梅四錢。仍然將半夏丸吞服。(具體藥方詳見後文咳嗽一類的藥方)咽喉乾燥則加入朴硝五錢,飯後服用。

小柴胡湯

主治: 外感風寒,熱入營分,往來寒熱,發熱微惡寒,胸脅苦滿,嘔逆,苔薄白,脈浮緩。

組成: 柴胡四兩(生用) 黃芩三兩(酒炒) 芍藥三兩(炒) 枳實三兩(麩炒) 甘草二兩(炙)

用法: 水煎服。

治傷寒四五日。寒熱胸脅滿痛。默默不欲食。心煩。或嘔渴。或腹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或過經未解。潮熱未除。半表半裡。非汗非下之證。瘥後勞復昏熱。婦人傷風。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故使如瘧狀。產後傷寒。頭疼發熱。小兒寒熱亦治之。

白話文:

治療傷寒四五天,出現寒熱、胸脅滿痛、默默不欲飲食、心煩的症狀。有的人會嘔吐口渴,有的人會腹痛,有的人會脅下痞硬,有的人會心下悸動,小便不利。有的人不會口渴,身上有微微發熱的症狀,有的人會咳嗽。或是在月經結束後,潮熱未退的症狀。病情處於半表半裡的階段,既不是汗證,也不是下證。在康復之後,勞累就會復發昏熱。對於婦女因傷風而經水剛斷的患者,這屬於熱入血室的狀況,所以會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產後傷寒、頭痛發熱的患者,以及小兒寒熱的患者,也可用此方治療。

柴胡(二兩去蘆),半夏(湯洗七次六錢),黃芩,人參(去蘆),粉草(各三分)

白話文:

柴胡(兩百克,要去掉蘆頭),半夏(用熱水清洗七次,六錢),黃芩、人參(去蘆頭),粉草(各三錢)

上銼散。每五錢。水一盞半。薑五片、棗一枚。煎至六分。食前服。腹痛去黃芩。每料加芍藥三分。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黃芩加茯苓一兩。不渴。外寒裡熱。去人參加桂三分。溫服覆取微汗愈。咳嗽。加五味子潤者三錢。胸中煩。加栝蔞五錢。渴加人參栝蔞各五錢。脅下痞硬。

白話文:

  1. 上方:將一劑中藥五錢放入水中浸泡,加入五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煮至六分之一的水量。在飯前服用,腹痛者可去除黃芩。

  2. 加料:每劑中藥中加入三錢芍藥,可治療心下悸動,小便不利。

  3. 去寒加茯苓:若無口渴症狀且體外寒涼、體內燥熱時,應去掉人參與桂枝,並加入一兩茯苓。服用後蓋上被子,發出微汗後即可痊癒。

  4. 加五味子:若患有咳嗽,應加入潤肺止咳的五味子三錢。

  5. 加栝蔞:若胸口煩悶,應加入五錢栝蔞。若口渴,應加入人參和栝蔞各五錢。

  6. 治脅下痞硬:若脅下痞硬,應加入治療痞硬中藥。

去棗加煅牡蠣粉枳實各五錢。過經不解。日晡發熱。己而微利。加芒硝五錢。引飲有汗。加茯苓桂枝各五錢。身熱臟腑微溏。加厚朴五錢。煩熱,每服加白茅根二根。白竹青一塊如大指頭大。麥門冬半錢。熱腹疼。加白竹葉七皮、赤芍藥枳殼各一錢。鼻衄。加生地黃二錢、白茅花一握。

白話文:

去除大棗,添加煅過的牡蠣粉及枳實,各五錢。病情還沒有好轉,每天接近傍晚時分就發燒。之後又開始輕微腹瀉。再添加芒硝五錢,喝完藥後有出汗的現象。再添加茯苓和桂枝,各五錢。身體發熱,身體內臟有點拉肚子。再添加厚朴五錢。煩熱,每次服用藥物時再添加白茅根二根,白竹青一塊,大小如大拇指,麥門冬半錢。腹熱疼痛。再添加白竹葉七皮、赤芍藥和枳殼,各一錢。流鼻血。再添加生地黃二錢、白茅花一握。

痰盛或喘。加桑白皮七寸、烏梅一個煎服。裡熱外寒。加桂半錢。

大柴胡湯

白話文:

大柴胡湯

對於痰盛或喘鳴的症狀,可加入七寸桑白皮和一枚烏梅煎服。

如果是內熱外寒的情況,則加入半錢桂枝。

治傷寒十餘日。邪氣結在裡。寒熱往來。大便秘澀。腹滿脹痛。語言譫妄。心中痞硬。飲食不下。或心下急。鬱郁微煩。或口生白苔。或不大便五六日。繞臍刺痛。時發煩躁。及汗後如瘧。日晚發熱。或發熱汗出。或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身微熱者。裡實也。兼臟腑實。脈有力者。可服之。輕則柴胡。重則承氣。

白話文:

治療患傷寒十幾天。邪氣留在體內。寒氣與熱氣交替出現。大便乾燥難出。肚子脹滿疼痛。說話胡言亂語。內心煩悶。進食困難。或心下急切。煩悶不樂。或是口裡生白色苔。或五六天沒有大便。肚臍周圍刺痛。時常煩躁。或是出汗後像得了瘧疾。下午或晚上發熱。或是發熱出汗。或六七天眼睛看不清楚。眼睛無神。沒有表證與裡證。身體微熱的人。是體內有實熱。兼臟腑實熱。脈搏有力的人。可以服藥。輕症服用柴胡。重症服用承氣湯。

枳實(去穰炙半兩),柴胡(去毛蘆半斤),大黃(二兩),赤芍藥(三兩),半夏(湯洗七次二兩半),黃芩(三兩去心)

白話文:

枳實(用酒浸泡晾乾,去核,烤焦一半兩),柴胡(除毛,用蘆葦稈煮過洗過之後,半斤),大黃(兩兩),赤芍藥(三兩),半夏(以熱湯清洗七次,兩兩半),黃芩(去心三兩)。

上五味勻散。入半夏拌勻。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或加苦竹葉十皮。煎至一中盞。去滓溫服。食後臨睡服。大熱用苦竹瀝一合。此藥治傷寒內熱裡實。若身體疼痛。表證未解。可服之。春合溫而清涼。夏發燥疫。此方妙。

小承氣湯

白話文:

將五種味道調和均勻,加入半夏攪拌均勻。每次服用三大錢,加入一杯半的水,放入三片生薑和一枚紅棗。也可以加十片苦竹葉。煎煮至剩下一杯中等的藥液,去掉渣滓後溫熱飲用。最好是在飯後臨睡前服用。若身體感到大熱,可以加入一合的苦竹水。這種藥能治療傷寒內熱。若是身體有疼痛,表面的症狀尚未解除時,也可以服用。春天合適服用,溫和而且清涼;夏天則防備乾燥和疫情。這個方子很有效。

治傷寒日深。恐有燥屎。腹中轉失氣。仍可攻之。不轉失氣者。必初硬後溏。未可攻之。攻之則腹滿。不能食。飲水而噦。其後熱。大便必硬。若腹大滿不通。或陽明多汗。津液外出。腸胃燥熱。大便必硬。而譫語脈滑,吐下微煩。小便數。大便結。或下利譫語。自得病二三日。

白話文:

在治療傷寒已經比較深入的階段,如果病人有燥屎,腹中轉失氣,那麼仍然可以攻下。如果病人沒有轉失氣,那麼大便一定會先是硬的,然後是溏的。這時就不能攻下了,否則會導致腹滿,不能進食,喝水就會嘔吐。之後,病人會出現發熱,大便一定會很硬。如果病人腹大滿不通,或者陽明多汗,津液外泄,腸胃燥熱,大便也一定會很硬。如果病人神志不清,脈搏滑,吐下後稍微煩躁,小便次數多,大便不通。或者病人腹瀉、神志不清,自發病二三天了。

脈弱。無太陽證柴胡證。煩躁心下結。至四五日雖能食。少少與承氣湯和之。令小安。

白話文:

脈搏弱。沒有太陽病證和柴胡證的症狀。煩躁不安,心下痞結。到了四五天以後,雖然能吃東西了,但仍然需要少量服用承氣湯來調理,以使其病情稍微好轉。

大黃(四兩),厚朴(去粗皮炙二兩),枳實(炙去穰五錢)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以利為度。未利再服。

大承氣湯

白話文:

配方:

  • 大黃(四兩)
  • 厚朴(去粗皮,炙過,二兩)
  • 枳實(炙過,去瓤,五錢)

服用方法:

將藥材切碎,放入藥壺中。 加水二碗,煎煮至剩下八分,約 200 毫升。 濾掉藥渣,取藥汁溫熱服用。 以排便通暢為度,若未通暢,可再服用一次。

治表裡俱熱。病勢更甚者。陽明脈遲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短氣。狂語如見鬼狀。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陽明裡熱。或吐下後不解。大便五六日不利。日晡潮熱。心胸煩熱而懊憹復如瘧狀,脈沉實。或小便不利,或腹滿實痛而渴,脈實數而沉。

腸胃燥甚,留飲不散,胸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嘔冷液,大渴反不能飲,強飲不能,上喘急悶者。

白話文:

用於治療裡外俱熱,病情更加嚴重的病人。陽明經脈脈搏遲緩,汗出,不畏寒反而怕熱,身體沉重,呼吸短促,胡言亂語,好像見到鬼的樣子。病情嚴重的,發作時不認識人,在衣服上亂摸,在牀上胡亂抓摸,十分不安。微微氣喘,直視前方。陽明經裡熱,或者吐下後病情沒有好轉,大便五六天沒有解,下午開始發熱,心胸煩熱而煩悶不安,又像瘧疾的症狀,脈搏沉緩有力。或小便不通,或腹滿實痛並口渴,脈搏實而數且沉。

腸胃極度乾燥,積聚的飲水未能消散,胸腹異常脹氣,疼痛劇烈難忍。然而,患者會嘔吐冷液,極度口渴卻不能喝水,勉強喝水也會再次嘔出,並且伴有胸悶氣喘的情況。

大黃(四兩,酒洗),芒硝(三合,二兩也),厚朴(半斤,炙,去粗皮),枳實(一兩,炙)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先煮厚朴、枳實至一盞余,下大黃,煮取八分。去滓入硝,再煎一沸,溫服。以利為度,未利再服。

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大黃(四兩,用酒洗淨),芒硝(三合,即二兩),厚朴(半斤,烤炙過後,去除粗皮),枳實(一兩,烤炙過後)以上藥物切碎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碗,先煮厚朴、枳實至剩下約一碗,再加入大黃,煮至八分滿。將藥渣濾除,加入芒硝,再煮沸一次,溫服。以排便通暢為度,若未排便則可再服用。

調胃承氣湯

組成:

  • 大黃
  • 厚朴
  • 枳實
  • 芒硝
  • 甘草

功用:

  • 攻下積滯、通利腸腑。

主治:

  • 風寒濕熱夾雜所導致的胸悶、腹脹、大便不通。

用法:

  • 水煎服。

注意事項:

  • 孕婦、體虛者不宜使用。

治諸發汗和解,不惡寒,但發熱,蒸蒸然者。或日深心下溫溫欲吐,胸中痛,大便溏,腹滿,鬱郁微煩,先此時吐下者。或日深裡熱譫語,法當下之,以銀粉、巴豆燥熱大毒丸藥下之,致真陰損虛,邪熱轉甚,因而協熱下利不止。及表裡熱,下之太早,乘虛而入,不成結胸,但為熱利不止,心下滿硬或痛,煩渴咽乾,脈滑數而實。諸腹滿實痛者,煩渴譫妄,小便赤,大便硬,脈滑實緊。

白話文:

治療各種出汗、容易疲倦,沒有畏寒症狀,只有發熱症狀,蒸蒸熱。有的人說心窩溫熱想吐,胸中疼痛,大便稀薄,腹部脹滿,鬱鬱寡歡,輕微煩躁,在出現這些症狀的時候就吐下。有的人說內裡有熱,胡言亂語,應該用下法治療,用銀粉、巴豆、燥熱大毒丸等藥物瀉下,導致真陰虧損,邪熱加重,從而協同熱症、腹瀉不止。以及表裡同時發熱時,下法用得太早,乘虛而入,形成結胸,但只是熱利不止,心下脹硬或疼痛,煩渴咽乾,脈搏滑數而有力。各種腹滿實痛,煩渴譫妄,小便赤紅,大便乾結,脈搏滑實緊。

大黃,芒硝,甘草(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六分,去滓,下消,再煎一沸,溫,頓服之。

三拗湯

治感冒風寒,鼻寒,語音不出,頭痛拘倦。(方見咳嗽類。)

敗毒散

治傷寒時氣,頭痛項強,發熱惡寒,肢體煩疼,咳嗽,鼻塞聲重。風痰頭痛,嘔噦寒熱。

白話文:

大黃、芒硝、甘草(各等分)

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杯煎至六分,去除渣滓,服用後,再煎煮一次,溫熱後,一次性服用。

三拗湯

治療感冒風寒、鼻塞不通、聲音沙啞、頭痛疲倦。(詳見咳嗽類)

敗毒散

治療傷寒時氣、頭痛脖子僵硬、發熱畏寒、四肢疼痛、咳嗽、鼻塞聲音沙啞。風痰導致的頭痛、嘔吐反胃寒熱交替。

人參(去蘆),赤茯苓(去蘆),甘草,前胡(去苗),川芎,羌活(去蘆),北柴胡(去苗),枳殼(去穰,麵炒),桔梗(去蘆。以上各等分)

白話文:

人參(去根鬚)、赤茯苓(去外皮)、甘草、前胡(去幼苗)、川芎、羌活(去根鬚)、北柴胡(去幼苗)、枳殼(去硬殼,用麵粉炒)、桔梗(去根鬚。以上各味等分)。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薄荷葉五皮同煎,熱服,不拘時候。傷濕腰疼,加白朮、木瓜各等分。腳痛,加天麻一兩。腳氣壅盛,多熱赤腫,加大黃、炒蒼朮各等分,不過一二服立愈。瘟疫傷寒,頭痛目昏,發熱增寒,腰腳痛甚,多風多痰多氣,或處卑濕,腳弱亦效。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三片,薄荷葉五皮一起煎煮,趁熱服用,不限時間。如果患有濕寒引起的腰痛,可加入等量的白朮和木瓜。如果腳痛,可加入一兩的天麻。如果腳氣壅盛,多是熱赤腫,可加入等量的加大黃和炒蒼朮,服用一兩次即可痊癒。如果患有瘟疫傷寒,頭痛目昏,發熱增寒,腰腳疼痛加劇,多風多痰多氣,或處於潮濕低窪之地,腳部虛弱,服用此藥也有效。

傷寒鼻衄,加白茅根、生地黃各一兩。瘡痍癮疹,加蟬蛻十個去足翼,防風五錢,癰疽初發,赤腫寒熱,用升麻葛根湯(方見前。)合和,加生地黃、紅內消、麥門冬去心各一兩,去苗煎,熱服立散。尋常風寒濕氣,流入經絡,腰腳疼痛或痹弱,五積散(方見後。)對合,加木瓜、川牛膝去苗、檳榔切碎,各一兩煎,立效。

冬合寒而溫暖,春發溫疫大效。

白話文:

傷寒鼻衄(噴血),加入白茅根、生地黃各一兩。瘡痍癮疹,加入蟬蛻十個去掉足和翅膀,防風五錢,癰疽初發,赤腫寒熱,用升麻葛根湯(參閱前面條文)混合,加入生地黃、紅內消、麥門冬去掉心各一兩,去掉草尖煎服,熱飲立癒。尋常風寒濕氣,流入經脈,腰腳疼痛或麻痺虛弱,服用五積散(見後面條文)。治法:對合,再加入木瓜、川牛膝去掉草尖、檳榔切碎,各一兩煎服,立竿見影。

冬日寒冷,應溫暖身體,春天溫疫盛行,此方具顯著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