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4)

1. 集治說

嘗謂用藥如用刑,一有所誤,人命系焉。故《書》曰:言之非艱,行之維艱。如張仲景傷寒一百一十三方,猶缺其一,三百九十七法,僂指未即周知,蓋謂此也。夫處方大法,則有七方十劑。七方者,奇方、偶方、大方、小方、緩方、急方、複方。十劑者,宣、通、補、瀉、輕、重、澀、滑、燥、濕。

白話文:

我常說用藥如同刑罰,只要有一點失誤,就會牽涉到人的生命。因此《尚書》上說:說起來並不困難,做起來才困難。就像張仲景的《傷寒論》中的一百一十三個方劑,還缺一個,三百九十七條治療方法,扳著手指頭都數不過來,說的就是這回事。方劑的基本法則,有七種方劑和十種劑量。七種方劑是:奇方、偶方、大方、小方、緩方、急方、複方。十種劑量是:宣、通、補、瀉、輕、重、澀、滑、燥、濕。

然積學而用之則可矣。傷寒之病,太陽屬膀胱,非發汗則不愈,必用麻黃之類,蓋其性能通陽氣卻外寒也。陽明屬胃,非通泄不能愈,須用大黃、芒硝以利之。少陽屬膽,無出入道,柴胡、半夏能利能汗,佐以黃芩則解矣。太陰屬脾,性惡寒濕,非乾薑、白朮不能燥。少陰屬腎,性畏寒燥,非附子不能溫。

白話文:

知識積累後用起來才管用。傷寒的病,太陽屬膀胱,如果不發汗就無法痊癒,一定要用麻黃這類藥物,因為它的性能可以疏通陽氣,以去除體內的寒氣。陽明屬胃,如果不通泄就無法治癒,必須用大黃、芒硝來幫助它通泄。少陽屬膽,既不出汗也不能通泄,用柴胡、半夏能夠通泄又能發汗,再輔以黃芩就能緩解了。太陰屬脾,性格討厭寒冷潮濕,如果不服用乾薑、白朮就無法乾燥。少陰屬腎,性格害怕寒冷乾燥,如果不服用附子就無法溫暖。

厥陰屬肝,藏血養筋,非溫中之藥不能潤。此外,有汗下吐三法,毫釐不可差誤。經云,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以亡。故在表宜汗,在裡宜下,在胸宜吐,半表半裡宜和解。表裡俱見,隨證滲泄;無表裡證,則宜下之。下利清穀,身體痛,急當救里;身體疼痛,清便自調,急當救表。

白話文:

厥陰屬肝,它的主要功能是藏血和滋養筋脈,因此需要溫補中焦的藥物才能使它滋潤。除此之外,還有發汗法、瀉下法和吐法三種方法,在使用時必須嚴格按照要求,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錯。經典醫書中有云:桂枝下嚥,陽氣盛則致死,承氣入胃,陰氣盛則死亡。所以,外感在表證,應該發汗;內傷在裡證,應該瀉下;胸中證,應該吐法治療;半表半裡證,應該和解法治療。表裡證俱見,應根據證狀進行滲泄治療;若無表裡證,則應採用瀉下法治療。瀉下後清穀,身體疼痛,應急救裡;身體疼痛,清便自調,應急救表。

身熱不渴為表有熱,渴而煩悶為里有熱。傷寒見風,大青龍湯為治之最。陽毒內外結熱,輕者白虎湯,重則承氣湯之屬。陽厥亦用,舌卷焦黑,鼻中如煙煤,非水漬法不可。陰毒,疾勢困重,面黑,四肢厥冷,則理中湯、四逆湯投之。未效,則灼艾法惟良,復以蔥熨法佐之。

白話文:

  • 身體發熱但不口渴,表示表層有熱。

  • 身體發熱且口渴,煩躁不寧,表示體內有熱。

  • 傷寒時遇風,可以使用大青龍湯來治療。

  • 陽毒在體內外結合引起發熱,輕微的可以使用白虎湯,嚴重的則可以使用承氣湯等。

  • 陽厥也適用上述藥方,如果舌頭捲起且焦黑,鼻子中像煙煤一樣,則必須使用水漬法來治療。

  • 陰毒,病情危重,面色發黑,四肢冰冷,可以使用理中湯或四逆湯。

  • 如果治療無效,則可以使用灼艾法和蔥熨法來輔助治療。

陰厥,同此法治之。發熱下利,白頭翁湯、黃連阿膠丸最為的切。中寒則急𢮧置暖室,燃以薪火向之,令通身暖透。或置於熱炕上,令有力人扶策,仍以手附火或人懷令熱,亟摩病人手足胸腹間,續用薑附湯並服。若猶未省,則依上法灸。傷風主治之法,汗出惡風者,當解其肌。

白話文:

陰厥症,用同樣的方法來治療。發熱腹瀉,可以使用白頭翁湯、黃連阿膠丸來治療。如果症狀是由中寒引起的,那麼就需要立刻把病人搬到溫暖的房間,用柴火生火向病人取暖,讓病人的全身都暖起來。或者把病人放在熱炕上,讓有力氣的人攙扶著,並用雙手放在火上或人的懷裡取暖,然後快速地摩擦病人的手、腳、胸部和腹部。接著再用生薑和附子湯並服。如果病人仍然沒有好轉,那麼就按照上述的方法艾灸。治療傷風病症,如果病人出汗並怕風,那麼就需要解肌。

里證雖具,惡風未罷,亦須先解其外也。傷風見寒,大青龍湯均為調理。中風昏悶,先須通關散,探鼻令噴嚏,次以蘇合香丸行其氣,仍須分辨冷熱為治,不可混濫。五臟正中者,迅雷不及掩耳。手足偏中者,但徐服順氣疏風豁痰等藥,不宜用大風藥,急治則不得盡其天年。

白話文:

即使患者出現了內部症狀,但惡風的症狀還沒有消失,也需要先解表。傷風受寒引起的感冒,可以使用大青龍湯來調理。中風昏迷的患者,首先需要通關散,讓患者打噴嚏,然後再用蘇合香丸來運行氣血。在治療時,仍需要分清是寒證還是熱證,不能混淆。五臟正中的中風,來勢迅猛,不及掩耳。手足偏中的中風,可以慢慢服用順氣、疏風、化痰的藥物,不宜使用猛烈的藥物,即使緊急治療也無法讓患者活到壽終正寢。

其有牙關緊閉,亦用通關散搐鼻,噴嚏即開矣。傷暑者,暑氣耗血消氣生痰,速用解暑之劑,仍輟熱湯,得汗即蘇。若中之者,急扶在陰涼處,不可與冷。當以布巾衣物蘸熱湯熨臍中及氣海,以湯淋布上令透徹,臍腹暖即漸醒矣。如倉卒無湯處,則掬道上熱土置臍上,以多為佳,冷即易之。

白話文:

  1. 如果病人牙關緊閉,可以用通關散噴灑在鼻子裡,打噴嚏後牙關就會打開。

  2. 因中暑而休克的人,暑氣已經耗盡了氣血,產生了痰液,要迅速使用解暑藥物,同時停止喝熱湯,只要出了汗就會蘇醒。

  3. 如果是中風昏迷的人,要立即將他扶到陰涼處,不能給他吃涼的東西。應該用布巾或衣服蘸熱湯熨臍中和氣海穴,讓熱湯滲透布巾,臍部和腹部暖和後就會逐漸醒來。

  4. 如果一時找不到熱水,可以用路邊的熱土放在肚臍上,越多越好,冷了就換新的。

古法,道途無湯,即掬熱土於臍中,仍撥開作窩,令人溺其中,以代湯淋,續與解暑毒藥,並急嚼生薑一大塊,冷水送下。如已迷悶,則嚼大蒜一二瓣,冷水送下,如不能嚼,即用水研,灌之立蘇。但遇無湯處,則嚼生蔥二寸許,津嚥下,可抵飲水二升。傷濕、中濕、只宜利小便,忌不得以火攻,並轉利之。

白話文:

古時候的方法,在沒有藥湯的情況下,可以將熱土放在肚臍眼裡,然後撥開熱土,讓病人浸泡在裡面,代替湯藥淋浴,再給病人服用解暑毒的藥物,並立即嚼一大塊生薑,用冷水送服。如果病人已經神志不清,則嚼一到兩瓣大蒜,用冷水送服,如果不能嚼,可以用水研磨,灌服即可蘇醒。如果沒有湯藥,則嚼兩寸左右的生蔥,將其津液嚥下,可以抵得上喝兩升水。傷濕、中濕,只宜利小便,忌用火攻,並轉利之。

若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不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七情之患,惟當利氣豁痰,寬中進食,仍須怡養,以溫平之藥調之。如宿血滯氣停凝,結為癥瘕,腹中坯塊,堅硬作楚,當以破氣藥伐之。或以類相從,如敗梳治蝨瘕,銅屑治龍瘕,曲糵治米瘕,石灰治發瘕等類,所謂醫者意也。

白話文:

如果濕氣攻入體內,患者額頭上會出汗且呼吸急促,小便也不順暢,這種情況下患者可能會死亡。如果腹瀉不止,患者也可能會死亡。治療濕氣導致的小便不利,並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七情所致的疾病,只要讓氣血通暢、化解痰飲,寬中進食,再用溫平的藥物調理即可。如果體內有宿血和停滯的氣血凝結在一起,形成癥瘕、腹中硬塊,堅硬疼痛,應該用破氣藥來攻伐。或者根據藥物的作用機理來選擇藥物,比如敗梳可以治療蝨瘕,銅屑可以治療龍瘕,曲糵可以治療米瘕,石灰可以治療發瘕等等,這就是所謂的「醫者意也」。

氣急膨痛至甚,或有熱痞結聚,須宣泄之。虛損為之,宜大作湯劑,峻補者,烏、附、天雄、薑、桂之屬不可無;潤補者,鹿茸、當歸、蓯蓉之類安可缺;清補則天門冬、麥門冬、人參、地黃之類宜用也。至於諸熱為治,有泛熱,有實熱。泛熱者,荊芥、薄荷、梔子、黃芩等投之,正其所宜。

白話文:

呼吸急促胸腹脹痛,到很嚴重的程度,或者有熱毒形成硬塊兒,需要將其宣洩疏散。虛損引起的,應該用大量湯藥,大力補益的藥物,如烏頭、附子、天雄、生薑、肉桂之類不可少;補益而滋潤的藥物,如鹿茸、當歸、鎖陽之類又怎能缺少呢;清補則應當應用天門冬、麥門冬、人參、地黃之類。至於各種熱證的治療,有泛熱,有實熱。泛熱者,用荊芥、薄荷、梔子、黃芩等藥投用,治的是它本應治療的疾病。

實熱者,非大黃、芒硝則不能效。若夫總說為治之備要,如南北風土之殊,人物厚薄之異。北方土厚水深,水性沉下,人體多實而少虛,且所餐無非肉曲,寒則衣重裘坐暖炕。若有所治,則宜多以清涼之劑,如南方用大黃、巴豆之屬,其分兩皆當倍而用之。或用水漬法,或尋甜水一二甌飲之即蘇。

白話文:

患熱症的人,不服用大黃、芒硝是不會有效果的。至於一般談論的治療備要,就像南北方的風土不同,人物強弱之分也不一樣。北方土厚水深,水性沉下,人體大多實熱而少虛弱,而且所吃的都是肉類,天冷的時候就穿厚厚的裘皮,坐在溫暖的炕上。如果有生病需要治療,就應該多用清涼的藥物,像南方人用的番瀉葉、巴豆之類的藥,這些藥物的用量都應該加倍。或者用鹽水浸泡的方法,或者找一兩碗甜水喝就可以治癒。

間有所稟稍弱,不自保惜,勞役致虛,則亦但當潤補之,無有不愈。南方屬火,火性輕炎,人體多虛而少實,況所食不過蔬食而已,必須投以溫和之藥以調之。其有習尚北方之風,置酒終日,非至醉不已,燒爆肥鮮,恣其厭飫,偶有所患,亦須以平昔所稟,施以涼劑。然虛者亦不可妄施。

白話文:

偶爾有人身體較弱,不當回事、不愛惜自己身體,加上勞累,導致身體虛弱,那也應該以溫和的藥物進行滋潤和補養,沒有一個不能康復。南方屬火,火性浮躁容易發炎,人的身體多虛而少實,況且吃的東西也不過蔬菜而已,必須用溫和的藥物來調養。如果有人習慣了北方的風氣,整天喝酒,非得喝醉了才肯罷休,吃著燒烤肥肉和新鮮的海鮮,一直吃到厭倦滿足為止,偶爾生病了,也應該根據平時的身體狀況,給予涼藥治療。但是身體虛弱的人也不可隨便服用涼藥。

痎瘧熱多者,投以半冷半熱解散,分陰陽減寒熱之劑,度其所作之日,先一時進以抵截之藥,去其痰水,則收效矣。寒多者投以半生半熟壯脾進食之劑,次以抵截之藥,則痰癖去而疾愈矣。猶須令其戒慎飲食,謹起居,則無復攻之患。若久瘧而復作,虛浮不食者,未之有瘳。

白話文:

發燒且患有瘧疾的人,先使用冷熱兼具的藥物緩解症狀,再以陰陽平衡、減輕寒熱的藥物治療。根據症狀發作的時間,提前一小時服用抵制藥物,以祛除痰飲,即可奏效。如果以寒氣症狀為主,則使用半生半熟的藥物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飲食,再使用抵制藥物,痰液癖症就能消除,疾病就會痊癒。患者仍須謹慎飲食,注意起居,就能避免復發。如果患有瘧疾很久了,而症狀又復發,虛弱浮腫、不思飲食,即使暫時康復,不久也會復發。

時疫之治,須以時斟酌,不可偏執,治之者須辨其所因,而投之以藥,不可以日滿自差,遂至枉亡,良可太息。至於病愈,必須湯食競進,折其毒勢,不可令病氣攻人,則屏息矣。或有云斯疾之召,或溝渠不泄,穢惡不修,熏蒸而成者。或地多死氣,郁發而成者。或官史枉抑,怨讀言而成之者。

白話文:

治療時疫,必須根據當時的情況斟酌,不可固執己見。醫治時疫的人,必須辨別病因,然後投以適當的藥物治療,不能以為到了某一天就會自動好轉,而導致病情加重,枉送性命,實在令人嘆息。至於病情好轉後,必須注意飲食調理,增強體質,以折損病邪的毒勢,不能讓病氣趁虛而入,使病情再次加重。有人認為,時疫的發生,可能與溝渠不暢,污穢不除,燻蒸所致;也可能與當地死氣過重,鬱發而成;還可能與官吏枉法壓迫,百姓怨氣鬱結而成。

可於州治六合處,穿地深至三尺,闊亦如之,取淨沙三斛實之,以醇酒三升沃其上,俾使君祝之,斯亦消除疫癘之良術,故並記之。喘急虛者升降鎮墜,熱者清心涼肺,未有不愈。下痢感於四氣者,先須隨其所感解散,分利陰陽。次須辨其冷熱,手足和暖則為陽,中和之劑可用,手足厥冷則為陰,溫燥之藥可行,無不切效。大法,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滑者澀之,閉者通之。

白話文:

可以在州衙所在地,向地面深挖三尺,寬度也是三尺,取純淨的沙子三升填入,用三升純淨的酒澆在上面,讓州官祭祀禱祝,這也是消除疫病的好方法,所以我把它記錄下來。呼吸急促,身體虛弱的人,需要升降鎮墜,發熱的人,需要清心涼肺,沒有治不好的。下痢是因四種氣的影響而引起的,首先要根據所感應的氣來分辨,分散利於陰陽。其次要辨別是冷性還是熱性,手足溫暖的是熱性,可以使用中和的藥物,手足冰冷的是冷性,可以使用溫燥的藥物,都是很有效的。總的治療原則是,虛證的用補益的方法,實證的用瀉下的方法,滑證的用澀滯的方法,閉證的用通散的方法。

有積者推之,熱則涼之,冷則溫之,冷熱不調者平之。失血,明其所因,辨其冷熱,如血下鮮紅,則治以清和,純下瘀色,則當溫養。二便秘則須潤滑以行之,脹滿則須正氣,以虛實平治之。腫滿,實者利水,虛者壯脾元兼用消浮等劑,自有奇效。仍須戒咸斷欲,庶不再復。

白話文:

對於淤積的情況,要推拿它,熱的情況則要清涼治療,冷的情況則要溫暖治療,冷熱不調的情況則要把它平衡。失血的情況,要弄清造成失血的原因,辨別是熱還是冷,例如血是鮮紅色的,則用清涼的方法治療,若是純粹的瘀血,則應該溫暖地保養。便祕的情況則需要潤滑來通便,脹滿的情況則需要正氣,用虛實的方法來平衡治療。腫滿的情況,實證則利水,虛證則壯脾元,兼用消浮等方劑,自然會有奇效。仍舊需要忌鹽、斷絕慾望,這樣纔不會再復發。

霍亂須明辨虛實所因,亟治無遲,遲者則殞命。至於乾霍亂,則猶為難治也。三消治法,滋腎為主,抑心火兼之。然須多服湯圓,俾水升火降,而引飲無度,莫之見矣。真心痛者,手足青至節,不在治療之數。真頭痛者,上穿風府,陷入泥丸,非藥能愈。金瘡主治,備見後科,用藥之工,誠可嘉嘆。

白話文:

霍亂必須弄清楚是虛症還是實症引起的,要立即治療,不能拖延,拖延就會喪命。至於乾霍亂,則更難治療。三消的治療方法,以滋補腎臟為主,並兼顧抑製心火。然而,必須多服湯圓,以便水升火降,這樣就不會無節制地飲用了。真正的心痛,手足會青到關節,不在治療的範圍之內。真正的頭痛,會穿透風府,陷入泥丸,不是藥物可以治癒的。金瘡的主治方法,詳見後面的科室,用藥之精妙,實在值得讚嘆。

中蠱毒之法,以敗鼓皮燒灰為末,飲服一匕,則病人自呼蠱家姓名,可語令呼喚,將去則愈矣。瘵疾一染人,當其未深入之時,則宜先取其蟲,不爾則損於心、肺。蓋心主血,肺主氣,人身舍氣血之本,其能生乎?取蟲而後相忘世慮,和以潤養藥食,庶幾可瘳,傷晚則不及也。

白話文:

中蠱之毒的方法,是將破敗的鼓皮燒成灰,研成粉末,服用一匙,病人就會自行呼叫蠱毒施放者的姓名,這時即可對病人下達指令,讓他呼叫蠱毒施放者,將蠱毒去除而康復。得了一種叫做瘵疾的疾病,在疾病尚未深入體時,應當先想辦法取出生體中的蟲子,否則就會損害到心、肺。因為心主血,肺主氣,人的身體舍棄了氣血的根本,還能生存嗎?將蟲子取出後,再讓病人忘卻世俗的煩惱憂慮,並以滋潤保養的藥食調理身體,這樣纔有康復的可能,若到了病情晚期,則無力迴天。

魘寐、產乳、自縊、壓溺諸暴絕,須平時熟記後所載治法,併產蓐一科,臨用庶不倉惶,應驗在頃刻間。不然則世無良醫,枉死者半是也。厲風初發,則宜宣泄,風毒去而病漸愈。久之,惟當幽隱林泉,依法亟治,庶乎可愈。不惟愈疾,亦或可因此而至仙道矣。或為祟害,若移精變氣。

白話文:

  1. 突發的魘症、產後乳汁不通,上吊自殺、壓迫溺水等症狀突然發作,應該在平時就熟記書中記載的治療方法,包括產後調理的一科。這樣,在遇到這些情況時才能從容不迫,在短時間內取得療效。否則,世上就不會有良醫,冤枉死的人有一半是這個原因。

  2. 暴發的風邪,治療方法在於發散宣泄,把風毒去掉,疾病自然會逐漸痊癒。如果是久病,就應該到幽靜的林泉中,按照書中的方法緊急治療,也許可以治好。不但能治好疾病,還有可能因此而達到成仙的境界。

  3. 中邪受祟,應該移精變氣。

祝由不可,則宜外尋禁避厭禳法以除之。外此,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臟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生候尚存,形色不改,病未深入腠理,針藥及時,能將息調理,委以良醫,病無不愈。

白話文:

如果祝由之術無效,就應該另尋禁避厭禳之法來消除病症。除此,常見六種不治之症,一是傲慢任性、不講道理的;二是輕視身體、重視錢財的;三是衣食不能適應的;四是陰陽失調、臟氣不定的;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藥的;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生的。只要生機尚存,形色不改,病情尚未深入腠理,針藥及時,能將息調理,委託給良醫,沒有治不好的病。

至於五味,亦可對治五臟之病,肝酸、心苦、脾甘、肺辛、腎咸,用之中病則止;過則酸走筋,咸走血,辛走氣,苦走骨,甘走肉,則無益矣。又如,所宜而治者,肺燥咳嗽,嚼芝麻,啖油餅,瘧疾脾冷,糟鯉魚,糟藏瓜。久冷痢,野雞、餛飩等類是也。瓜果亦可隨冷熱施之,愈疾必矣。

白話文:

至於五種味道,也可以治療五臟的疾病,肝臟酸、心臟苦、脾臟甘、肺臟辛、腎臟鹹,用它來治療適中的疾病就可以停止;過量了,酸味就會走筋,鹹味就會走血,辛味就會走氣,苦味就會走骨,甘味就會走肉,那就不好了。又如,適宜並且能夠治療的,肺臟乾燥咳嗽,咀嚼芝麻,吃油餅,瘧疾脾臟寒冷,糟鯉魚,糟藏瓜。久冷痢,野雞、餛飩等類是也。瓜果也可以根據冷熱情況來食用,一定可以治癒疾病。

若夫炮製之法,又當以相需、相合、相反、相惡。相需者,以桂得蔥而軟。相合者,磁石引針。相反者,大戟、芫花等反甘草之類也。相惡者,如牛黃忌龍骨是也。且方中各有避忌,此亦舉其略。或以甘草擊起芫花之性而用者,猶在斟量。更須甄別藥味新陳,選擇州土所生,採取時月,分君臣佐使,俾分兩無差,炙爆炮爁,精虔不苟,斯為治之善也。其有自恃己長,不肯訪問,以意臆度,攻寒以寒,療熱以熱,妄施一匕,邀為己功。

白話文:

炮製藥物的方法,還要根據藥物的相需、相合、相反和相惡性質。相需的,如桂枝要加蔥才能溫和。相合的,如磁石能吸引鐵針。相反的,如大戟、芫花等藥,與甘草相反。相惡的,如牛黃忌龍骨。而且處方中各種藥物都有禁忌,這裡只舉出大概。有些人用甘草減弱芫花的毒性,這還需要斟酌。還要注意辨別藥物的產新和陳舊,選擇出產地的州郡,採摘的時令和月份,區分君臣佐使,使分量一點不差,炮製精緻不馬虎,這纔是治療疾病的好方法。有些人自恃有長處,不肯虛心請教,憑自己的意思臆測,用寒藥治寒症,用熱藥治熱症,輕率地用藥一、二次,便自以為有功。

偶或中之,實非的見,不過僥倖於萬一。其或不中,則十手所指,十目所視,所謂一甌之藥,誤入於咽,五臟俱裂,生可再復,可不戒之。況醫者人之司命,有病急召,慎勿以遠近暑寒而拒之。若至病家,尤須敬謹,勿為他務,以敗正事。給藥亦量其多寡,表汗宜四,吐下宜一,加二極矣。

白話文:

即使偶爾治好了病症,那也不是真正的看病,無非是萬分之一的僥倖罷了。倘若治病不當,就成了眾口一詞,人所共睹,一鍋藥送進了喉嚨,五臟都被絞裂,即使生還,又能翻覆嗎?所以,不能不謹慎呀。況且醫生是主管人們生命的人,有病人急著請你去,一定不要因為遠近或天氣炎熱寒冷而拒絕。如果到了病人家裡,就必須更加恭敬謹慎,不要做其他事情,免得誤了正事。開藥要分量適當,發汗藥宜多,吐下藥宜少,加兩副已經是極限了。

補藥愈多愈效,余則隨證為之輕重,明批湯引。病若未愈,囑其再來,庶病可瘳,而治有方矣。僕少而學之,長而行之,所謂治病之道盡在是矣。(古云:凡曰治病,推其所因,生死預定,方為醫人。敬之。)

白話文:

補藥不是越多越好,我都是根據病人的情況增減藥量,並明確寫明每服藥的劑量和服用方法。如果服藥後,病情沒有好轉,我會請病人再回來,以便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這樣才能使疾病得到治癒,而且治療方法也有了依據。我從小就學習醫術,長大後就開始行醫,所謂治病的方法全都在這裏。(古人說:凡是治病,都要追溯其原因,生死早有定數,這纔是醫生的責任。敬請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