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2)

1. 腰痛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胡桃肉細嚼,以鹽酒、鹽湯任下。惡熱藥,去附子,加肉蓯蓉一兩,酒浸微炙乾用。

牽牛丸

治冷氣流注,腰疼,不能俯仰。

延胡索

破故紙(炒。各二兩),黑牽牛(炒,二兩)

上為末,研煨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蔥、酒、鹽湯任下。

趁痛丸

治腰痛極效。亦治閃肭。

附子(炮,半兩),黑牽牛(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食前服。

熟大黃湯

治打撲腰痛,惡血蓄瘀,痛不可忍

大黃,生薑(並切如豆大,各半兩)

上同炒令焦黃,以水一大盞,浸一宿,五更去滓頓服。天明所下如雞肝,即惡物也。

二效方

治坐立或熟睡濕地,濕入腎經,外腎腫,腰背曲,痛楚甚。用五苓散每服二錢,用坯子少許,下青木香丸三十粒。數服臟腑微動,腫消腰直,其痛立止。

又方,趁痛丸

治腰臂痛。

五靈脂,赤芍藥(各半兩),川烏(一個),沒藥(四錢),麝香(一錢)

上為末,酒糊丸。空心溫酒送下。

導引法:

理腰背痛。正東坐,收手抱心,一人於前據躡其兩膝,一人後捧其頭,徐牽令偃臥,頭到地,三起三臥便瘥。

針灸法:

腰背痛。針決膝腰勾畫中青赤絡脈,出血便瘥。腰痛不得俯仰者,令患人正立。以竹拄地,度之臍斷竹。乃度背,灸竹上頭處,隨年壯。灸訖藏竹,忽令人知。灸腎俞穴亦可。

白話文:

腰痛

第一方: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梧子大小的酒糊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服用,用胡桃肉細嚼後,以鹽酒或鹽湯送服。若患者畏熱,則去除附子,加入一兩肉蓯蓉(用酒浸泡後微炙乾燥再使用)。

牽牛丸:

此方治療因寒氣入侵導致的腰痛,患者無法彎腰或抬頭。

藥物組成:破故紙(炒)、黑牽牛(炒),各二兩。

藥物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再以煨蒜泥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以蔥、酒或鹽湯送服。

趁痛丸:

此方治療腰痛,效果極佳,也可用於治療閃腰。

藥物組成:炮附子半兩,黑牽牛一兩。

藥物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梧子大小的酒糊丸。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鹽湯送服。

熟大黃湯:

此方治療外力撞擊導致的腰痛,以及瘀血阻滯引起劇烈疼痛。

藥物組成:大黃、生薑(切成豆粒大小),各半兩。

藥物製法:將大黃和生薑一起炒至焦黃,用一大盞水浸泡一夜,五更時去除藥渣,將藥液一次服用。天亮後排出的糞便若像雞肝,即為排出瘀血。

二效方:

此方治療久坐或睡在潮濕地面,導致濕邪入侵腎經,出現腎臟腫脹、腰背彎曲、劇痛等症狀。服用五苓散每次二錢,並輔以少許坯子和青木香丸三十粒。服用數次後,臟腑氣機稍通,腫脹消退,腰背挺直,疼痛即刻止息。

另一趁痛丸:

此方治療腰臂疼痛。

藥物組成:五靈脂、赤芍藥(各半兩),川烏(一個),沒藥(四錢),麝香(一錢)。

藥物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酒糊丸。空腹溫酒送服。

導引法:

治療腰背痛的方法。患者正坐朝東,雙手抱胸,一人在其前方扶住雙膝,一人在其後方扶住其頭,慢慢地將其拉倒,使其頭部觸地,如此三次,即可痊癒。

針灸法:

治療腰背痛的方法。針刺位於膝蓋與腰部之間的青赤絡脈,使之出血,即可痊癒。對於腰痛到無法彎腰的患者,讓患者站直,用竹竿垂直地面,以患者肚臍為中心點測量竹竿長度,再測量其背部,在竹竿頂端處施灸,灸的次數依據患者年齡而定。灸完後將竹竿收起,讓患者自行感受療效。也可灸腎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