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3)
卷第一 (3)
1. 通治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甚者,日進三兩服,空心食前。
海藻丸
治偏墜小腸氣,效。
海藻,海帶(各一兩),斑蝥(二十八個,去足、翅),巴豆(二十八個,去殼,完全者)
上斑蝥、巴豆二味一處,生絹袋盛,用好醋一碗,以瓦銚盛四味同煮。將干,去斑蝥、巴豆不用,只將海帶二味細研為末。以淡豆豉一百粒,以煎藥,余醋略浸,蒸研為膏。和末藥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用麝香少許,硃砂三錢,乳缽細研至無聲,卻入麝香再研勻,為衣。曬乾,以新瓦瓶收之。
每初服七粒,二服十粒,三服十五粒。若未愈,再進三兩服,皆用十五粒,仍用鹽炒茴香細嚼,酒吞下,空心服。忌鴨子並鮓醬動氣等物。久病三五服效。此藥貴新合效速,若合下稍久,多服為佳。
敷法:治腎囊偏墜。
牡蠣(一兩,煅),良薑(一兩)
上為末,津唾調傳大偏處,須臾如火熱著痛,即安。
灸法:治諸氣心腹痛,小腸氣,外腎吊痛,疝氣小腹急痛不可忍。足大拇指、次指下中節橫紋當中,灸五壯。男左女右,極妙。又治疝氣偏墜,量患人口角,兩角為一折斷,如此則三折成三角,如△樣。以一角臍心,兩角在臍之下,兩旁盡處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左,二七壯。
若灸兩旁亦無害。治腎氣外腎腫,小腸氣痛,腹內虛鳴,灸風市穴五七壯,灸氣海穴七壯,灸臍左右各去一寸半,兩穴各七壯,灸之立效,後永不發,名外陵穴。(風市穴在膝上外臁五寸。氣海穴在臍下一寸半。)
白話文:
[通治]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鹽水送服。病情嚴重者,每天服用三次,每次三兩,空腹飯前服用。
海藻丸
治療小腸氣下垂,效果顯著。
將海藻、海帶各一兩,斑蝥(二十八個,去除足翅),巴豆(二十八個,去殼,選擇完整飽滿的)等藥材,將斑蝥、巴豆用生絹袋盛裝,與一碗好醋一起,用瓦罐同煮。快要煮乾時,取出斑蝥、巴豆不用,只將海藻和海帶細細研磨成粉末。取一百粒淡豆豉煎煮取汁,再用剩下的醋稍微浸泡,然後蒸製研磨成膏。將膏與藥粉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取少許麝香和三錢硃砂,用乳缽研磨至無聲,再加入麝香研磨均勻,作為藥丸的外衣。曬乾後,用新的瓦罐保存。
初次服用七粒,第二次服用十粒,第三次服用十五粒。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繼續服用,每次十五粒,並用鹽炒茴香細嚼,用酒送服,空腹服用。忌食鴨肉和鮓醬等易導致脹氣的食物。久病者,服用三到五次就能見效。此藥效力最佳在新鮮配製後,若放置時間較久,則應增加服用劑量。
敷法:治療腎囊下垂。
將牡蠣(一兩,煅燒)和良薑(一兩)研磨成粉末,用唾液調和後敷貼在患處,很快就會有灼熱感,然後就會好轉。
灸法:治療各種氣引起的腹部疼痛、小腸氣、睾丸下垂疼痛、疝氣引起的腹部劇烈疼痛。在大拇指和食指下中節橫紋中間灸五壯。男性灸左腳,女性灸右腳,效果極佳。又治療疝氣下垂,以患者的口角為準,兩角相連為一折,如此則三折成三角形,如△樣。以一個角對準肚臍,另外兩個角在肚臍下方兩側盡頭處,就是穴位。左側下垂灸右側,右側下垂灸左側,灸二七壯(十四壯)。
灸兩側也沒有害處。治療腎氣不足引起的睾丸腫脹,小腸氣疼痛,腹部虛鳴,灸風市穴五到七壯,灸氣海穴七壯,在肚臍左右各一寸半處,各灸七壯,灸後立即見效,以後也不再復發,稱為外陵穴。(風市穴位於膝蓋上方外側臁骨五寸處。氣海穴位於肚臍下一寸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