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三 (34)
卷第三 (34)
1. 熱證
枳殼半夏湯
治上焦有熱,咳嗽黃痰,痞滿阻食,加防己、甜葶藶、馬兜鈴、薄荷葉各半兩,每服姜三片,桑白皮三寸煎。(方見痰飲類。)
貝母散
治熱咳嗽,辰時吃,酉時可安。兼治痰喘。
知母(新瓦上焙),貝母(巴豆七粒,同貝母炒,略熱,去巴豆不用,各一兩)
上銼散,餳糖一塊同煎服。一方,以二母為末,入巴豆霜少許,臨臥用生薑二片,蘸藥夾定,細嚼嚥下。
紫菀膏
治同上。
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
上如常製為末,蜜丸櫻桃大。食後夜臥噙化。
玉芝丸
治風壅痰實,頭目昏眩,咳嗽聲重,咽嗝不利。
人參(去蘆),干薄荷,白茯苓(去皮),白礬(枯過),天南星(米泔浸,焙。各三兩),半夏(湯洗七次,薑汁和作面,六兩)
上為末,生薑汁煮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如痰盛燥熱,薄荷湯下。
金沸草散
治同上。每服三錢,生薑、桑白皮、烏梅煎,就吞服半夏丸。(方見傷寒陽證及痎瘧類。)
黃連阿膠丸
治肺熱咯血,亦治熱瀉。
黃連(淨,三兩),赤茯苓(二兩),阿膠(炒,一兩)
上黃連、茯苓為末,水調阿膠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米飲下。黃連、茯苓能抑心火,肺得其清則嗽止。
小柴胡湯
治嗽久瘥,身有煩熱,啜冷水而暫止者、加桑白皮、北五味子、棗子煎,不拘時服。煩熱加麥門冬。嗜臥減食,加白朮煎。(方見傷寒陽證類。)
洗心散
治心熱上炎肺經,胸膈滿痛,咽乾口燥,咳嗽殊甚。(方見積熱類。)
白話文:
枳殼半夏湯
這個方子治療上焦有熱的情況,像是咳嗽有黃痰、胸悶脹滿、消化不良。可以加入防己、甜葶藶、馬兜鈴、薄荷葉各半兩。每次服用時,用三片生薑和桑白皮三寸一起煎煮。(這個方子在痰飲類有詳細記載。)
貝母散
這個方子治療因為熱引起的咳嗽,如果在早上吃藥,大約傍晚時咳嗽就能減緩,同時也能治療痰喘。
需要知母(用新瓦片焙乾)和貝母(用七粒巴豆和貝母一起炒,稍微加熱後取出巴豆不用,各一兩)。
把這兩種藥材切碎混合成散劑,用麥芽糖一起煎煮後服用。另外有一種做法是把知母和貝母磨成粉,加入少許巴豆霜,臨睡前用兩片生薑沾藥粉夾住,細嚼後吞下。
紫菀膏
這個藥膏的功效和貝母散相同,也是治療熱引起的咳嗽。
需要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和大黃(用量減半)。
將這些藥材像平常一樣製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櫻桃大小的藥丸。在飯後和睡前含在口中慢慢化開。
玉芝丸
這個藥丸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痰多,導致頭暈目眩、咳嗽聲重、喉嚨有異物感、吞嚥不順。
需要人參(去除蘆頭)、乾燥的薄荷、白茯苓(去除外皮)、枯礬、天南星(用米泔水浸泡後焙乾,各三兩)和半夏(用熱水洗七次,用薑汁和麵粉一起揉製,六兩)。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生薑汁煮的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如果痰多且有燥熱感,可以用薄荷湯送服。
金沸草散
這個藥方治療的病症和玉芝丸相同。每次服用三錢,用生薑、桑白皮和烏梅一起煎煮,接著吞服半夏丸。(這個方子在傷寒陽證及痎瘧類有詳細記載。)
黃連阿膠丸
這個藥丸治療肺熱引起的咯血,也能治療因熱引起的腹瀉。
需要黃連(淨,三兩)、赤茯苓(二兩)和阿膠(炒過,一兩)。
將黃連和茯苓磨成粉末,用水調和阿膠一起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米湯送服。黃連和茯苓可以抑制心火,讓肺部清淨,進而止咳。
小柴胡湯
這個方子治療咳嗽很久但已經痊癒,卻仍然感到身體煩熱,喝冷水可以暫時緩解的情況。可以加入桑白皮、北五味子、紅棗一起煎煮,不拘時間服用。如果煩熱感嚴重,可以加入麥門冬。如果嗜睡且食慾不佳,可以加入白朮一起煎煮。(這個方子在傷寒陽證類有詳細記載。)
洗心散
這個方子治療心火上炎導致肺部不適,出現胸悶疼痛、咽喉乾燥、口乾舌燥和嚴重咳嗽等症狀。(這個方子在積熱類有詳細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