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2)

1. 通治

治疝氣。

川芎,川楝子,青皮(去白),茴香(舶上者),桃仁,黑牽牛(炒。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無灰酒一盞,煎至八分溫服。

金鈴丸

治膀胱腫痛,及治小腸氣,陰囊腫,毛間水出。

金鈴子肉(五兩),茴香(炒),馬藺花(炒),海蛤,破故紙,菟絲子,海帶,木香,丁香(各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去鈴丸

治疝氣。杜茴香一斤,以老生薑二斤取自然汁,浸茴香一夜,約薑汁盡入茴香內。

以好青鹽二兩同炒赤,取出焙燥,碾羅為末。無灰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食前服三十丸或五十丸,溫酒米飲任下。此藥專實脾胃,以其有鹽,引入下部,遂大治小腸疝氣,服之累有效。尋常治疝氣藥,多是疏導,久而未有不為害者。此藥用薑汁,專一發散,而無疏導之害,所以為妙也。

三增茴香丸

治腎與膀胱俱虛,為邪氣搏結,遂成寒疝,伏留不散,臍腹撮痛,陰核偏大,皮囊臃腫,重墜滋長,有妨行步。瘙癢不止,時行黃水,浸成瘡瘍。或長怪肉,累治不痊。致令腎經閉結,陰陽不通,外腎腫脹,冷硬如石,漸漸醜大。皆由頓服熱藥內攻,或因兜取,以致如此。此藥溫導陽氣,漸退寒邪,補虛消疝,暖養腎經,能使復原。

應小腸氣,寒疝之疾,久新不過三料。第一料:

茴香(舶上者,用鹽半兩同炒焦黃,和鹽稱),川楝子(炮,去核),沙參(洗,銼),木香(洗。各一兩)

上為末,水煮、米粉稠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鹽湯,空心食前,日進三服。小病此一料可安,才儘可服第二料。第二料加下項藥:

蓽茇(一兩),檳榔(半兩)

上入前藥共六味,重五兩半,依前法糊丸,湯使丸數服之。若病久未愈,便服第三料。第三料又加下項藥:

白茯苓(四兩,緊小實者,去黑皮),黑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稱,或作一兩)

上通前藥共八味,重十兩,並以前法糊丸數服之,加至三十丸。新久大病,不過此三料可愈。小腸氣頻發,及三十年者,寒疝漸至栲栳大者,皆可消散。神效。

消堅丸

牡丹皮(去骨),桂心(各一兩),川烏(炮,去皮尖),桃仁(麩炒黃,去皮尖,別研。各五錢)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

川楝子丸

治疝氣。一切下部之疾,悉皆治之。腫痛縮小,雖多年,服此藥永去根本。

川楝子(一斤,淨肉。四兩,用麩一合、斑蝥四十九個同炒,麩黃色,去麩、斑蝥不用。四兩,用麩一合、巴豆四十九粒同炒,麩黃色,去麩、巴豆不用。四兩,用麩一合、巴戟一兩同炒,麩黃色,去麩、巴戟不用。四兩,用鹽一兩、茴香一合同炒,黃色為度,去鹽及茴香不用。),木香(一兩,不見火),破故紙(一兩,炒香為度)

白話文:

[通治]

治療疝氣方劑:

一個方劑:川芎、川楝子、青皮(去白)、茴香(舶來品)、桃仁、黑牽牛(炒,各一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無灰酒一盞煎至八分溫服。

金鈴丸:

治療膀胱腫痛,以及小腸疝氣、陰囊腫脹、陰部漏水等症。

金鈴子肉(五兩)、茴香(炒)、馬藺花(炒)、海蛤、破故紙、菟絲子、海帶、木香、丁香(各一兩),研磨成粉,用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溫酒或鹽湯送服。

去鈴丸:

治療疝氣。用一斤杜茴香,用兩斤老薑榨汁,浸泡茴香一夜,直到薑汁完全被茴香吸收。再加入兩錢好青鹽一起炒至赤紅色,取出焙乾,研磨成粉,用無灰酒煮成糊狀,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日空腹飯前服用三十或五十丸,溫酒或米湯送服。此藥專門調理脾胃,因為含有鹽分,可以引導藥力向下,因此能有效治療小腸疝氣。一般治療疝氣的藥物多以疏導為主,長期服用往往有害。此藥使用薑汁,專門發散,不會造成疏導的傷害,所以效果很好。

三增茴香丸:

治療腎與膀胱俱虛,邪氣阻塞,導致寒疝,疼痛不散,臍腹絞痛,陰唇腫大,陰囊腫脹下墜,影響行走,瘙癢不止,時常流黃水,形成瘡瘍,甚至長出贅肉,久治不愈,導致腎經阻塞,陰陽不通,外腎腫脹,堅硬如石,逐漸腫大變形。這些都是因為服用溫熱藥物內攻,或因錯誤治療方法導致。此藥溫和引導陽氣,逐步驅除寒邪,補虛消疝,溫養腎經,使其恢復原狀。

適用於小腸疝氣、寒疝,無論新舊病程,都分為三劑:

第一劑:茴香(舶來品,用半兩鹽一起炒至焦黃,鹽和茴香一起稱重)、川楝子(炮製,去核)、沙參(洗淨,切碎)、木香(洗淨,各一兩),研磨成粉,用水煮沸,加入米粉調成稠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溫酒或鹽湯送服,空腹飯前服用,每日三次。病情輕微者,一劑即可痊癒,若病情未愈,可服用第二劑。

第二劑:在第一劑的基礎上,加入蓽茇(一兩)、檳榔(半兩),共六味藥,總重五兩半,用同樣方法製成丸藥服用。

若病情久治不愈,則服用第三劑。第三劑在第二劑的基礎上,再加入白茯苓(四兩,選擇緊密結實的小個茯苓,去黑皮)、黑附子(半兩,炮製,去皮臍稱重,也可增加至一兩),共八味藥,總重十兩,用同樣方法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無論新舊病程,嚴重程度,一般服用三劑即可痊癒。即使是小腸疝氣經常發作,或患病三十年以上,寒疝腫大如拳頭大小的,也可使其消散,效果神奇。

消堅丸:

牡丹皮(去骨)、桂心(各一兩)、川烏(炮製,去皮尖)、桃仁(麩炒至黃色,去皮尖,另研磨,各五錢),研磨成粉,用酒做成糊狀,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酒送服。

川楝子丸:

治療疝氣及一切下部疾病,都能治療。腫脹疼痛會縮小,即使多年病症,服用此藥也能根治。

川楝子(一斤,取淨肉,分四份,每份四兩): 第一份:用麩一合、斑蝥四十九個一起炒,至麩皮呈黃色,然後去除麩皮和斑蝥不用。 第二份:用麩一合、巴豆四十九粒一起炒,至麩皮呈黃色,然後去除麩皮和巴豆不用。 第三份:用麩一合、巴戟一兩一起炒,至麩皮呈黃色,然後去除麩皮和巴戟不用。 第四份:用鹽一兩、茴香一兩一起炒,至黃色為度,然後去除鹽和茴香不用。 再加入木香(一兩,不經火炒)、破故紙(一兩,炒至香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