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1)

1. 通治

荊芥散

治風疝,陰腎腫大。荊芥穗不以多少,新瓦上焙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效。

硇砂丸

治諸疝作痛,大效。

木香,沉香,巴豆肉(全者。各一兩),青皮(不去皮,二兩),銅青(半兩,研),硇砂(二錢半,制如前,研)

上以二香、青皮三味細銼,同巴豆慢火炒令紫色為度,去巴為末,入青、砂二味研勻,蒸餅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鹽湯吞下,空心日進二三服。

奪命散

治小腸疝氣。

玄胡索不以多少,鹽炒過,入全蠍半錢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立效。

五苓散

治撮聚疝氣,連根蔥白二寸,燈心十莖,鹽炒茴香一握,川楝子三個去核,煎湯調下,大效。傷暑濕作痛,亦效。就吞青木香丸亦可。(方見傷暑類。)

青木香丸

治膀胱疝氣腫痛,及胸膈噎塞,氣滯不行,腸中水聲,嘔噦痰逆,不思飲食。常服寬中利膈。

黑牽牛(六兩,炒香,搗末,三兩),補骨脂(炒香),蓽澄茄,檳榔(酸粟米飯裹,以濕紙包,火中煨,紙焦去飯。各二兩),青木香(一兩)

上為末,入牽牛末令勻,以清水拌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熟水吞下。

又法:用二百粒,七個去頭、足、翅,為末,同於文武火上慢炒,令丸子微香,以瓷碟蓋銚上,頓在冷處,少頃,去斑蝥末,取丸子。每服五十丸,茴香酒下。

三茱丸

治小腸氣痛,外腎腫墜。

山茱萸(去核),吳茱萸(去梗),石茱萸(去梗。各二兩),川楝子(一兩,用斑蝥十四個,去翅嘴,同炒赤色,去斑蝥不用),破故紙(一兩七錢,炒),青皮(去白),青鹽(各三兩),黑牽牛(一兩,炒),茴香(炒,三兩)

上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桃仁十五個炒,酒送下。或茴香酒亦可。

失笑散

治小腸氣痛,婦人血痛欲死者。

川五靈脂,蒲黃(隔紙微炒)

上銼散。每服二錢,酒半盞,水半盞,煎至七分,食前服。血痛,鹽熟。入真米醋少許。未效,加延胡索各等分。

葫蘆巴丸

治大人小兒小腸氣,蟠腸氣,奔豚氣,疝氣,偏墜陰腫,小腹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可忍者。

葫蘆巴(炒,八兩),茴香(去土,炒,六兩),吳茱萸(湯洗七次,炒,五兩),川楝子(炒,九兩),大巴戟(去心,炒),川烏(炮,去皮尖。各三兩)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送下。小兒五丸,茴香湯吞下。又方,加牽牛。

延附湯

治七疝,心腹冷痛,腸鳴氣走,身寒自汗,大腑滑泄。

延胡索(炒,去皮),附子(炒,去皮臍。各一兩),木香(不見火,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七片,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立效散

白話文:

通治

荊芥散:治療風疝、陰囊腫大。取適量荊芥穗,用新瓦焙乾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送服,有效。

硇砂丸:治療各種疝氣疼痛,療效顯著。

將木香、沉香、巴豆肉(完整者,各一兩)、青皮(不去皮,二兩)、銅青(半兩,研磨)、硇砂(二錢半,製法同前,研磨)等藥材,先將木香、沉香、青皮三味細切,與巴豆一起用慢火炒至紫色為止,取出巴豆研磨成粉,再加入銅青、硇砂研磨均勻,用蒸餅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至十丸,用鹽湯送服,空腹服用,每日服用二至三服。

奪命散:治療小腸疝氣。

取適量玄胡索,用鹽炒過,再加入半錢全蠍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送服,立即見效。

五苓散:治療聚集成團的疝氣,取連根蔥白二寸、燈芯十莖、鹽炒茴香一握、川楝子三個去核,煎湯服用,療效顯著。因暑濕而導致的疼痛,也適用此方。可同時服用青木香丸。(方劑詳見傷暑類)

青木香丸:治療膀胱疝氣腫痛,以及胸膈阻塞、氣滯不通、腸鳴腹脹、嘔吐痰逆、不思飲食等症狀。常服可寬中利膈。

將黑牽牛(六兩,炒香,搗碎取三兩)、補骨脂(炒香)、蓽澄茄、檳榔(用酸粟米飯包裹,以濕紙包好,火中煨烤,紙焦後去米飯,各二兩)、青木香(一兩)等藥材研磨成粉,加入黑牽牛粉拌勻,用清水調和,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開水送服。

另一種方法:取二百粒斑蝥,去掉頭、足、翅,研磨成粉,用文武火慢炒,直至丸藥微香,用瓷碟蓋住,放在冷處片刻,去除斑蝥粉末,留下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茴香酒送服。

三茱丸:治療小腸氣痛,以及外腎腫脹下垂。

將山茱萸(去核)、吳茱萸(去梗)、石茱萸(去梗,各二兩)、川楝子(一兩,與十四個斑蝥去翅嘴後一起炒至赤色,炒後去斑蝥不用)、破故紙(一兩七錢,炒)、青皮(去白)、青鹽(各三兩)、黑牽牛(一兩,炒)、茴香(炒,三兩)等藥材研磨成粉,用醋煮麵糊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炒熟的桃仁十五個,或茴香酒送服。

失笑散:治療小腸氣痛,以及婦女血痛危急之症。

將川五靈脂、蒲黃(隔紙微炒)等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酒半盞、水半盞煎至七分,飯前服用。若為血痛,可用鹽水煎煮,並加入少量真米醋。若無效,可加入等量的延胡索。

葫蘆巴丸:治療大人小孩的小腸氣、蟠腸氣、奔豚氣、疝氣、陰囊偏墜腫脹,以及小腹有如卵狀腫塊,並伴有上下遊走疼痛難忍等症狀。

將葫蘆巴(炒,八兩)、茴香(去土,炒,六兩)、吳茱萸(湯洗七次,炒,五兩)、川楝子(炒,九兩)、大巴戟(去心,炒)、川烏(炮製,去皮尖,各三兩)等藥材研磨成粉,用酒煮麵糊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丸,空腹用溫酒送服。兒童每次服用五丸,用茴香湯送服。也可加牽牛。

延附湯:治療各種疝氣,以及心腹冷痛、腸鳴氣脹、身寒自汗、大便溏瀉等症狀。

將延胡索(炒,去皮)、附子(炒,去皮臍,各一兩)、木香(不經火炒,半兩)等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生姜七片煎至七分,不拘時溫服。

立效散:(方劑內容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