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3)

1. 風證

神朮散

治四時瘟疫,頭痛項強,發熱增寒,身體疼痛。及傷寒鼻塞聲重,咳嗽頭昏,並皆治之。

白話文:

治療四季瘟疫,頭痛頸部僵硬,發熱發冷,全身疼痛。以及傷寒鼻塞聲音沉重,咳嗽頭暈,都可以治療。

蒼朮(五兩,米泔浸一宿,切,焙),香白芷細辛(去葉土),羌活(去蘆),川芎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蒼朮(五兩,用米泔浸泡一夜,切片,烘烤),香白芷,細辛(去除葉子和泥土),羌活(去除蘆根),川芎,甘草(炙烤,各一兩)

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蔥白三寸,煎七分,溫服,不拘時候。如覺傷風鼻塞,為末。蔥、茶調下。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三錢,水一碗,生薑三片,蔥白三寸,煮七分,溫熱服用,不受時間限制。如果感覺傷風鼻塞,那麼研磨成粉末,用蔥、茶送下。

白話文:

三拗湯

【組成】

  • 甘草三兩
  • 黃連一兩
  • 黃柏一兩

【主治】

  • 心胃煩熱
  • 口渴欲飲
  • 小便黃赤短澀

【用法】

  • 水煎服

【現代白話文】 三拗湯是一副中藥方劑,由甘草、黃連、黃柏三味藥組成。它主要用於治療心胃熱盛,導致口乾舌燥,小便黃赤短少的情況。使用時將藥材與水煎煮後服用即可。

治感冒風邪,鼻塞聲重,語音不出。或傷風傷冷,頭目痛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滿短氣。(方見傷寒陽證類。)

白話文:

治療感冒發燒,鼻塞聲音沉重,講話不清。或是感冒著涼,頭暈目眩,四肢僵硬倦怠。咳嗽多痰,胸悶呼吸急促。(具體方案請參閱傷寒陽證類。)

杏蘇湯

白話文:

杏蘇湯

組成:

  • 杏仁 10 克
  • 蘇葉 5 克
  • 半夏 10 克
  • 茯苓 10 克
  • 甘草 6 克
  • 生薑 3 片
  • 大棗 3 枚

功效:

清肺利氣,定喘化痰。

主治:

  • 肺部疾病,如咳嗽、氣喘。
  • 痰多、胸悶。

用法:

將所有藥材加水煎服,一日一劑。

治傷風,身熱,有汗,惡風。病證挾熱,服杏子湯不得者,此藥穩當也。

白話文:

治療傷風,身體發熱,有汗,怕吹風。病證夾雜了熱症,服用了杏子湯卻沒有效果的人,此方藥就穩固有效。

橘紅紫蘇葉杏仁(去皮尖),五味子半夏(湯泡七次),桑白皮(蜜略炙),貝母(去皮),白朮(炒。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橘紅、紫蘇葉、杏仁(去皮尖)、五味子、半夏(湯泡七次)、桑白皮(用蜂蜜稍微炙烤過)、貝母(去皮)、白朮(炒過。各一兩)、甘草(炙烤過,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人參荊芥湯

治肺感風邪,上壅咳嗽,頭目不清,語言不出,咽乾項強,鼻流清涕。

白話文:

人參荊芥湯

治療肺部感受風寒,風寒上攻而致咳嗽,頭暈目眩,語言不清,咽喉乾燥,脖子僵硬,鼻涕清澈。

用法

每服 4 錢,加水 1.5 碗,放入生薑 5 片,煎煮至剩八分,去掉渣滓,趁溫熱服用,不受時辰限制。

荊芥穗,麻黃(去根節),細辛(去土洗),桔梗(去蘆,炒),陳皮(去白),半夏(湯洗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參通草,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荊芥穗、麻黃(去掉根和節)、細辛(去土洗淨)、桔梗(去掉蘆頭,炒過)、陳皮(去掉白色內皮)、半夏(用湯洗七次)、杏仁(去掉皮和尖端)、人參、通草、甘草(以火烤至焦黃色,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八分,食後溫服。

白話文:

研磨成碎末,每次服用 4 錢,加入 1.5 碗水、5 片薑,煎熬至剩餘 8 分之 1,於餐後溫熱飲用。

2. 寒證

白話文:

金沸草散

組成:

  • 金沸草一兩
  • 蒲公英一兩
  • 茵陳一兩
  • 甘草半兩

用法:

  •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一錢,用米湯調服。

功效:

  •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主治:

  • 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淋澀、小腹脹痛、身熱口渴、苔黃脈滑。

治肺感寒邪,鼻塞聲重,咳嗽不已,增寒發熱,無汗惡寒,煩躁。或風熱壅在膈間,唾黃濁水,甚者吐血。(方見傷寒陽證類。)

白話文:

治療肺部受寒邪侵襲,鼻塞聲音發重,咳嗽不止,加劇寒症發熱,沒有汗卻怕冷,煩躁不安。或者風熱壅滯在膈膜之間,痰液爲黃濁狀,嚴重者甚至吐血。(詳細方法請參閱傷寒陽證分類。)

小青龍湯

治表有寒邪,喘,水飲,咳嗽急,不得睡臥。(方見傷寒通治類。)

華蓋散

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滿,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目眩,痰氣不利,呀呷有聲。

白話文:

小青龍湯

治療表層有寒邪,導致喘息、水腫、咳嗽急促,難以入睡。(處方請見《傷寒論》通治篇。)

華蓋散

治療肺部受寒邪侵襲,導致咳嗽氣促,胸中鬱悶,頸項背部僵硬,聲音低沉沙啞,鼻塞。頭暈目眩,痰氣不暢,呼吸有痰音。

紫蘇子(炒),赤茯苓(去皮),陳皮(去白),桑白皮(炙),杏仁(去皮尖),麻黃(去根節。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1. 紫蘇子(炒):炒熟的紫蘇子具有宣肺、止咳、平喘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氣喘等疾病。

  2. 赤茯苓(去皮):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脾虛、腹瀉等疾病。

  3. 陳皮(去白):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嘔吐、腹瀉、咳嗽等疾病。

  4. 桑白皮(炙):炙過的桑白皮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疾病。

  5. 杏仁(去皮尖):去皮尖的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便祕等疾病。

  6. 麻黃(去根節):去根節的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氣喘等疾病。

  7. 甘草(炙半兩):炙過的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潤肺止咳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虛、脾胃虛弱、咳嗽等疾病。

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食後溫服。

白話文:

每服取本藥二錢,加入一杯水煎煮,至剩七分水時,於飯後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