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四 (20)
卷第四 (20)
1. 冷證
丁香柿蒂散
治吐利及病後胃中虛寒,咳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白話文:
丁香柿蒂散
適用於腹瀉、嘔吐,以及疾病後胃氣虛寒,連續咳嗽七八聲,收氣困難者,此症狀難以治療。
人參,茯苓,橘皮,半夏,良薑(炒),丁香,柿蒂(各一兩),生薑(一兩半),甘草(五錢)
白話文:
人參、茯苓、橘皮、半夏、良薑(炒)、丁香、柿蒂(各一兩),生薑(一兩半),甘草(五錢)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乘熱頓服。或用此調蘇合香丸,亦妙。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杯煎煮,趁熱頓服。或者用這個方子調製蘇合香丸,也是很好的。
木香勻氣散
治同上。用萊菔子湯泡研,取汁調熱服。(見諸疝類。)
白話文:
木香勻氣散
治療方式同前。使用萊菔子湯浸泡研磨,取汁調熱後服下。(見諸疝類。)
沉香降氣湯、縮砂烏沉湯,治同前。蘇葉三皮,鹽少許,煎湯點,熱服。(方見諸氣類。)
白話文:
沉香降氣湯、縮砂烏沉湯,用於治療同類疾病。蘇葉、橘皮、陳皮、半夏,加少許鹽,煎成湯液,溫熱服用。(詳細藥方見諸氣類。)
橘皮乾薑湯
治胃中有寒,咳逆。
橘皮,通草,乾薑,桂心,人參,甘草
上各等分,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至六分,溫服,日三服。
羌活附子湯
治吐利後,背寒,咳逆。
白話文:
橘皮乾薑湯
治療胃中有寒,出現咳嗽嘔吐。
藥材: 橘皮、通草、乾薑、桂心、人參、甘草
以上藥材等份,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半杯水煎煮至六分,溫熱服用,每日三次。
羌活附子湯
治療吐瀉後,背部發冷,出現咳嗽嘔吐。
羌活(去蘆),附子(炮,去皮臍),茴香(炒,各半兩),乾薑(炮),丁香(各一兩)
白話文:
-
羌活:除去表皮的鬚根。
-
附子:炮製過的烏頭,去皮,取臍部。
-
茴香:炒過的茴香,各半兩。
-
乾薑:炮製過的薑塊,一兩。
-
丁香:一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鹽少許,煎至七分,空心熱服。
蓽澄茄散
療噫氣,咳逆。
蓽澄茄,良薑(各二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沸,投醋半盞,取出時哈之,甚妙。
白話文:
蓽澄茄散
治療打嗝、咳嗽不止。
藥材:
- 蓽澄茄
- 良薑(各 60 克)
用法: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 6 克粉末,加入一杯水,煎煮至剩七分之一的量,加入少許鹽,空腹時趁熱服用。
2. 熱證
小柴胡湯
白話文:
小柴胡湯
組成:
- 柴胡(去蘆頭,切)六錢
- 黃芩(去心,切)三錢
- 人參(去蘆頭,切)三錢
- 半夏(洗淨,切細)三錢
- 大棗(去核)十二枚
- 生薑(切細)五片
- 甘草(炙)二錢
用法:
一日一劑,水二碗,煎取七分,去滓,溫服。
主治:
- 傷寒表證已解,裡證未除,或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口苦咽乾,舌苔薄黃。
- 少陽證候。
治同上。每服三錢,水一盞半,薑三片、柿蒂三個煎,熱服,(方見傷寒泄瀉類。)
橘皮竹茹湯
治胃虛膈熱者。
白話文:
治療方法同前。每次用藥三錢,加水一碗半,生薑三片、柿蒂三個煎,趁熱服用。(詳見傷寒腹瀉類)
治療因胃氣虛弱造成的橫膈膜發熱。
橘皮(去白,二兩),人參,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橘皮(除去白色的部分,二兩),人參粉,甘草(烘焙過的,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竹茹一小塊,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約20克),取水一盞半(約200毫升),加入竹茹一小塊、生薑五片、棗子二枚,煎煮至湯劑剩下七分之一時,濾去藥渣,溫熱服用。服藥次數與時間不受限制。
灸咳逆法:乳下一指許,正與乳相直,骨間陷處。婦人即屈乳頭度之,乳頭齊處是穴。艾灸炷如小豆大,灸三壯。男左女右,只灸一處,火到肌即瘥。不瘥,不可治也。其穴只當取乳下骨間動脈處是。
白話文:
針灸治咳嗽的方法:乳頭下約一指的位置,正與乳頭相對,在骨頭間凹陷處。女性可以將乳頭彎曲來測量,乳頭齊平的位置就是穴位。用艾條灸一個小豆大小的艾柱,灸三壯。男性左邊,女性右邊,只灸一處,灸到皮膚感到灼熱,咳嗽即可痊癒。如果沒有痊癒,則無法治療。這個穴位應取在乳頭下骨頭間有動脈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