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四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16)

1. 懸飲

十棗湯

治飲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一歲不愈者。

白話文:

治療飲水後水液流向脅肋,咳嗽或吐痰時引發疼痛,症狀持續一年以上的病症。

芫花(微炒),甘遂,大戟(炒)

白話文:

芫花(微炒),甘遂,大戟(炒)。

上等分,銼散。水一盞半,棗十枚,煎八分,去棗調藥,壯人一錢,羸人半錢。平旦溫服。

白話文:

上等份量研磨成粉末,加水約300公克、紅棗10顆一起熬煮,煮到剩下的藥水量約200公克,把紅棗撈出,混合藥粉,身體強壯的人服用1.5公克,體弱的人則服用0.75公克。於早晨溫服。

不下者,次日更加半錢,下後糜粥自養。若以下,不可服。

五苓散

治流行水飲。每服二錢,沸湯調。小便更不利,加防己佐之。(方見傷暑類。)

白話文:

治療流行性水腫。每次服用二錢,用沸水調服。小便更加不通利的話,加入防己輔助治療。(此方另見於傷暑類。)

2. 支飲

防己桂枝湯

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

白話文:

防己桂枝湯

主治隔間積飲,症狀為喘息胸悶、心下痞硬、面色青黑、脈象沉而緊。得病數十天,經醫師吐法、瀉法治療後不見好轉。

漢防己(三兩),桂心(二兩),人參(四兩),石膏(六兩)

白話文:

漢防己(120 克),桂心(60 克),人參(120 克),石膏(180 克)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虛者即愈,實者二日復發。再服不愈,宜去石膏,加茯苓四兩,芒硝一兩半,微利則愈。

茯苓五味子湯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煎成七分,去除渣滓,溫服。對於虛弱的病人,服用後就會痊癒,對於實證的病人,兩天後會復發。如果服用兩次後還沒痊癒,應該去除石膏,加入四兩茯苓,一兩半芒硝,輕微瀉下後就會痊癒。

茯苓五味子湯

治支飲,手足冷,多唾口燥,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痹,面熱翕然如醉。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眩冒,嘔,腫。

白話文:

治療支飲,症狀包括手腳冰冷、唾液多而口乾、氣從小腹往上衝到胸部和咽喉、手腳麻痺、臉發熱紅潤且神志不清,這些症狀會重複發生,並伴隨下陰部腫脹、小便困難、時常頭暈目眩、嘔吐、水腫等症狀。

茯苓(四兩),桂心,甘草(炙。各三兩),五味子(二兩半)

白話文:

茯苓(240公克),桂心、甘草(各180公克),五味子(150公克)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服之沖氣即低,反更咳滿者,去桂,加乾薑、細辛各三兩。咳滿止而復渴,沖氣更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此法不當遂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腹內半夏二兩半,以去其飲,飲去嘔則止。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煎成七分,去除藥渣,空腹服用。但服藥後感到胸口有氣往上衝到咽喉後,立刻感到更加咳嗽和胸悶的人,應去掉肉桂,加入乾薑、細辛各三兩。如果咳嗽、胸悶停止了,但又口渴,胸口有氣往上衝到咽喉後不適的,則由於細辛、乾薑屬於熱性藥物,這種治療方法不應該立即止渴,反而止渴的人,是患有支飲(飲水蓄積在體內)。支飲的治療方法應當是造成嘔吐,嘔吐的人,應服用半夏二兩半,以消除體內的飲水,飲水消除後,嘔吐就會停止。

其人形腫與痹,加杏仁二兩半。若面赤如醉,以胃中熱上熏,加大黃三兩,須詳證加減。

白話文:

那個人體形腫大且四肢麻痺,加入二兩半的杏仁。如果臉色發紅像喝醉酒一樣,是胃中的熱氣上攻引起的,那就加三錢的大黃,必須詳細的看證據加減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