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2)

1. 魚蟹積

香蘇散

多加生薑、陳皮煎。(方見傷寒和解類。)

白話文:

多加生薑、陳皮煎煮的香蘇散。(這個藥方在《傷寒論》和解類的章節可以找到。)

2. 果菜積

平胃散加丁香、麝香為末,熱鹽湯調服。麝香湯下阿魏丸三十粒,立效。(方見脾胃類。阿魏丸見前。)

白話文:

用平胃散加上丁香、麝香磨成的粉末,用熱鹽水調和後服用。或者服用麝香湯後,再吞服阿魏丸三十粒,效果很快。(平胃散的藥方在脾胃類的章節可以找到。阿魏丸的藥方在前面已經提過。)

3. 酒積

冷者,平胃散加丁香、縮砂、麥芽、神麯,或香蘇散亦可加入。並用薑、棗、鹽煎,空腹服。(丁香、縮砂、香附子、甘草各少許,為散細嚼,名醉鄉寶屑,效。)

熱者,麴櫱丸,治酒癖不消,心腹脹滿,噫醋吞酸,啘逆不食,脅肋疼痛。

神麯(銼炒),麥櫱(炒。各一兩),黃連(去須,半兩,巴豆三粒去殼,同炒令轉色,去巴豆不用)

上為末,沸湯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薑湯下。

白話文:

酒積:

如果是因為喝酒導致身體發冷,可以用平胃散,再加入丁香、縮砂、麥芽、神麯,或者也可以使用香蘇散。同時,用生薑、紅棗、鹽一起煎煮,空腹服用。另外,將少量丁香、縮砂、香附子、甘草磨成粉末,細嚼服用,稱作「醉鄉寶屑」,效果很好。

如果是因為喝酒導致身體發熱,可以使用麴櫱丸,這個藥丸可以治療因為長期飲酒造成的消化不良,導致心腹脹滿、打嗝時有酸味、吞酸水、噁心想吐、不想吃飯、以及脅肋疼痛等症狀。

麴櫱丸的製作方法:將炒過的神麯(磨碎)和炒過的麥芽(各37.5克),以及去掉鬚的黃連(18.75克)與去殼的巴豆(3粒)一起炒到黃連變色,然後把巴豆丟棄不用。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開水調和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4. 茶積

磨積丸

治茶積,飲食減少,面黃腹痛。

陳倉米(半升,用巴豆七粒,去殼,同米炒令赤色,去巴豆不用),青皮(去穰,炒),陳橘紅(各二兩)

上為末,好醋搜和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用淡薑湯下。

白話文:

治療因喝茶過多導致的積食,症狀是食慾減退、臉色蠟黃、腹部疼痛。

藥方組成:

陳倉米(半升,將巴豆七粒去殼,與米一同翻炒至赤色,去除巴豆不用),青皮(去除內層白膜,炒過),陳年橘紅(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好醋調和成丸狀,大小如豌豆。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淡薑湯送服。

5. 粉片索粉積

紫蘇濃煎汁,加杏泥,服即散。

白話文:

將紫蘇濃煎成汁,加入杏仁泥攪拌均勻後服用,就能使積聚的粉狀物消散。

6. 面積

阿魏丸

濃煎蘿蔔子湯下。(方見前。)

白話文:

用濃稠煎煮的蘿蔔子湯送服阿魏丸。(藥方在前面已經提過。)

7. 糍糕傷積

加味青木香丸

治糍糕傷脾,噫酸不食,心腹作痛,百藥不效。宜用青木香丸三百粒,白丁香十粒,小酒麴二錢,同為末,入巴豆三粒,更研和令勻,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生薑、橘皮湯下。宿滯即去,其疾自安。只用小酒麴、木香二件為末,鹽湯調服,口有酒香是效。(方見諸疝類)

白話文:

加味青木香丸

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吃太多糍糕導致脾胃受損,出現打嗝酸腐、不想吃東西、心腹疼痛,而且吃其他藥都沒有效果的情況。應該使用青木香丸三百粒,加上白丁香十粒,以及小酒麴二錢,一起磨成粉末,再加入巴豆三粒,重新研磨均勻。用蒸過的麵餅做成藥丸,大小像綠豆一樣。每次服用二十丸,可以慢慢增加到三十丸,用生薑、橘皮煎的湯送服。如果體內積滯的東西排出,病就會自然好轉。也可以只用小酒麴和木香兩味藥磨成粉末,用鹽水調服,如果嘴裡有酒香味就表示有效。(這個藥方在治療疝氣的相關內容中有記載)

8. 虛人沉積

盧氏感應丸

治虛弱人久積,不可直取,宜此藥。多用蠟匱,庶使久留腸胃,又不傷氣,能消磨至盡。又有脾氣偏虛,飲食遲化,止宜助脾養胃,不須用克化藥,自然平復。又名神木香丸。

黃蠟(真者,十兩),巴豆(百粒,去皮尖,研為粉,用紙數重裹,槌透再易紙,至油盡成白霜為妙),杏仁(七十粒,去皮尖,研細,依巴豆法去油),丁香(懷干,一兩),木香(濕紙裹煨,一兩),乾薑(炮),肉豆蔻(麵裹煨),檳榔,蓽澄茄(各一兩),乳香(研,三錢),百草霜,青皮(湯洗,去穰炒),片子薑黃(各一兩)

上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乳香外,併為末,卻同前四味拌和研勻。先將上項黃蠟十兩於銀石器內熔化作汁,用重綿濾去滓,以無灰酒一升於銀石器內煮蠟熔滾,取起候冷,其蠟自浮於酒上,去酒不用。春夏修合用清油一兩,秋冬用一兩半,大銀器內熬令香熟,次下酒煮糊同蠟化作汁,乘熱拌和前項藥末十分均勻了。候稍凝,分作劑子,用罐子盛之,半月後方可服。

如服,旋丸如蘿蔔子大,任意服之二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無礙。此藥以蠟多雖難丸,然丸子愈細,其功愈博,臨睡須常服之。若欲治病,不拘時候。治豆積,香蘇散三錢,水一盞煎服,加白芥子一撮,炒,研入用。

白話文:

這個名為「盧氏感應丸」的藥方,是專門治療體質虛弱的人長期積滯的狀況,這種情況不適合用強烈的藥物直接攻下,所以要用這個藥。因為藥丸使用了大量的蠟,可以讓藥物在腸胃中停留較久,既不會傷害氣,又能慢慢地將積滯磨散。另外,有些人的脾胃功能比較虛弱,食物消化比較慢,這種情況只要幫助脾胃消化、滋養腸胃即可,不需要使用強烈的消化藥,自然就會恢復。這個藥方也叫做神木香丸。

藥方組成如下: 黃蠟(要真的,十兩)、巴豆(一百粒,去皮尖,磨成粉,用多層紙包起來,槌打,換紙直到油盡成白色霜狀最好)、杏仁(七十粒,去皮尖,磨細,按照處理巴豆的方式去除油脂)、丁香(乾燥的,一兩)、木香(用濕紙包裹煨過,一兩)、乾薑(炮製過的)、肉豆蔻(用麵包裹煨過)、檳榔、蓽澄茄(各一兩)、乳香(磨成粉,三錢)、百草霜、青皮(用湯洗過,去除白色內膜並炒過)、片子薑黃(各一兩)。

除了巴豆粉、百草霜、杏仁和乳香之外,將其他藥材都磨成粉,再將這四味藥加入混合均勻。先將十兩黃蠟在銀製或石製的容器中融化成液體,用多層綿布過濾去除雜質,再加入一升沒有灰的酒在銀製或石製的容器中煮滾蠟液,取出放涼,蠟自然會浮在酒上,把酒去掉不用。春夏季節製作藥丸時,用一兩清油;秋冬季節用一兩半清油,在大銀器中熬到油香熟後,再倒入酒煮成的糊狀物,與蠟液一起煮成液體,趁熱將之前準備好的藥末均勻混合。等稍微凝固後,分成小劑子,裝在罐子裡,過半個月才能服用。

服用方法是:每次將藥丸搓成蘿蔔籽大小,可以隨意服用二三十丸,甚至增加到五十丸也沒有關係。這個藥方因為使用了大量的蠟,所以比較難搓成丸狀,但是藥丸搓得越細,效果越好。睡前要經常服用。如果要治療疾病,則不拘泥服用時間。如果治療因豆類食物引起的積滯,用三錢香蘇散,加一碗水煎服,並加入一小撮炒過的白芥子磨成粉一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