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四 (1)
卷第四 (1)
1. 肉積
三稜煎丸
治脾虛為肉食所傷,停久不散,作為腹滿膨痛,或泄瀉。每服三十五丸,淡薑湯食後服。(方見諸氣類。)
阿魏丸
治脾胃怯弱,食肉食麵,或食生果,停滯中焦,不能克化,致脹滿腹疼,嘔惡不食,或利或秘。
白話文:
三稜煎丸
針對脾胃虛弱因食用肉食受傷,停滯不散,導致腹脹疼痛,或腹瀉的症狀。每次服用 35 丸,餐後搭配清淡的薑湯服用。(此方歸類於諸氣類)
阿魏丸
適用於脾胃虛弱,食用肉類、麵食或生冷瓜果後,食物停滯在中焦(胃與小腸之間),無法消化,導致腹脹腹痛、嘔吐不適、食慾不振,或腹瀉或便祕。
阿魏(酒浸化),官桂(不見火),蓬朮(炮),麥櫱(炒),神麯(炒),青皮(去白),蘿蔔子(炒)白朮(各半兩),百草霜(三錢),巴豆(去殼、油,三七個),乾薑(炮,半兩)
白話文:
-
阿魏(浸泡在酒中使其溶解)
-
官桂(未經火烤過的肉桂)
-
蓬朮(經過炮製的蓬朮)
-
麥櫱(炒過的麥麩)
-
神麯(炒過的酒麴)
-
青皮(去除白色的部分)
-
蘿蔔子(炒過的蘿蔔籽)
-
白朮(各半兩)
-
百草霜(三錢)
-
巴豆(去除外殼和油,三到七個)
-
乾薑(炮製過的乾薑,半兩)
上為末,和勻,用薄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薑湯送下。面傷,用麵湯送下;生果傷,用麝香湯下。
白話文:
將藥物最上層碾磨成粉末,充分混合均勻,使用薄麵粉糊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藥二十丸,不受時間限制,用薑湯送服。如果是面部外傷,用麵湯送藥服下;若是生瘡外傷,用麝香湯送服藥物。
2. 血積
抵當湯
治瘀血凝滯,腹內刺痛,或膀胱痛,身面微黃。
白話文:
治療瘀血凝滯,腹內刺痛,或膀胱疼痛,肢體和麪部微黃。
水蛭(銼炒),虻蟲(去翅足,炒,三十個),桃仁(三十七個,炒,去皮臍),大黃(蒸,三錢三字)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血未利,更服。
白話文:
-
水蛭(切碎炒至金黃,取二十隻)
-
虻蟲(去掉翅膀和腳,炒至金黃,取三十隻)
-
桃仁(炒至金黃,去皮和肚臍,取三十七粒)
-
大黃(蒸過,取三錢三字)
每劑用藥四錢,加水一盞半煎煮,煎到只剩七成,去掉藥渣,趁溫熱時服用。若血便沒有通利,可再服用。
3. 氣積
木香流氣飲。熱者。分心氣飲。(方並見諸氣類。)
白話文:
木香流氣飲:適用於因熱證而出現氣機不暢的證候。分心氣飲:適用於因心氣不暢而出現的證候。(詳細的方劑內容請參考諸氣類的條目。)
4. 水積
重者,十棗湯,治泛飲水漿,多感冷濕,胸腹脹滿。瀝洛有聲,喘急氣促,面色痿黃。
白話文:
嚴重的,可以用十棗湯。用於治療喝過多水,過度受了寒濕,胸腹脹滿,關節有聲音,呼吸急促,面色發黃的情況。
芫花(炒赤),甘遂,大戟,黑牽牛(炒,取為末)
白話文:
芫花 (炒至赤紅色),甘遂,大戟,黑牽牛 (炒過,並研成粉末)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先將紅棗十枚,煎湯一盞,調溫,再單飲棗湯送下。平旦服,病不除,明日更服加半錢。利後,糜粥自養。但服加味控涎丸尤效。(方見喘急類。)輕者,青木香丸。(方見諸疝通治類。)
白話文:
將上述各味藥等份,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公克)。先用十枚紅棗煎湯一盞,待溫熱後服用,再單獨喝下紅棗湯送藥。在天亮的時候服用,如果病情沒有好轉,第二天繼續服用,並增加半錢的藥量。藥物生效後,可以吃粥來調理身體。服用加味控涎丸更有效(處方請參照喘急類)。病情較輕的患者,可服用青木香丸(處方請參照諸疝通治類)。
5. 涎積
炒粉丸
治積聚涎塊,結於心腹之間,致令心腹刺痛,日久不愈。或乾嘔減食。
蚌粉(一兩),巴豆(七粒,去殼及膜)
白話文:
治療積聚的涎塊,積聚在心腹之間,導致心腹刺痛,長久不癒。或出現乾嘔、食量減少的症狀。
蚌粉(一兩) 巴豆(七粒,去除外殼和膜)
上二味,同炒令赤,去巴豆不用,只以醋丸其粉如梧桐子大。丈夫臍腹痛,炒茴香酒吞下二十丸。婦人血氣,炒薑酒下。敗血衝心,童子小便和當歸酒服,常服,薑酒下。
白話文:
這兩種藥材一起炒,炒到變紅,巴豆不要用。把炒好的藥粉用醋做成丸子,每個丸子的大小像梧桐子一樣。如果男性腹部疼痛,就用炒茴香酒送服二十丸。女性血氣不調,就用炒薑酒送服。如果出現敗血癥,衝擊心臟,小兒小便不通,就用當歸酒送服,經常服用,用薑酒送服。
控涎丹
空心,茶清下三七粒。(方見臂痛類。)
白話文:
空腹時,以茶水送服三七粉一粒。(詳見「臂痛」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