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5)

1. 外障

順逆生翳三十六:

翳自上而生下者為逆,自下生上者為順,逆則難治,順則易安。宜用點藥:

磨翳膏

空青(二錢),片腦(三錢),蕤仁(一兩,口含,去皮殼)

上於乳缽內研合,盛旋點之。

雞冠蜆肉三十七:

翳生在瞼內,如雞冠蜆肉,或青或黑,須翻出看之,阻礙痛楚,怕日羞明。蓋脾經先受熱,後有所傳,宜服決明散。(方見前)

瞼生風粟三十八:

兩瞼上下初生如粟米大,漸漸大如米粒,或赤或白,不甚疼痛,堅硬者,蓋肝壅瘀血所成。宜服:

消毒飲

大黃(半兩,煨),牛蒡子(一分,炒),甘草(一分),荊芥(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食後溫服。

胞肉膠凝三十九:

眼胞皮肉有似膠凝,腫高如桃李者,時時出熱淚,乃風毒所注。宜消風散及花草膏點之。(方見風科熱證類及見後。)

漏睛膿出四十:

眥頭結聚生瘡,流出膿汁,或如涎水,黏睛上下,不痛,仍無翳膜。此因心氣不寧,並風熱停留在瞼中。宜服:

白薇丸

白薇(半兩),防風,白蔟藜(去角,炒),石榴皮,羌活(各三錢)

上為末,米粉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

蟹睛疼痛四十一:

此證如大豆出黑珠上,疼痛不可忍,又名損翳。亦不可用點藥,宜服前決明散。

突起睛高四十二:

風毒流注五臟,不能消散,忽然突起,癢痛。熱極所致,宜服前瀉肝散。

風起喎偏四十三:

偏風牽引,雙目喎斜,淚出頻頻,卻無翳膜,不癢不痛。宜服消風散,用荊芥湯下。(方見風科熱證類。)

倒睫拳毛四十四:

此疾淚出涓涓,翳膜漸生,乍愈乍發,多年不安,眼皮漸急,睫倒難開,如刺刺樣痛,瞳仁不安,此乃脾受風熱。先服瀉肝散,後服:

五退散

蟬蛻(洗),蛇蛻(醋煮),荊芥,豬蹄退(一分,微炒),穿山甲(燒,存性),川烏(炮,去皮)粉草(各半兩),蠶蛻(二錢半)

上為末。鹽湯調下二錢。

風牽瞼出四十五:

上下瞼俱赤,而或翻出一瞼在外,此亦脾受風毒,宜服前五退散。若患年深,瞼內俱赤,則不可治之。

神祟疼痛四十六:

舊無根,因忽然疼痛,或如針刺,或如火炙,及太陽穴掣痛,早輕晚重。先宜求福,卻服決明散。(方見前。)

旋螺尖起四十七:

目疼痛生翳膜,尖起而赤似旋螺。宜服前通肝散,次服前決明散。

鶻眼凝睛四十八:

輪硬而不能轉側,此為鶻眼凝睛,此不可治。

轆轤轉關四十九:

此乃睛藏上下瞼,不能歸中,所以言之為轆轤也。其證亦難治,然當且服後藥。

天門冬飲子

天門冬,茺蔚子,知母(各二兩),五味子,防風(各一兩),人參,茯苓,羌活(各兩半)

白話文:

外障

  1. 順逆生翳: 翳膜從上往下長的是逆生,從下往上長的是順生。逆生難治,順生容易治癒。宜用以下點眼藥:磨翳膏(空青二錢,冰片三錢,蕤仁一兩,蕤仁需去皮殼後口含研磨)。將藥材研磨成膏狀,旋轉塗抹於患處。

  2. 雞冠蜆肉: 翳膜生長在眼瞼內,像雞冠或蜆肉,顏色青黑,需翻開眼瞼查看。伴隨疼痛、畏光。這是脾經先受熱邪,再傳至眼睛,應服用決明散(方劑見前文)。

  3. 瞼生風粟: 眼瞼上下初生如粟米大小的腫塊,漸漸增大如米粒,顏色或紅或白,疼痛不劇烈,質地堅硬,這是肝經鬱結瘀血所致。宜服用消毒飲(大黃半兩(煨),牛蒡子一分(炒),甘草一分,荊芥半兩)。

  4. 胞肉膠凝: 眼瞼皮膚像膠凝一樣腫脹,高如桃李,經常流出熱淚,這是風毒侵犯所致。宜用消風散及花草膏點眼(方劑見風科熱證類及後文)。

  5. 漏睛膿出: 眼角聚集生瘡,流出膿液,像唾液一樣黏在眼球上下,不痛,沒有翳膜。這是心氣不寧,風熱停滯在眼瞼中。宜服用白薇丸(白薇半兩,防風、白蒺藜(去角,炒)、石榴皮、羌活各三錢)。

  6. 蟹睛疼痛: 眼珠上出現如大豆般大小的黑點,疼痛難忍,也稱損翳。不宜點藥,宜服用決明散(方劑見前文)。

  7. 突起睛高: 風毒侵犯五臟,不能消散,眼球突然突出,伴隨瘙癢疼痛,是熱邪所致,宜服用瀉肝散(方劑見前文)。

  8. 風起喎偏: 偏風導致眼睛斜視,經常流淚,沒有翳膜,不癢不痛。宜服用消風散,用荊芥湯送服(方劑見風科熱證類)。

  9. 倒睫拳毛: 眼淚不斷流出,翳膜反覆發作,多年不愈,眼瞼緊繃,睫毛倒插,像針刺一樣疼痛,瞳孔不安,這是脾受風熱。先服用瀉肝散,再服用五退散(蟬蛻(洗),蛇蛻(醋煮),荊芥,豬蹄退(一分,微炒),穿山甲(燒存性),川烏(炮去皮),粉草,蠶蛻)。

  10. 風牽瞼出: 上下眼瞼都紅腫,或有一側眼瞼翻轉出來,這是脾受風毒,宜服用五退散。如果病程很長,眼瞼內都紅腫,則難以治療。

  11. 神祟疼痛: 不明原因突然眼痛,像針刺或火燒一樣,太陽穴也牽扯疼痛,早上輕晚上重。先要祈福,再服用決明散(方劑見前文)。

  12. 旋螺尖起: 眼睛疼痛,生長尖銳紅腫的翳膜,像旋螺一樣。先服用通肝散,然後服用決明散(方劑見前文)。

  13. 鶻眼凝睛: 眼珠變硬,不能轉動,這是鶻眼凝睛,難以治療。

  14. 轆轤轉關: 眼珠藏在上下眼瞼中,不能回到中間位置,像轆轤一樣。此症難治,可以服用以下藥物:天門冬飲子(天門冬,茺蔚子,知母各二兩,五味子,防風各一兩,人參,茯苓,羌活各兩半)。

(注:以上劑量單位為舊制,現代醫學不建議自行配藥服用,請諮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