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4)

1. 外障

肝臟積熱二十四:

眼先患赤痛腫疼,怕日淚澀難開,忽生翳膜腫,或初患一目不見,以致兩目齊患。此因作勞用力,肝膈熱勞,宜服:

大決明散

石決明(一兩,炒),草決明(炒),羌活,山梔子(各半兩),木賊(五錢),大黃(煨),荊芥(各一分),青葙子(炒),芍藥(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麥門冬去心煎湯調,食後服。

傷寒熱病後目昏二十五:

傷寒病安後,眼目疼痛紅腫,或食毒物過多,壅熱上衝,熱淚交流,澀痛難開,兼生翳膜,宜服前決明散,後春雪膏點之。

混睛二十六:

此候白睛先赤而後癢痛,迎風有淚,閉澀難開,或時無事,不久又發,年深則睛變成碧色,滿目如凝脂,赤絡橫赤如絲。此毒風積熱,宜服:

地黃散

生地黃(一兩),芍藥(半兩),土當歸(半錢),甘草(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食後溫服。

胬肉攀睛二十七:

此證或先赤爛多年,肝經為風熱所沖而成,或用力作勞,有傷肝氣而得。或癢或痛,自兩眥頭胬出,心氣不寧,憂慮不已,遂乃攀睛,或起筋膜,宜服:

二黃散

黃芩,大黃,防風,薄荷(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蜜少許煎,食後臨睡溫服。

定心丸

石菖薄,甘菊,枸杞子(各半兩),辰砂(二錢),遠志(一分,去心),麥門冬(一兩,去心)上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三十丸,食後,熟水下。

兩瞼黏睛二十八:

此乃爛眩風是也。雙目赤爛黏滯,經年不安,或癢或痛,宜服消風散,桑白皮煎湯調下。(方見風科熱證類,仍用驅風散洗。)

膜入水輪二十九:

此因黑珠上生瘡稍安,其痕疤不沒,侵入水輪,雖光未絕,終亦難治。

釘翳根深三十:

此因心肝滯留偏熱,致使眼疼痛生翳膜,經久其色如銀釘釘入黑睛,此證不可治。

黑翳如珠三十一:

此起在黑水上,如小黑豆,疼痛而淚出,不可用點藥,此乃腎虛受風熱而得之,宜先服羚羊角散,後服補腎丸。(方見前。)

花翳白陷三十二:

此白翳旋繞瞳仁點點如花白鱗砌者。乃因肝肺伏藏積熱,又吃熱物,遂而得之,宜膏藥點,後服前羚羊角散。

水瑕深翳三十三:

此乃黑水內橫深瑕盤,青色沉沉深入,痛楚無時,蓋五臟俱受風熱。宜服:

清涼散

蔓荊子,荊芥,苦竹葉,甘草(各半兩),山梔子(一分,去皮)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薄荷七葉煎,溫服。

玉翳浮滿三十四:

此證黑珠上乳玉色,不疼不痛,翳根不紅,不宜針割,但服前還睛散,磨翳膏點之即愈。(方見後。)

因他病後生翳三十五:

眼內他病得時漸漸不見,初則微生翳膜,後則遍睛俱白,有此者無可治矣。

白話文:

外障

肝臟積熱導致的眼疾(二十四):

眼睛先感到紅腫疼痛,怕光、眼乾澀難以睜開,突然出現翳膜腫脹,或者一開始只有一眼看不見,最後兩眼都受影響。這是因為過度勞累用力,導致肝臟和膈膜積熱所致,應服用大決明散。

大決明散組成:石決明(一兩,炒)、草決明(炒)、羌活、山梔子(各半兩)、木賊(五錢)、大黃(煨)、荊芥(各一分)、青葙子(炒)、芍藥(各五錢)。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麥門冬(去心)煎湯送服,飯後服用。

傷寒熱病後眼疾(二十五):

傷寒病痊癒後,眼睛疼痛紅腫,或者食用毒物過多,導致體內熱氣上衝,眼淚不止,眼澀疼痛難以睜開,並伴有翳膜生長,應服用大決明散,之後再用春雪膏點眼。

混濁眼疾(二十六):

眼白先發紅,之後出現癢痛,迎風流淚,眼睛乾澀難以睜開,時好時壞,時間長了,眼白會變成青綠色,整個眼睛像凝固的油脂一樣,佈滿紅色血絲。這是由於毒風積熱所致,應服用地黃散。

地黃散組成:生地黃(一兩)、芍藥(半兩)、土當歸(半錢)、甘草(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煎服,飯後溫服。

胬肉攀睛(二十七):

此症可能是眼睛先紅腫潰爛多年,肝經受風熱侵襲而導致,或者因為用力過度,損傷肝氣而引起。眼睛可能感到癢或痛,從眼角長出胬肉,患者心神不寧,憂慮不安,胬肉攀附眼球,甚至牽動筋膜,應服用二黃散。 也可用定心丸。

二黃散組成:黃芩、大黃、防風、薄荷(各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加少許蜂蜜煎服,飯後睡前溫服。

定心丸組成:石菖蒲、甘菊、枸杞子(各半兩)、辰砂(二錢)、遠志(一分,去心)、麥門冬(一兩,去心)。將藥材磨成粉末,製成蜜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溫開水送服。

雙眼瞼黏連眼疾(二十八):

這是爛眩風引起的。雙眼紅腫黏滯,多年不好,時癢時痛,應服用消風散,用桑白皮煎湯送服。(方劑見風科熱證類,也可用驅風散清洗。)

翳膜侵入水輪(二十九):

這是因為黑眼珠上生瘡後痊癒,但疤痕沒有消失,侵入水輪,雖然視力沒有完全喪失,但最終也很難治癒。

釘狀翳膜根深(三十):

這是由於心肝鬱滯,偏於積熱,導致眼睛疼痛,生長翳膜,時間久了,翳膜顏色像銀釘釘入黑眼珠一樣,這種情況無法治愈。

黑翳如珠(三十一):

黑眼珠表面長出如小黑豆一樣的翳膜,疼痛並伴有流淚,不可點藥,這是腎虛受風熱所致,應先服用羚羊角散,然後服用補腎丸。(方劑見前。)

花狀白翳(三十二):

白翳環繞瞳孔,點點斑斑,像白色的花瓣或鱗片。這是由於肝肺積熱,又食用辛辣熱物所致,應點眼膏藥,之後服用羚羊角散。

深層水樣翳膜(三十三):

黑眼珠內部有深層的青色翳膜,疼痛難忍,這是五臟俱受風熱所致。應服用清涼散。

清涼散組成:蔓荊子、荊芥、苦竹葉、甘草(各半兩)、山梔子(一分,去皮)。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加薄荷七葉煎服,溫服。

玉色翳膜(三十四):

黑眼珠表面覆蓋乳白色翳膜,不痛不癢,翳膜底部不紅,不宜針刺或手術,只需服用還睛散,並用磨翳膏點眼即可痊癒。(方劑見後。)

其他疾病後發生的翳膜(三十五):

由於其他眼疾,視力逐漸減退,最初只是輕微的翳膜,後來整個眼球都變白,這種情況無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