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回本書目錄

1. 諸痹

2. 風寒濕合痹

附子湯

治合痹,骨節疼痛,皮膚不仁,肌肉重著,四肢緩縱,腰腳痠疼。

生附子(一兩),白芍藥,官桂,甘草,白茯苓,人參(半兩),白朮(三錢)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生薑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惡甜者,減甘草一半。兼治瘦極筋脈,氣虛倦怠,遍體痠疼。

烏頭湯

治寒冷濕痹,流於經絡,攣縮不得轉側。

大烏頭,細辛,川椒,甘草,秦艽,附子,官桂,白芍藥(各七分),川獨活(一兩三錢半)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棗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理中湯

治寒濕痹,加附子、天麻四分之一。(方見霍亂類。)

黃耆酒

治風濕痹,身體頑麻,皮膚瘙癢,筋脈攣急,言語謇澀,手足不遂,時覺不仁。

黃耆(去蘆),防風(去蘆),官桂(不見火),天麻,萆薢,白芍藥,當歸(去蘆),雲母粉,白朮,茵芋葉,木香(不見火),仙靈脾,甘草,川續斷(各一兩)

上銼散,以生絹袋盛,以酒一斗浸之,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每服一盞,溫暖服之,不拘時候。常令酒氣相續為佳。

蒼耳散

治一切風濕痹,四肢拘攣。蒼耳子三兩,為散,水一升半煎,去滓,分作三服。或細末,水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吞下。

薏苡粥

治久風濕痹,補正氣,除胸中邪氣,利腸胃,消水腫,久服輕身益氣。薏苡仁一升為末,以水作粥,空心服。

白話文:

附子湯

治療因風寒濕邪結合引起的痹症,症狀包括骨頭關節疼痛、皮膚麻木不仁、肌肉沉重無力、四肢活動不靈活、腰腿痠痛。

藥材組成:生附子(一兩)、白芍藥、肉桂、甘草、茯苓、人參(半兩)、白朮(三錢)。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服用方法:每次取四錢藥材,加入兩碗水,放入七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碗半左右,去藥渣後在飯前服用。如果怕甜,可以將甘草減半。這個藥方也適用於極度消瘦、筋脈萎縮、氣虛疲倦、全身痠痛等症狀。

烏頭湯

治療寒冷潮濕引起的痹症,病邪侵入經絡,導致肢體攣縮,無法轉動身體。

藥材組成:大烏頭、細辛、川椒、甘草、秦艽、附子、肉桂、白芍藥(各七分)、川獨活(一兩三錢半)。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服用方法:每次取三錢藥材,加入一碗半水,放入兩顆紅棗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碗左右,去藥渣後在空腹飯前服用。

理中湯

治療寒濕引起的痹症,可以在原本的理中湯中加入四分之一份量的附子和天麻。(理中湯的配方在治療霍亂的章節可以找到。)

黃耆酒

治療因風濕引起的痹症,症狀包括身體麻木、皮膚搔癢、筋脈攣急、言語不清、手腳不靈活、時常感覺麻木。

藥材組成:黃耆(去除蘆頭)、防風(去除蘆頭)、肉桂(不經火烘烤)、天麻、萆薢、白芍藥、當歸(去除蘆頭)、雲母粉、白朮、茵芋葉、木香(不經火烘烤)、仙靈脾、甘草、川續斷(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放入用生絹布做成的袋子中,然後將藥袋放入一斗酒中浸泡。春天浸泡五天,夏天浸泡三天,秋天浸泡七天,冬天浸泡十天。服用方法:每次喝一小杯,溫熱服用,不限時間,最好保持藥酒的藥性持續不斷。

蒼耳散

治療各種風濕引起的痹症,症狀包括四肢僵硬。

藥材:蒼耳子三兩。

製法:將蒼耳子磨成粉末。服用方法:取蒼耳子粉末,加入一碗半水煎煮,去藥渣後分三次服用。或是將粉末用清水調成糊狀,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顆,用溫酒吞服。

薏苡粥

治療長期風濕引起的痹症,可以補益正氣、去除胸中邪氣、促進腸胃功能、消除水腫。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增強體力。

藥材:薏苡仁一升。

製法:將薏苡仁磨成粉末,然後用水煮成粥。服用方法:在空腹時服用。

3. 寒證麻痹

五積散(方見傷寒陰證類。)

白話文:

五積散(這個藥方在《傷寒論》陰證的分類中可以找到。)

4. 痰飲

茯苓湯

治支飲,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半夏(湯泡七次),赤茯苓(去皮),橘皮(各一兩),枳殼(去穰,麵炒),桔梗(去蘆),甘草(炙。各半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茯苓湯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支飲,這種病症會導致手腳麻木、嗜睡以及頭暈目眩。

藥材包含:

  • 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
  • 赤茯苓(去除外皮),
  • 橘皮(各一兩),
  • 枳殼(去除內膜,用麵粉拌炒),
  • 桔梗(去除蘆頭),
  • 甘草(炙烤過。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碗半水,以及七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七分,濾去藥渣,溫服。服藥時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