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三 (18)
卷第三 (18)
1. 風寒濕合痹
附子湯
治合痹,骨節疼痛,皮膚不仁,肌肉重著,四肢緩縱,腰腳痠疼。
白話文:
治療全身的痹症,包括骨節疼痛、皮膚感覺麻木、肌肉沉重無力、四肢痠軟無力、腰和腳疼痛。
生附子(一兩),白芍藥,官桂,甘草,白茯苓,人參(半兩),白朮(三錢)
白話文:
生附子:具有補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白芍藥: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平肝熄風、斂陰止汗的功效。
官桂:具有溫陽散寒、助陽益氣、生津止渴的功效。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
白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補脾益肺的功效。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健胃的功效。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生薑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惡甜者,減甘草一半。兼治瘦極筋脈,氣虛倦怠,遍體痠疼。
烏頭湯
治寒冷濕痹,流於經絡,攣縮不得轉側。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加上二杯水,還有七片生薑,煎煮到只剩六分的水時,去渣,在飯前服用。如果厭惡甜味,可以將甘草減少一半。還可以治療瘦到極點,筋脈虛弱而身體倦怠,全身痠痛的疾病。
烏頭湯
治療寒濕痹痛,侵犯經絡,身體蜷縮難以翻身。
大烏頭,細辛,川椒,甘草,秦艽,附子,官桂,白芍藥(各七分),川獨活(一兩三錢半)
白話文:
大烏頭、細辛、川椒、甘草、秦艽、附子、官桂、白芍藥(各 14 克),川獨活(27 克)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棗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理中湯
治寒濕痹,加附子、天麻四分之一。(方見霍亂類。)
黃耆酒
治風濕痹,身體頑麻,皮膚瘙癢,筋脈攣急,言語謇澀,手足不遂,時覺不仁。
白話文:
理中湯
用於治療因寒濕引起的痹證。如果症狀較重,可加入附子、天麻各四分之一。
每服三錢,加入一杯半水和兩顆棗子。一起煎煮至八分滿,濾去渣滓,空腹在吃飯前服用。
黃耆酒
用於治療風濕痹證,表現為身體僵硬麻木、皮膚瘙癢、筋脈抽搐、言語不便、手腳不靈活,甚至出現麻木感。
黃耆(去蘆),防風(去蘆),官桂(不見火),天麻,萆薢,白芍藥,當歸(去蘆),雲母粉,白朮,茵芋葉,木香(不見火),仙靈脾,甘草,川續斷(各一兩)
白話文:
黃耆(去除蘆頭),防風(去除蘆頭),官桂(不經過火烤),天麻,萆薢,白芍藥,當歸(去除蘆頭),雲母粉,白朮,茵芋葉,木香(不經過火烤),仙靈脾,甘草,川續斷(各一兩)
上銼散,以生絹袋盛,以酒一斗浸之,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每服一盞,溫暖服之,不拘時候。常令酒氣相續為佳。
蒼耳散
白話文:
把生藥材切碎裝進生絹袋子裡,再用一斗酒浸泡。浸泡時間依照季節而有不同。春天浸泡五日,夏季三日,秋天七日,冬天十日。每次服用一杯溫服,在任何時間皆可服用。只要讓酒氣不斷相續就是最好的。
蒼耳散
處方: 蒼耳子 五兩,炒研 白芷 五兩,去蘆 荊芥穗 五兩 辛夷 三兩,去蒂 防風 三兩
製法: 將蒼耳子、白芷、荊芥穗、辛夷、防風,共研細末。
功用: 發散風寒,解毒。
主治: 感冒、咳嗽、頭痛、鼻塞、流涕。
治一切風濕痹,四肢拘攣。蒼耳子三兩,為散,水一升半煎,去滓,分作三服。或細末,水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吞下。
薏苡粥
白話文:
治療一切風濕痹症,四肢拘攣。蒼耳子三兩,研成粉末,加水一升半煎煮,去渣,分為三份服用。或將蒼耳子研成細末,加水調成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酒送服。
治久風濕痹,補正氣,除胸中邪氣,利腸胃,消水腫,久服輕身益氣。薏苡仁一升為末,以水作粥,空心服。
白話文:
治療長期的風濕痹痛,增強身體正氣,消除胸中的邪氣,使腸胃通暢,消水腫,長期服用可以減輕身體重量並增強元氣。薏苡仁一升磨成粉末,加水煮成稀飯,空腹時服用。
2. 寒證麻痹
五積散(方見傷寒陰證類。)
白話文:
五積散(出自傷寒陰證類)
本方劑採用:
- 石膏
- 粳米
- 葛根
- 地骨皮
- 芍藥
- 甘草
具有清熱消積、益氣和胃的功效。
適用於陰證積聚,症見身熱有汗、食慾不振、舌苔白膩等。
3. 痰飲
茯苓湯
治支飲,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白話文:
治療肢體水腫,手腳麻痺,常嗜睡眩暈。
半夏(湯泡七次),赤茯苓(去皮),橘皮(各一兩),枳殼(去穰,麵炒),桔梗(去蘆),甘草(炙。各半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
半夏(用沸水浸泡七次)
-
赤茯苓(去皮)
-
橘皮(各一兩)
-
枳殼(去除果肉,用麵粉炒)
-
桔梗(去蘆頭)
-
甘草(炙甘草,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散狀,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半的水,加上七片生薑,煎至七分,去除渣滓,溫熱時服用,不限服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