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三 (13)
卷第三 (13)
1. 冷痰作
二陳湯加辣桂、生薑、烏梅煎。(方見痎瘧類。)
白話文:
二陳湯加入辣桂、生薑、烏梅煎服。(處方請參閱瘧疾類。)
2. 勞倦
秦艽鱉甲散
白話文:
秦艽鱉甲散
組成
- 秦艽 一兩
- 鱉甲 一兩
- 防風 五錢
- 桂枝 二錢
- 甘草 五錢
製法
- 取秦艽、鱉甲、防風、甘草,共研細末。
用法
- 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
功效
- 祛風勝濕,通絡止痛。
主治
- 風濕痺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
治男子、婦人血氣勞傷,四肢倦怠,肌體羸瘦,骨節煩疼,頭昏頰赤,肢體枯槁,面色痿黃,唇焦口乾,心煩熱,痰涎咳嗽,腰背引痛,乍起乍臥,夢寐不寧,神情恍惚。時有盜汗,口苦無味,不美飲食。及治山嵐瘴氣,寒熱往來。並能治之。
白話文:
用來治療男女血氣勞損,四肢疲倦,身體瘦弱,骨節疼痛,頭暈臉紅,肢體枯瘦,面色萎黃,嘴脣乾裂口乾,心煩熱,痰液咳嗽,腰背疼痛,忽而起忽而睡,夢魘不止,神志恍惚。時有盜汗,口苦無味,不喜歡飲食。以及治療山林瘴氣,寒熱交替。都能治療。
荊芥(去梗,一兩),貝母(去心,一兩),白芷(半兩),山藥,天仙藤,前胡(去蘆。各一兩)羌活,肉桂(各半兩),鱉甲(去裙,醋炙),陳皮(去白),秦艽(去蘆,洗)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荊芥(去除莖梗,一兩),貝母(去除中心,一兩),白芷(半兩),山藥,天仙藤,前胡(去除蘆葦,各一兩)羌活,肉桂(各半兩),鱉甲(去除裙邊,以醋炙烤),陳皮(去除白色部分),秦艽(去除蘆葦,清洗)甘草(炙烤,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同煎至八分,稍熱服,不拘時。酒調亦得。常服養氣調血,解倦怠。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杯水和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八分滿,稍微熱一點服用,不拘泥於時間。也可以用酒調和服用。經常服用可以養氣調血,解除疲倦和怠惰。
3. 虛損證
十補湯
白話文:
十補湯
組成:
人參、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白芷、甘草、生薑、大棗、桂枝
功效:
益氣補血,溫陽散寒,健脾益胃,益氣活血,調理婦科
適應症:
氣血虛弱,面色蒼白,手腳冰冷,乏力,腹痛腹瀉,月經不調,痛經
加半夏、秦艽、肉桂,每服各半錢。(方見虛損類。)
白話文:
加入半夏、秦艽和肉桂,每服各半錢。(詳細處方請參照虛損類。)
4. 風證
烏藥順氣散(方見風科虛證類。)
五靈脂散
治臂胛痛。
白話文:
烏藥順氣散:(此方見於《風科虛證類》)
五靈脂散:
用於治療肩胛疼痛。
五靈脂,荊芥穗,防風,羌活,獨活,甘草節,穿山甲,骨碎補,草烏(各五錢),麝(少許)
白話文:
五靈脂、荊芥穗、防風、羌活、獨活、甘草節、穿山甲、骨碎補、草烏(各五錢),麝香(少許)。
上為末。用溫酒調下,臨睡服。如渾身損痛,加沒藥、木香,酒調,空心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溫酒調和,在睡覺前服用。如果全身疼痛,可以添加沒藥、木香,用酒調和,空腹服用。
5. 寒證
五積散和敗毒散
白話文:
因飲食不節或情志不暢,導致氣血不暢,積聚在體內,形成堅實的腫塊。症狀包括胸悶痞滿、下腹疼痛難產、脹痛堅結、腫脹積聚。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止癢。
加川牛膝、木瓜、蔥白。(方見傷寒陰證及陽證類。)
白話文:
加入川牛膝、木瓜和蔥白。這藥方可以在傷寒陰證和陽證的書籍中找到。
6. 濕證
活絡湯治風濕臂痛,諸藥不效。
白話文:
活絡湯治療風濕引起的胳膊疼痛,其他藥物無效。
白朮(薄切,一兩),當歸(淨洗,薄切,干稱),獨活(淨洗),羌活(淨洗,去蘆,切,干),甘草(炙),川芎(各半兩)
白話文:
白朮(切成薄片,一兩),當歸(清洗乾淨,切成薄片,乾燥後稱重),獨活(清洗乾淨),羌活(清洗乾淨,去掉蘆頭,切片,乾燥後稱重),甘草(炙),川芎(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薑五片,慢火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合滓,不拘時候。一方用蒼朮切炒,川白芷各二兩,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效。
白話文:
上銼散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三大錢的藥粉,加水一盞半,放五片薑,用慢火煎到剩一盞的量,去渣滓後溫熱服用。可以和藥渣一起服用,不受時間限制。另一種服用方法是將蒼朮切碎後炒至微黃,川白芷各二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調和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