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6)

1. 口瘡

瀉心湯

治血盛將養過溫,心有客熱,熏發於上焦,遂成瘡。

上用黃連一兩去須,或加腦子、麝香、硼砂為末。每服一字,溫水臨臥服。

連翹飲

治心肺有熱,瘡發斑駁如丹,身體有熱,或熱煮大粟與食亦佳。(方見疹瘡類。)

洗心散

治心熱煩渴,作成口瘡。每用一字,乾摻兒口中,咽吃亦無妨。乳母同服尤妙。(方見大方科積熱類。)

敷藥治滿口瘡爛。黃丹一兩、好蜜一兩、瓦盞盛,甑上蒸一炊久,取出,以鵝翎刷瘡上,效。

貼藥

吳茱萸末,醋調貼兩腳心,移夜即愈。藥性雖熱,能引熱就下,至良。

又方

天南星、密陀僧為末。(治口瘡不能吮乳,酷調貼兩手心,效即洗去。背熱加薄荷水試口內)

又方

生硫黃為末,新汲水調貼手心,腳心,效即洗去。

白話文:

口瘡

瀉心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血氣過於旺盛,加上調養過於溫補,導致心臟有外來的熱邪,熱氣向上蒸騰到上焦部位,於是形成口瘡的狀況。

可以使用黃連一兩,去掉鬚根,磨成粉末。可以加入少許冰片、麝香、硼砂。每次服用一字(古代劑量單位),用溫水在睡前服用。

連翹飲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心肺有熱,導致口瘡發作,呈現斑駁像丹砂一樣的紅色,身體發熱。或者用熱水煮大粟米給病人吃,也有幫助。(這個方子在治療疹瘡的章節有詳細說明。)

洗心散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心熱煩躁、口渴,引起的口瘡。每次取一字(古代劑量單位),直接灑在小孩口中,讓其慢慢吞嚥也沒關係。如果哺乳的母親也同時服用,效果更好。(這個方子在雜病科積熱類有詳細說明。)

敷藥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滿口潰爛的口瘡。使用黃丹一兩,加上好蜂蜜一兩,放在瓦製的小碗中,隔水蒸煮一段時間,取出後用鵝毛刷塗在潰爛處,效果很好。

貼藥

將吳茱萸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敷貼在兩個腳底中心,隔夜就能痊癒。藥性雖然偏熱,但是可以引導熱氣向下走,效果很好。

又一方

將天南星、密陀僧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敷貼在兩手掌心(治療口瘡導致無法吸吮乳汁的狀況),有效就洗掉。如果背部發熱,可以用薄荷水試擦口內。

又一方

將生硫磺磨成粉末,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調和後敷貼在手心和腳心,有效就洗掉。

2. 軟癤

豬頭散

治軟癤愈而再作,用野蜂房一二個,燒灰存性,以巴豆三七粒去殼,煎清油三二沸,去巴豆,以油調藥敷,立效。白礬枯為末,清油調敷,亦效。(此藥有驗,人以豬頭為謝,遂名之。)

又方

大枳殼一枚,去穰令空,地上磨令口平,以稠麵糊搽四唇,沾在癤上,自破,膿溜出盡,更無瘢痕。

又方

治軟癤屢安再作者。

上用桑螵蛸燒炙存性,以清油調敷。

又方

雞抱卵殼燒灰存性,為末,入輕粉少許,清油調敷。此物難得,只以雞子抱蛻殼,如上法用亦可。

斂瘡口方

白芨,赤石脂(各一錢,研),當歸(三錢,去蘆),龍骨(少許,研)

上為細末,乾摻。

白話文:

豬頭散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軟癤,如果軟癤好了又復發,可以用一到兩個野生蜂巢燒成灰,保留藥性,然後取三到七粒巴豆,去除外殼,用清油煎煮兩三次,去掉巴豆,再用油調和蜂巢灰塗抹在患處,效果很快。也可以用燒枯的白礬磨成粉末,用清油調和塗抹,也有效。(這個藥方很靈驗,有人用豬頭來答謝,因此就用「豬頭」來命名。)

又一方

取一個大枳殼,挖空去除裡面的瓤,在地上磨平開口,用濃稠的麵糊塗抹在開口四周,然後貼在軟癤上,軟癤會自行破裂,膿液流盡,並且不會留下疤痕。

又一方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軟癤經常癒合又復發的情況。

將桑螵蛸燒烤後保留藥性,然後用清油調和塗抹。

又一方

把母雞孵蛋後留下的蛋殼燒成灰,保留藥性,磨成粉末,加入少許輕粉,用清油調和塗抹。這個東西比較難取得,如果沒有,可以用雞蛋孵化後蛻下的蛋殼,也用同樣的方法使用。

收斂瘡口藥方

白芨、赤石脂(各一錢,磨成粉末)、當歸(三錢,去除根部)、龍骨(少許,磨成粉末)。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直接撒在傷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