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1)

1. 脫肛

釣腸丸

治大腸虛寒,或因服涼藥過度,或久痢後臟寒所致。丸如粟米大。大者細嚼胡桃酒送下,小者木香湯下。(方見大方科諸痔類。)

栝蔞丸

治初病脫肛,鼻梁青脈,唇白,齒根焦黃,久病兩頰光,眉赤唇焦,多啼哭。黃栝蔞(一個),白礬(半兩)

上將白礬入栝蔞內固濟,火煅,為末,米糊丸。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痢頻脫肛黑色生殼方

上用巴豆殼燒灰,芭蕉自然汁煮,入朴硝少許,洗軟,用真清油點三滴,放三角,白礬煅過研爛,真龍骨少許同研,摻肛頭,用芭蕉葉托上,勿令便去,出入令大兒抱定。

龍骨散

治大腸虛,肛門出。

龍骨,訶子肉(炒。各二錢半),沒石子(大者,二枚),罌粟殼(去頰,醋炙),赤石脂(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洗方

香附子、荊芥、皂角,煎水洗。

又方

以蔥湯洗令軟,用芭蕉葉托上。

又方

五倍子,朴硝,大腹皮煎水洗,以赤石脂末摻在芭蕉葉上,托入。

貼方

蓖麻子四十九粒,研爛,水調作餅子,貼囟頂上,收上,立有效。

水聖散子

治脫肛不收。

上用浮萍草不以多少,杵為細末,干貼患處。

紫蕺膏

治臟熱肛門脫出。

上用紫蕺一大握,又以魚腥草擂爛如泥,先用朴硝水洗,摻肛門,用芭蕉托入,卻用藥於臀下貼坐,自然致入。

又方

用新磚一片燒紅,以醋燒之,氣上即用腳布疊數重壓定,使熱氣上透,不可過熱,令病者以臀坐於布上,如覺布溫,逐旋減之,以常得溫熱為度。

灸法

頂上旋毛中三壯,即入。又灸尾翠骨三壯。又灸臍中隨年壯。

白話文:

釣腸丸

適用於治療因大腸虛寒,或者因為過度服用寒涼藥物,或是長期腹瀉後導致的臟腑虛寒所引起的脫肛。藥丸像小米粒那麼大。較大的藥丸可以仔細咀嚼後用核桃酒送服,較小的藥丸則用木香湯送服。(藥方在外科的痔瘡類中可以找到。)

栝蔞丸

適用於治療剛發病的脫肛,症狀表現為鼻樑有青筋,嘴唇蒼白,牙齦焦黃,久病則兩頰光滑,眉毛發紅,嘴唇乾焦,且經常啼哭。使用黃栝蔞一個,白礬半兩。將白礬塞入栝蔞中固定好,用火煅燒,然後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三十粒,用米湯送服。

痢頻脫肛黑色生殼方

使用巴豆殼燒成灰,用芭蕉自然汁煮過,加入少量朴硝,用來清洗脫肛處使其軟化,然後用真清油滴三滴在三角處,再將煅燒過的白礬研成粉末,加入少量真龍骨一同研磨,撒在肛門頭,用芭蕉葉托住,不要讓糞便排出,讓大孩子抱住患兒。

龍骨散

適用於治療大腸虛弱,導致肛門脫出。藥材包括龍骨、炒過的訶子肉各二錢半,較大的沒食子兩個,醋炙過的罌粟殼(去除頰部)和赤石脂各二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調服。

洗方

用香附子、荊芥、皂角煎水清洗患處。

又方

用蔥湯清洗患處使其軟化,然後用芭蕉葉托住。

又方

用五倍子、朴硝、大腹皮煎水清洗患處,然後將赤石脂粉末撒在芭蕉葉上,托住肛門。

貼方

將四十九粒蓖麻子研磨爛,用水調成餅狀,貼在頭頂的囟門上,能夠幫助脫出的肛門收回,效果很好。

水聖散子

適用於治療脫肛不收縮的情況。用浮萍草,不論多少,搗成細末,直接乾敷在患處。

紫蕺膏

適用於治療因臟腑熱導致的肛門脫出。使用一大把紫蕺,同時將魚腥草搗爛成泥,先用朴硝水清洗患處,然後將藥泥敷在肛門上,用芭蕉葉托住,再將藥敷在臀部下方,坐下,肛門自然會收回。

又方

將一片新磚燒紅,用醋澆在磚上,待熱氣上升時,用數層布疊好壓住磚,讓熱氣透到布上,但不要太熱,讓患者臀部坐在布上,如果覺得布太熱就逐漸減少布的層數,以保持溫熱為度。

灸法

在頭頂旋毛中心灸三壯,可幫助收肛。在尾椎骨處灸三壯。在肚臍上按照年齡灸相應的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