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二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1)

1. 養性序

夫養性者,欲所習以成性,性自為善,不習無不利也。性既自善,內外百病自然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經也。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故養性者,不但餌藥餐霞,其在兼於百行,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充,雖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故老子曰:善攝生者,陸行不遇虎兕。此則道德之佑也,豈假服餌而祈遐年哉!聖人所以製藥餌者,以救過行之人也。

白話文:

養性的人,想要通過學習來養成好習慣,習慣自然會變得良好,不學習就不會產生不利的情況。習慣一旦良好,內外百病自然不會產生,禍亂災害也沒有機會產生,這就是養性的重要法則。善於養性的人,就是預防疾病的發生,這就是養性的意義。所以,養性不僅是吃藥喝藥,還在於兼修各種行為,各種行為都能做到圓滿,即使不吃藥,也能延年益壽。德行不圓滿,即使吃了玉液金丹,也不可能延長壽命。所以老子說:善於養生的人,走路不會遇到老虎和犀牛。這就是道德的庇佑,哪裡需要依靠吃藥來祈求長壽呢!聖人之所以制訂藥方,是為了拯救行為過度的人。

故愚者拘病歷年而不修一行,纏痾沒齒終無悔心。嵇康曰:養性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無於胸中,則信順日躋,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

白話文:

所以愚昧的人因病痛而在牀上長年臥倒,而不去參加工作,纏綿病榻直至死去,始終沒有後悔之意。嵇康說:養性有五難,名利不去而沒法讓自己沒有一身慾望,這是第一難;喜怒不除而沒辦法排除喜怒哀樂的感情,這是第二難;聲色不去而沒辦法不去追求身外榮華和世間的浮華,這是第三難;滋味不絕而沒辦法斷絕口腹的美味,這是第四難;神慮精散而不能讓心神、意念集中統一,這是第五難。這五種毛病不能排除,即使是心裡面想長生不老,口中念誦一些至理名言,咀嚼那些聖賢的言論,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也難以改變其放蕩的行為,不能不夭折而死。這五種毛病都不在胸懷之中,那麼,就能日漸增長對道德的信仰,道德修養日益完滿,不祈求有福就能得到幸福,不求長壽就能自己延長壽命,這就是養生的根本大法。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至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代異耶,將人失之耶?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常節,起居有常度,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則不然,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說:「我聽說上古時代的人,都活到一百多歲,而且動作不衰老。現在的人,到了五十歲就動作衰老。這是時代不同還是人的問題呢?」

岐伯回答:「上古時代的人,懂得養生之道。他們按照陰陽變化、四時變化調整生活,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不妄動勞累,所以形體和精神都健康,能夠活到一百多歲。而現在的人則不然,他們把酒當水喝,把放縱當常態,醉酒後行房,耗散精氣,不節慾,不調節自己的精神,只顧一時的快樂,違背養生的規律,作息沒有節制,所以到了五十歲就衰老了。」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為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人之壽夭,在於撙節,若消息得所,則長生不死,恣其情欲,則命同朝露也。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也。年六十而陰痿,氣力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

白話文:

在遠古時代,聖賢們傳授給人們的生活準則,都是為了使他們能夠避開邪惡和不正當的風氣。他們教導人們要清心寡慾,無拘無束,這樣真氣才能順暢運行,精神才能內守,疾病也就無從產生了。因此,人的壽命長短取決於個人的修養和節制。如果能夠適當地調養身體,就可以長生不老;如果放縱情慾,則生命就像早晨的露水,很快就消逝了。人到了四十歲,陰氣就減弱了一半,身體機能開始衰退。五十歲時,身體沉重,耳聰目明不如從前。六十歲時,陰陽倒錯,氣力大減,九竅不通,下虛上實,涕泗俱下。所以說,懂得養生之道的人身體強健,不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就會衰老。

仲長統曰:王侯之宮,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妾數百,晝則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則房室輸其血氣,耳聽淫聲,目樂邪色,燕內不出,遊處不返,王公得之於上,豪家馳之於下。及至生產不時,子育太早,或童儒而擅氣,或疾病而構精,精氣簿惡,血脈不充。

白話文:

ERROR

既出胞臟,養護無法,又蒸之以綿纊,爍之以五味,胎傷孩病而脆,未及堅剛,復縱情欲,重重相生,病病相孕,國無良醫,醫無審術,奸佐其間,過謬常有,會不一疾,莫能自免,今少百歲之人者,豈非所習不純正也。

白話文:

兒童甫出胞胎,由於養育不當,又用精美的絲綿包裹,用五味的食物餵養,以致胎傷,小孩的體質虛弱,還未長得健壯,就縱情於聲色犬馬,於是病患層出不窮,互相纏繞,國家沒有良醫,醫生也沒有高明的醫術,而且奸詐的人在其中作祟,所以醫療上常有過失。一旦患病,沒有人能夠倖免,現在百歲老人很少,難道不是因為他們的日常養生習慣不正確的緣故嗎?

抱朴子曰:或問所謂傷之者,豈色欲之門乎?答曰:亦何獨斯哉。然長生之要,其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除病,其次不以自伐。若年當少壯,而知還陰丹以補髓,採七益於長俗(一作谷。)者,不服藥物,不失一二百歲也,但不得仙耳。

白話文:

抱朴子說:「有人問:所謂傷害精元的,難道是色慾之門嗎?」我回答說:「又何止是這一項呢?然而,長生的訣竅,就在房中術。上等的人懂得房中術,可以延年益壽、祛病除疾;其次的人不以此自誇。如果在年富力強的時候,知道將煉精補髓,採補七情益於體質的人,縱使不服用藥物,也能活到一、二百歲,只是不能成仙而已。

不得其術,古人方之於凌抔以盛湯,羽苞之蓄火,又且才所不逮而強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深憂重恚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喜樂過度傷也,久談言笑傷也,寢息失時傷也,挽弓引弩傷也,沈醉嘔吐傷也,飽食即臥傷也,跳走喘乏傷也,歡呼哭泣傷也,陰陽不交傷也。積傷至盡,盡則早亡,盡則非道也。

白話文:

不懂得養生之道,就像用簸箕盛湯,用鳥巢貯火。另外,勉強動用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力量,也會造成傷害。力量承受不了,勉強舉起重物也會造成傷害。憂傷過度,憤恨不平也會造成傷害。悲哀過度,憔悴過度也會造成傷害。喜樂過度也會造成傷害。長時間的談笑也會造成傷害。睡眠和休息的時間不規律也會造成傷害。拉弓射箭也會造成傷害。沉迷於醉酒嘔吐也會造成傷害。吃飽飯就睡覺也會造成傷害。跳跑導致呼吸急促也會造成傷害。歡呼或哭泣也會造成傷害。男女房事不節制也會造成傷害。積累的傷害到了極限,就會早死,這不是養生之道。

是以養性之士,唾不至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久處,立不到疲,臥不至懻。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欲極飢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欲過多。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癖。不欲甚勞,不欲甚佚。不欲流汗,不欲多唾,不欲奔走車馬,不欲極目遠望。

白話文:

因此修養身心的人,吐唾沫不會很遠,走路不快不疾,耳朵聽而不聞,眼睛視而不見,坐著不會太久,站著不會很累,睡覺不會太沉。天涼就穿衣服,覺得熱就脫衣服。不要等到很餓才吃,吃飯不要過飽。不要等到很渴才喝水,喝水不要太多,吃了太多食物就會積聚,喝了太多水就會生痰,不要太累,也不要太閒。不要流汗,也不要太多唾液,不要騎車或坐車,不要極目遠眺。

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飲酒當風,不欲數數沐浴,不欲廣志遠願,不得規造異巧。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不欲露臥星月,不欲眠中用扇。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不欲冒之。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則傷脾,苦多則傷肺,辛多則傷肝,咸多則傷心,甘多則傷腎,此五味克五臟,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傷者,亦不即覺也,謂久則損壽耳。

白話文:

不要過度食用生冷食物,不要在風口處飲酒,不要經常洗澡,不要有廣泛的志向和遠大的願望,不要規規矩矩地製作奇異的工藝品。冬天不要過度溫暖,夏天不要過度涼爽。不要在星空下睡覺,不要在睡覺時使用扇子。大寒、大熱、大風、大霧,都不要冒險。五味不要偏食太多,酸多則傷脾,苦多則傷肺,辛多則傷肝,鹹多則傷心,甘多則傷腎,這是五味剋制五臟,五行自然規律。凡是說傷及的,也不是立即可感覺到,而是說久而久之會損害壽命。

是以善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制,調利筋骨有偃仰之方,祛疾閉邪有吐納之術,流行榮衛有補瀉之法,節宣勞佚有與奪之要。忍怒以全陰,抑喜以養陽。然後先服草木以救虧缺,後服金丹以定無窮,養性之理盡於此矣。

白話文:

所以擅長保養身體的人,睡眠和起牀都有四季早晚的規律,起居飲食有適宜和的常規,調節筋骨有舒展屈伸的方法,祛除疾病、阻止邪氣有吐納之術,運行氣血有補益和瀉化的辦法,節制勞逸有增加和減少的要求。抑制憤怒以保全陰氣,抑制喜悅以保養陽氣。然後先服用草藥以彌補不足,後服金丹以奠定長壽無窮的根基,養護身心的道理全在這裏了。

皇甫隆令曰:常聞道人蒯京,已年一百七十八而甚丁壯,言人當朝朝服食玉泉琢齒,使人丁壯有顏色,去三蟲而堅齒。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滿口乃吞之,琢齒二七遍,如此者名曰練精。

白話文:

皇甫隆令說:我經常聽說道士蒯京,已經一百七十八歲了,卻依然非常健壯。他說,人應該每天早晨服用玉泉並且用玉泉磨牙,這樣就能使人健壯有光澤,驅除體內的寄生蟲,並使牙齒堅固。玉泉指的是嘴裡的唾液。每天早上起牀後,早早漱口,讓嘴裡充滿唾液後吞下,用唾液磨牙二七次,這樣做的話 называется練精(鍛鍊精氣)。

嵇康曰:穰歲多病,饑年少疾。信哉不虛。是以關中土地,俗好儉嗇,廚膳餚饈,不過菹醬而已,其人少病而壽。江南嶺表,其處饒足,海陸鮭餚,無所不備,土俗多疾而人早夭。北方仕子,遊宦至彼,遇其豐贍以為福佑所臻,是以尊卑長幼恣口食啖,夜長醉飽,四體熱悶,赤露眠臥,宿食不消,未逾期月,大小皆病。

白話文:

嵇康說:豐收的年歲疾病多,飢荒的年歲疾病少。這話一點也不假。因此關中的土地,那裡的人民喜歡節儉,廚房裡的食物不過是醃製的蔬菜和醬汁而已,那裡的人少病而且長壽。江南嶺表,那裡物產豐富,海陸的美味佳餚,什麼都有,那裡的人多病而且短命。北方人到那裡做官,遇到那裡豐裕的生活以為是福氣,於是無論男女老少都放縱飲食,夜裡長醉飽食,四肢燥熱煩悶,赤裸著身子睡覺,宿食不消,還不到一個月,無論大人小孩都生病了。

或患腳氣、脹滿、霍亂,或寒熱、瘧痢、惡核、疔腫,或癰疽、痔漏,或偏風、猥退,不知醫療,以至於死,凡如此者,比肩皆是,惟云不習水土,都不知病之所由,靜言思之,可為太息也。學者先須識此,以自誡慎。

白話文:

或有患腳氣、脹滿、霍亂,或寒熱、瘧疾、惡毒的腫塊、疔瘡,或癰疽、痔漏,或偏頭痛、抽筋等病,卻不懂得醫治,以至於死亡,凡是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只說是不適應水土,都不知道病因出在哪裡,靜靜地想想,倒也令人感嘆。學醫的人首先要認識到這種情況,以自警慎。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位,猶宮室也。四肢之別,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官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知治身則能治國也。夫受其民所以安其國,惜其氣所以全其身。民散則國亡,氣竭則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全也,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不追於既逝之後,夫人難養而易危也,氣難清而易濁也。故能審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氣。

白話文:

抱朴子說:「人體的內部就像一個小國家,胸腹就好比宮殿和房舍,四肢就像邊疆和境地,骨節就像百官,神是君王,血是臣子,氣是人民,懂得治理好身體就能夠治理好國家。君王善待人民才能安邦定國,珍惜自己的氣血才能保全身體。人民散失國家就會滅亡,氣血耗盡人就會死亡,死人是無法復活,滅亡的國家也無法復原,因此賢能的人能消除尚未發生的禍患,醫治尚未發生的疾病,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就做好預防,而不等到事情發生了才後悔。人的身體很難保養,卻很容易生病;人的氣血很難保持清正,卻很容易濁亂。所以能夠明辨威嚴和恩德才能保全社稷,割捨嗜好和慾望才能固護血氣。」

然後真一存焉,三一守焉,百病卻焉,年壽延焉。

白話文:

一心守真,三魂歸一,百病消散,壽命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