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九 (2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 (23)

1. 瘤贅

南星膏

治皮膚頭面上瘡瘤,大者如拳,小者如粟,或軟或硬,不疼不痛,宜服,可以輒用。

白話文:

南星膏

適用於皮膚頭面部的瘡瘤,大的像拳頭,小的像粟米,或軟或硬,不痛不癢。適合服用,可以臨時使用。

上用大南星一枚,細研稠黏,用米醋五七滴為膏。如無生者,用乾者為末,醋調如膏。先將小針刺病處,令氣透,卻以藥膏攤紙上,象瘤大小貼之。

白話文:

  1. 準備一枚大南星,研磨成細粉, 加入五至七滴米醋,攪拌成糊狀。

  2. 如果沒有新鮮的大南星,可以使用乾的大南星,研磨成細粉,再用醋調成糊狀。

  3. 先用小針刺破患處,讓氣透出來,然後將藥膏攤平在紙上,依腫瘤的大小貼敷患處。

治小瘤方

先用甘草煎膏,筆蘸妝瘤旁四圍,干後復妝,凡三次,然後以藥。

白話文:

先使用甘草煎膏,用筆蘸取塗抹腫瘤旁的四周,待乾燥後再塗,重複三次,然後再使用藥物。

白話文:

  • 大戟:

  • 性味:辛、甘、微溫。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瀉下攻積,逐水破痰,消腫止痛。

  • 臨牀應用:

  • 瀉下攻積:用於實證積滯,便祕腹脹,大便不通。

  • 逐水破痰:用於痰飲水腫,胸悶氣喘,咳嗽痰多。

  • 消腫止痛:用於瘡瘍腫痛,跌打損傷,疼痛腫脹。

  • 芫花:

  • 性味:辛、溫,有毒。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瀉下逐水,攻積化痰,消腫止痛。

  • 臨牀應用:

  • 瀉下逐水:用於水腫脹滿,小便不利,大便不通。

  • 攻積化痰:用於痰飲積滯,胸悶氣喘,咳嗽痰多。

  • 消腫止痛:用於瘡瘍腫痛,跌打損傷,疼痛腫脹。

  • 甘遂:

  • 性味:辛、苦、微寒,有毒。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瀉下積滯,逐水破痰,消積止痛。

  • 臨牀應用:

  • 瀉下積滯:用於實證積滯,便祕腹脹,大便不通。

  • 逐水破痰:用於痰飲水腫,胸悶氣喘,咳嗽痰多。

  • 消積止痛:用於食積腹痛,腹脹腹痛,疼痛腫脹。

上為末,米醋調,別筆妝敷其中,不得近著甘草處。次日縮小,又以甘草膏妝小暈三次。中間仍用大戟、芫花、甘遂如前法,自然焦縮。凡骨瘤、肉瘤、膿瘤、血瘤、石瘤皆不可決,惟脂瘤決去其脂粉則愈。(蓋六種瘤瘡,肉瘤尤不可治,治則殺人。)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米醋調和,在腫瘤的周圍敷上一圈,不要接觸到甘草塗抹的地方。第二天腫瘤會縮小,再用甘草膏塗抹腫瘤周圍三次。中間仍然使用大戟、芫花、甘遂等藥材,按照先前的治療方法,自然就會將腫瘤焦化縮小。所有的瘤瘡,像是骨瘤、肉瘤、膿瘤、血瘤、石瘤等都不能切開,只有脂瘤切開後將裡面的脂粉取出才能治癒。(因為六種瘤瘡中,肉瘤最難治癒,治療反而會害死病人。)

蠟礬丸

治同上。(方見前。)

系瘤法

白話文:

治療同前。(方子見前。)

系瘤法

兼去鼠奶痔,奇藥也。芫花根淨洗帶濕,不得犯鐵器,於木石器中搗取汁。用線一條,浸半日或一宿,以線系瘤,經宿即落。如未落,再換線,不過兩次自落。後以龍骨訶子末敷,瘡口即合。系鼠奶痔,依上法,累用立效。如無根,只用花泡濃水浸線。

白話文:

這也是治療鼠奶痔的奇藥。取芫花根清洗乾淨並保持濕潤,不可沾染到鐵器,在木頭或石器的容器中搗碎取汁。用一條線浸泡在汁液中半日或一夜,然後用線繫住痔瘡,過一夜痔瘡就會脫落。如果沒有脫落,再換一條線,一般不超過兩次就會自然脫落。之後用龍骨和訶子末敷在瘡口上,瘡口就會癒合。治療鼠奶痔,按照上面的方法,重複使用就能立竿見影。如果沒有芫花根,可以用芫花泡濃水浸泡線。

黃丹末

治鼻渣贅子,及面上雀兒斑。

黃丹,硇砂巴豆(去油),餅藥(各二錢)

白話文:

治療鼻子上的凸起小肉芽,以及臉上的黑斑。

黃丹、硇砂、巴豆(去除油脂)、餅藥(各二錢)

上為末,入生礦石灰末一匕,雞子清調勻。酒渣用鵝翎刷上,雀兒斑竹針刺破,挑藥點之,才覺痛及微腫,可洗去。

白話文:

將以上藥物研成末,加入一勺生石灰末和雞蛋清,攪拌均勻。用鵝毛刷將藥膏塗抹在酒糟鼻上,用雀斑竹針刺破,挑取藥物點在刺破處。感覺到疼痛和輕微腫脹時,即可清洗乾淨。

2. 疔瘡

秘方

治疔瘡。

白話文:

治療疔瘡。

防風細辛甘草節,白殭蠶,青皮黃連羌活獨活蟬蛻赤芍藥(各平兩分)

白話文:

防風、細辛、甘草節、白殭蠶、青皮、黃連、羌活、獨活、蟬蛻、赤芍藥(各八公克)

上銼微末,服五錢。先將一服入澤蘭葉少許,姜一兩,同擂爛,熱酒和服。後用酒水各半盞,生薑三片煎服。病勢退減後,再入大黃少許煎服下一兩,洗湯去餘毒。更用白梅蒼耳子研爛,貼瘡上,拔去根腳。此方以藥味觀之,甚若不疾,然有效驗速,累試之。

白話文:

拿藥材磨成很細的粉末,一次服用五錢重。先將一帖藥方放入澤蘭葉少許,生薑一兩,一起搗爛,用熱酒和著服用。隨後用酒水各半杯,生薑三片煎服。病勢減輕後,再放入少許大黃煎服一兩,用洗湯清除殘餘毒素。再用白梅、蒼耳子研成糊狀,敷在瘡上,拔出瘡根。從藥方的成分來看,似乎緩和不急,但效果顯著迅速,試驗過很多次。

秘方

治魚臍疔瘡。

白話文:

治療肚臍周圍的疔瘡。

絲瓜葉(即絲瓜葉),連須蔥,韭菜

白話文:

絲瓜葉、蔥連同蔥鬚、韭菜

上同入石缽內,搗爛如泥,以酒和服。滓貼腋下,如病在左手貼左腋下,右手貼右腋。在左足貼左胯,右足貼右胯。如在中間,貼心臍。並用布帛包住,候肉下紅絲處皆白,則可為安。如有潮熱,亦用此法,卻令人抱住,恐其顫倒,倒則難救矣。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物全都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把藥滓敷在腋下,如果病在左手上,就敷在左腋下,如果病在右手上,就敷在右腋下。如果病在左腳上,就敷在左胯骨上,如果病在右腳上,就敷在右胯骨上。如果病在中間,就敷在肚臍上。用布巾包好,等到肉有紅絲的地方都變白了,就可以安眠了。如果有潮熱的症狀,也用這個方法,但要讓人抱著,防止其顫抖倒下,倒下就難以救治了。

酒煎散

治疔瘡。

白話文:

【酒煎散】

治療疔瘡。

赤烏桕根,水柳根水楊梅根,蔥頭根,紅內消,香白芷(各等分)

白話文:

赤烏桕根、水柳根、水楊梅根、蔥頭根、紅內消、香白芷(等量)

上各為銼散,酒煎,旋入通明雄黃,研爛同服。如瀉時,瘡勢略退時,只吃此藥。若不瀉,再服通利藥。

白話文:

將上列各藥物研成散劑,用酒煎服,旋即加入搗碎的明雄黃,研磨後一起服用。如果腹瀉,瘡勢略有好轉,只需要服用此藥。如果沒有腹瀉,再服用通利藥物。

通利藥

黑牽牛(炒,一兩),巴豆(十五個,去油),大黃(五錢,生用)

白話文:

黑牽牛(炒熟,一份)

巴豆(十五粒,去除油份)

大黃(五錢,生用)

上為末,米糊丸如綠豆大。初服七丸,次五丸,第三服三丸。如瀉不止,吃白米粥,及冷水洗五心。如一服即瀉,住服。量人虛實與服,如人盛,服前二藥通,再服後藥,人十分實者。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米糊丸的大小如同綠豆。開始服用時服用七丸,第二次服用五丸,第三次服用三丸。如果腹瀉不止,請食用白米粥,並用冷水清洗五心。如果服用一次就腹瀉,請停止服用。根據人的體質狀況服用,如果體質強壯,先服用前兩種藥使之通暢,再服用後一種藥。如果體質非常強壯的人。

大通藥

芫花,巴豆,大黃,荊芥(各等分。生用)

上銼散,白水煎一沸,便濾過,空心服。可留藥滓,再煎效。若要瀉住。再服一服便住。

連翹散

瀉後用此。

白話文:

大通藥

芫花、巴豆、大黃、荊芥(各等分,生用)

將以上藥材搗碎煎煮,煮沸後過濾,空腹服用。藥渣可留作下次煎煮。

如果想要止瀉,再服一劑即可止瀉。

連翹散

瀉後服用此藥方。

連翹當歸尾,羌活,獨活,防風,赤芍藥,小赤豆(各五錢),大黃(二錢),木香蕪荑,慈菇,薄荷,紅內消,杜白芷,升麻甘草,忍冬草(各三錢)

白話文:

連翹、當歸尾、羌活、獨活、防風、赤芍藥、小赤豆(各20克),大黃(8克),木香、蕪荑、慈菇、薄荷、紅內消、杜白芷、升麻、甘草、忍冬草(各12克)。

若潮不退,加黃芩梔子仁各三錢,朴硝四錢。

白話文:

若水氣不退,加黃芩、梔子仁各三錢,朴硝四錢。

上為末,酒調服,不拘時候,薄荷湯亦可。喘,加人參。大病,三四服愈。如煩嘔,甘草半兩,豆粉一兩,為末,酸虀水下。如割瘡去了疔子,止血用毛鐵甲為末敷。

白話文:

將這兩種藥材磨成粉末,以酒調服,不限服用時間,也可以用薄荷湯送服。如果症狀有喘,可以加入人參。大病的話,服用三四次即可痊癒。如果出現煩躁嘔吐的症狀,可以將甘草半兩、豆粉一兩磨成粉末,用酸虀水送服。如果有割瘡切除疔子,可以用毛鐵甲磨成粉末敷在傷口上止血。

角瘡口方

霜梅(十個),大黃(五錢)

上為塊子,用石灰炒過,石灰,入黃丹三錢,為末,乾摻瘡口上。

蟬蛻散

治疔瘡最有功效。用蟬蛻、殭蠶為末,酸醋調塗四畔,留瘡口,俟根出稍長,然後拔去。再用藥塗瘡。

蟾蜍膏

白話文:

角瘡口方

霜梅(十枚),大黃(五錢)

以上藥材搗碎成塊狀,用石灰炒過。再加入黃丹三錢,搗成粉末,乾敷於瘡口上。

蟬蛻散

治療疔瘡效果非常好。使用蟬蛻、殭蠶搗成粉末,用酸醋調和塗抹在瘡口四周,避開瘡口。等到瘡根長出一些後,再將其拔除。接著再用藥膏塗抹瘡口。

蟾蜍膏

治疔瘡。取蟾酥,以白麵、黃丹搜作劑丸,如麥顆狀。用指甲爬動瘡上插入,重者針破患處,以一粒內之,仍以水沉膏貼之。取蟾酥法,用癩蚵蚾於眉稜上,以手拔出酥,於油紙上或桑葉上,用新瓦盛下,然後插在背陰處,經宿則自乾白。於鵝翎筒內盛之。

白話文:

治療疔瘡的方法:取蟾酥,用白麵粉和黃丹調配成劑丸,大小如麥子。用指甲在瘡上劃破,然後將藥丸塞入傷口,再用膏藥貼上。採集蟾酥的方法:將癩蛤蟆放在眉稜骨上,用手拔出蟾酥,放在油紙或桑葉上,用新的瓦片壓在下面。然後將其放在陰涼的地方,過一夜後,蟾酥就會自然風乾變白。將蟾酥放在鵝毛管裡保存。

水沉膏

白芨末半錢,水盞內沉下,澄去水,卻於皮紙上攤開,貼瘡上。

灸法

掌後橫文後五指,男左女右,灸七壯即瘥。屢效。

白話文:

白芨膏

將白芨研磨成細末,半錢的分量,放入水杯中沉澱,澄清後去除水分,塗抹在紙皮上,貼敷於傷口上。

灸法

從手掌後方橫向的紋路後方,數算五個手指的距離,男性左手,女性右手,於該位置施灸七壯即可痊癒。此法屢試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