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九 (15)
卷第十九 (15)
1. 黑鯽膏
治附骨疽未破已破,或膿出不盡者。
白話文:
治療附骨疽,無論是尚未破潰還是已破潰,或是膿液流出不盡的情況,都可以使用此方。
上用黑色鯽魚一個,去腸,入白鹽令腹滿,用線縛定。用水一盞,銅石器中煮,水盡、乾焦為末,用豬油調敷。已破者乾摻,少痛勿怪。
白話文:
取一條黑色的鯽魚,去除內臟,用白鹽塞滿魚腹,用線綁緊。用一碗水,在銅或石器皿中煮,直到水全部蒸發,魚乾焦為止,將魚碾成粉末,用豬油調和塗敷患處。如果傷口已經破裂,可以直接將粉末敷在傷口上,如果疼痛感較輕微,不用擔心。
2. 赤朮丸
治附骨疽膿汁淋漓,久而不瘥。已破未破皆可用。
白話文:
治療附骨疽膿水淋漓,長時間不癒。無論已破或未破,皆可使用。
赤朮(一斤,泔浸去油,用川椒、蔥白煮令黑色,焙乾),舶上茴香,破故紙(炒),川楝子(銼,炒),茯芩,土茴香,川白芷,桃仁(去皮尖,炒。各一兩)
白話文:
赤朮(一斤,用米湯浸泡去油,用川椒和蔥白煮至黑,曬乾)
舶上茴香,破故紙(炒至脆化)
川楝子(切碎炒至微黃)
茯苓,土茴香,川白芷,桃仁(去皮和尖端,炒熟。各一兩)
上為末。老人加黑附子。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或鹽湯吞下。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老人的藥方中加入附子。加入蜂蜜製成丸劑,每個藥丸的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酒或鹽湯送服。
3. 雙解散
治便毒內蘊熱氣,外挾寒邪,精血交滯,腫絞疼痛。
白話文:
治便毒內蘊熱氣,外挾寒邪,精血交滯,腫絞疼痛。
辣桂,川大黃,白芍藥,澤瀉,牽牛(炒,取末),桃仁(去皮炒。各一分),甘草(半分)
白話文:
肉桂、川大黃、白芍藥、澤瀉、牽牛(炒熟,取研磨成的粉末)、桃仁(去皮炒熟,各一份)、甘草(半份)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食前,日二服。先小便快,熱從小便出,後大便利,皆是稠毒。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的水,加五片生薑煎煮,在飯前服用,每天服用兩次。一開始會小便頻繁,熱氣從小便排出,之後大便順暢,都是稠毒排出的表現。
4. 五香連翹湯
治便毒腫結,因敗精搏血留聚而成。立效。(方見前。)
白話文:
治療大便中毒或痔瘡腫脹凝結,是由於敗血留積所造成。此方藥效顯著。(詳見前文。)
5. 復元通氣散
便毒初發用此。
穿山甲(酒浸,炙焦,二兩),天花粉(酒浸一宿,焙)
白話文:
穿山甲(用酒浸泡,烤焦,二兩),天花粉(用酒浸泡一夜,烘焙)
白芷,當歸,甘草,舶上茴香(炒),白牽牛(炒),延胡索(擦去皮),南木香(各一兩),青木香(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食前服。不飲,南木香煎湯服。
白話文:
白芷:一種中草藥,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燒、牙痛等疾病。
當歸:一種中草藥,常被用於治療婦科疾病、月經不調、貧血等疾病。
甘草:一種中草藥,常被用於治療咳嗽、氣喘、胃痛等疾病。
舶上茴香(炒):一種中草藥,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疾病。
白牽牛(炒):一種中草藥,常被用於治療便祕、腸胃不適等疾病。
延胡索(擦去皮):一種中草藥,常被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炎、疼痛等疾病。
南木香(各一兩):一種中草藥,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疾病。
青木香(半兩):一種中草藥,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疾病。
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的酒調和,在進食前服用。不喝酒的話,可以用南木香煎的湯來服用。
6. 五苓散
疏利小便,以泄敗精。蔥二根煎湯調下。(方見大方科傷暑類。)
白話文:
疏利小便,以洩掉敗精。蔥兩根煎湯服下。(此方見於《大方廣傷寒論·暑症類》。)
7. 蠟礬丸
治便毒腫聚,內消神妙。(方見前。)
白話文:
治療便祕潰瘍腫脹聚集,內服消化的功能神奇。(方劑見前面。)
8. 四順清涼飲
治便毒熱證,大便不通。(方見大方科積熱類。)
白話文:
大便不通,熱毒積聚在腹部,導致腹部腫脹疼痛。
方劑
生地黃三兩,當歸二錢,乾薑二錢,桂心五分,黃連一錢,石膏一兩,甘草五分。
用法
水煎服用。
9. 木香流氣飲
治便毒,體虛氣閉,大便不通,加大黃少許煎,食前服。(方見大方科諸氣類。)
白話文:
治療便祕,體虛、氣機閉塞,大便不通,多加一點大黃煎服,於飯前服用。(詳細的處方請參考《大方廣脈經科別諸氣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