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九 (1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 (14)

1. 加味十奇散

治肺癰已散,不咳不疼,服此去舊生新,內能固濟。(方見前。)

白話文:

肺癰(一種肺部化膿性疾病)已消散,不再咳嗽疼痛,服用此方藥可清除舊患,長出新的組織,內服能使身體強健。(詳細方劑見前)

肺癰證,治萌易治,膿成難治。診其脈數而實已成,微而澀漸愈,面色白,嘔膿而止者自愈。有膿而嘔食,面色赤,吐膿如糯米粥者,不治。男子以氣為主,得之十救二三,婦女以血為主,得之十全七八,歷試屢驗。

白話文:

肺部生膿是一種疾病,病情剛開始的時候容易治療,膿液生成後很難治療。診斷肺部生膿,脈搏數而實的,膿液已經生成;脈搏微弱而澀的,正在逐漸好轉;面色蒼白的,吐膿後停止吐膿的,可以自愈。有膿液吐出,同時吐出食物,面色發紅,吐出的膿液像糯米粥一樣的,無法醫治。男性以元氣為主,得這種病的,十個中有二三個能治好;女性以氣血為主,得這種病的,十個中有七八個能治好,經過多次試驗驗證。

灸法:治肺癰正作,吐膿血不已,肺俞灸二七壯,二椎下三椎上,各去脊一寸半。及灸譩譆二穴二七壯,其穴在肩膊內肷第六椎兩旁三寸,抱肘取之。

白話文:

灸法:治療肺部膿瘍發作,吐膿血不止,可以灸肺俞穴27壯,它位於二椎下三椎上,各離脊椎一寸半。另外還可以灸譩譆穴27壯,此穴位在肩胛骨內側第六椎旁三寸,以抱肘的姿勢取穴。

2. 敗醬散

治脈數身無熱,腹無積聚,按之濡,此為腸癰。久積陰冷所成,宜服。

白話文:

脈數而身無熱,腹中無積塊,按壓有潮濕感,此為腸癰。屬於陰冷邪氣久積所致,宜服藥治療。

薏苡仁(二兩半),附子(炮,半兩),敗醬(一兩一分)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空心服。小便利為效。

白話文:

  • 薏苡仁:250 克

  • 附子(炮製過的):50 克

  • 敗醬:110 克

銼散,每服四錢重,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趁空腹服用。若小便通暢,即為見效。

3. 牡丹湯

治腸癰小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

白話文:

治療腸癰小腹腫脹,按壓則疼痛如淋,小便正常,時常發熱,自汗而出,再惡寒。脈搏遲緩、緊繃,表示膿尚未形成,可以服用(促進排便的)藥物,應當會帶血。脈搏洪大、數多,表示膿已經形成,不可服用(促進排便的)藥物。

大黃(蒸),桃仁(去皮尖。各半兩),牡丹皮(一錢一字),栝蔞子(三分),芒硝(二錢)

白話文:

大黃(蒸熟),桃仁(去皮尖,各半兩),牡丹皮(一錢一字),栝蔞子(三分),芒硝(二錢)。

上銼散,作一服。水三盞,煎八分,去滓,入芒硝再煎沸,頓服,不拘時候。未效,用敗毒散。(方見大方科傷寒類。)

白話文:

沒效果,再用敗毒散。(請參閱《大方科傷寒類》的方劑。)

4. 薏苡湯

治腸癰,腹中㽲痛,煩毒不安,或膿滿不食,小便澀。婦人產後虛熱,多有此病。縱非癰,但疑似間便可服,就有差互,亦無害。

白話文:

可以用來治療腸癰。腸癰會使患者感到腹中刺痛、煩躁不安,可能還會膿滿不思飲食並小便澀痛。婦女在產後虛熱時也容易得此病。即使不確定是否為腸癰,也可以先服用此藥,如果有誤差也不會造成危害。

薏苡仁(五兩),牡丹皮,桃仁(各三兩),瓜瓣仁(四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不拘時服。

白話文:

薏苡仁(200克),牡丹皮、桃仁(各120克),瓜子仁(160克)

銼散: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煎煮,不受時間限制服用。

5. 蠟礬丸

治腸癰內托神妙。(方見前。)

白話文:

治療腸癰內託的神妙方劑。(方劑見前文)

6. 蟾蜍膏

治附骨疽久不瘥,膿汁敗壞,或骨從瘡孔出。

白話文:

治療附骨疽很久不癒合,膿液腐敗,甚至骨頭從傷口冒出來。

大蝦蟆(一枚),亂髮(一握,如雞子大),豬脂油(四兩)

白話文:

大蟾蜍(1 只),散亂的頭髮(1 握,像雞蛋那麼大),豬油(4 兩)

上以豬脂油煎前項藥,濾去滓,凝如膏,貼之。凡貼,先以桑白皮、烏豆煎湯淋洗,拭乾,煅龍骨為粉摻瘡口四畔,令易收斂,卻用貼之。

白話文:

將豬脂油煎煮前面所述的藥物,然後濾去雜質,凝聚成膏狀,將此膏藥貼在患處。在貼膏藥之前,先用桑白皮和烏豆煎煮的湯液淋洗患處,然後擦乾。再將煅燒過的龍骨研磨成粉末,撒在瘡口的四週,這樣可以使瘡口容易收斂。最後,再將膏藥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