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九 (13)
卷第十九 (13)
1. 補肺散
治肺癰已吐出膿血,以此潤護。
真鍾乳粉(一兩),白滑石(二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米飲調下。
白話文:
用來治療肺癰已經吐出膿血的情況,用這個方子來滋潤保護肺部。
配方是:真鐘乳粉(一兩),白滑石(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調和後服用。
2. 理肺膏
治肺癰正作,咳唾不利,胸膈迫塞。
訶子(去核),百藥煎,五味子(微炒),條參(去蘆),款冬花蕊,杏仁,知母,貝母,甜葶藶子,紫菀,百合,甘草節(各五錢)
上為末,用白茅根淨洗,稱三斤,研取自然汁,入瓷石器中熬成膏,更添入好蜜二兩,再熬勻,候冷,調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溫水吞下。
白話文:
[理肺膏]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肺癰剛發作,導致咳嗽、痰液難以咳出,以及胸悶、胸膈堵塞等症狀。
需要準備的藥材有:訶子(去除核)、百藥煎、五味子(稍微炒過)、條參(去除蘆頭)、款冬花蕊、杏仁、知母、貝母、甜葶藶子、紫菀、百合、甘草節(每種藥材各取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然後取新鮮乾淨的白茅根三斤,搗碎取汁,將汁液倒入陶瓷器皿中熬煮成膏狀,接著加入二兩優質蜂蜜,再次攪拌均勻熬煮,等到冷卻後,將之前磨好的藥粉加入膏中混合均勻,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溫水吞服。
3. 加味敗毒散
治上膈壅熱而成肺癰,兼感風寒。重者,加入黃芩、栝蔞仁、薄荷、當歸、川白芷、半夏、烏梅、桑白皮,每半料各五錢,生薑、生地黃、燈心、白茅根煎。熱甚,加大黃。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上焦(胸膈以上部位)鬱熱積聚,導致肺部發炎化膿,同時又感染風寒的病症。
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黃芩、栝蔞仁、薄荷、當歸、川白芷、半夏、烏梅、桑白皮這八味藥,每種藥各取五錢(半料的量),再搭配生薑、生地黃、燈心草、白茅根一起煎煮服用。如果熱象非常明顯,可以再加大黃。
4. 內護
5. 排膿散
理肺癰。葉膿後宜服,排膿補肺。
嫩黃耆(二兩),川白芷,北五味子(炒),人參(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小指頭大。偃仰入口噙化,旋旋嚥下,食後服,臨臥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肺癰的。在膿液排出後適合服用,能幫助排膿並補養肺氣。
使用的藥材有:嫩黃耆(八十克),川白芷,北五味子(炒過),人參(各四十克)。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像小指頭一樣。服用時,將藥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然後慢慢吞下。建議飯後服用,睡前再服用一次。
6. 葦葉湯
薏苡仁,瓜瓣仁,桃仁(去皮尖。各一兩)
右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二盞,先以葦葉一握煎取一盞,去滓,入藥煎六分,食後服。或吐膿血勿怪。
白話文:
將薏苡仁、瓜瓣仁、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各一兩)這三種藥材一起切碎。每次服用四大錢的份量,加入兩碗水,先用一把葦葉煎煮成一碗,去除藥渣後,再放入切碎的三種藥材一起煎煮至剩六分,在飯後服用。服用後可能會吐出膿血,這是正常的現象,不用驚慌。
7. 五香白朮散
寬中和氣,滋益脾土,生肺金,進美飲食。
沉香,木香,明乳香,丁香,藿香葉(各半兩),白朮,羅參,白茯苓,薏苡仁,山藥,扁豆桔梗,縮砂,白豆蔻,粉草,蓮肉(各一兩)
上為末。蘇鹽湯調,空心服,棗湯亦可。有汗,加浮麥煎。
白話文:
使腸胃寬鬆舒適,調和氣機,滋養脾胃,促進肺部功能,增進食慾。
沉香、木香、明乳香、丁香、藿香葉(各半兩),白朮、羅參、白茯苓、薏苡仁、山藥、扁豆、桔梗、縮砂、白豆蔻、甘草粉、蓮子肉(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淡鹽水沖服,空腹時服用,也可以用紅棗湯沖服。如果出汗,可以加入浮小麥煎煮後服用。
8. 雲母膏
治一切內外癰瘡,依《和劑方》修合,煎北梗、甘草湯吞服,服畢,便就枕。有熱者,善應膏亦可丸服,湯引同上。(方見前。)
白話文:
雲母膏可以治療各種內外發生的癰瘡腫痛,按照《和劑方》的方法製作調配。服用時,用北梗、甘草煎煮的湯送服,服藥後就躺下休息。如果體內有發熱症狀,可以使用善應膏,也可以做成藥丸服用,並用同樣的北梗、甘草湯送服。(製作方法在前面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