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18)
卷第一 (18)
1. 通治
上銼散。水七升,煎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飲一升,即效。
黃連阿膠丸
治同上。(方見泄瀉類。)
黃連解毒湯
治時疾,三日已汗解,或因飲酒復劇,苦煩悶,乾嘔口燥,呻吟錯語,不得臥。
黃連(三分),黃柏(半兩),梔子(四枚,掰),黃芩(一兩)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取一湯盞,去滓服。未知,再服,進粥,以此漸瘥。《外臺》云:凡大熱盛,煩嘔,呻吟譫語,不得眠者。傳此方,諸人用之亦效。此直解毒熱,除酷熱,不必飲酒劇者。
黃連犀角湯
治傷寒及諸病後,內有瘡出下部。
黃連(半兩),烏梅(七個),犀角(無則以升麻代),木香(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七分,食前服。
雄黃兌散
治下部䘌瘡。
雄黃(研),青葙子,苦參,黃連(各二分),桃仁(去皮尖研,一分)
上為末,以生艾搗汁,和如棗核大,綿裹納下部。扁竹汁更佳。無艾,只用綿裹散子納下部,亦得。
四逆湯
治傷寒寒厥。或表熱裡寒,下利清穀,食入則吐。或大汗、大吐、大下之後,四肢冰冷。五內拘急,舉體疼痛,不渴,脈沉者。(方見前。)
白虎湯
治熱厥腹滿,身重難以轉側,面垢,譫語遺溺,手足厥冷,自汗脈沉滑,里有熱也。(方見前。)
大承氣湯
亦治熱厥。當觀病淺深,量多寡飲之。(方見前。)
黃連阿膠湯
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者。
黃連(一兩),阿膠(三分),雞子黃(半個),黃芩(一分),芍藥(半個)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內膠消盡,內雞子黃攪令和,溫服,日二服。
文蛤散
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熱被寒水入里,卻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宜服。(若不瘥者,與五苓散。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白散。)
文蛤(一兩)
上為散。沸湯和服方寸匕。湯用五合。
三物白散
治寒實結胸,無熱證者。(屬太陽。)
貝母(三分),桔梗(三分,去蘆),巴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一分)
上為散,內巴豆研和,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人可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身熱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噀之、洗之,益令熱卻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則煩。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與芍藥三兩,如上法。十棗湯,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宜服。(方見痰飲類。)
抵當湯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小腹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或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小腹硬,小便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或傷寒有熱,小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
白話文:
[通治]
一種藥方,用七升水煎煮,煎成二升,去掉藥渣,溫服一升。如果沒有好轉,再服用一升,就會有效。
黃連阿膠丸
治療方法同上(藥方見泄瀉類)。
黃連解毒湯
治療急性疾病,三日內已見汗解,或因飲酒病情加重,出現苦煩悶、乾嘔口燥、呻吟錯語、不能平臥等症狀。
藥方:黃連三分,黃柏半兩,梔子四枚(掰開),黃芩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煎成一湯盞,去掉藥渣服用。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再服用一次,然後吃粥,以此逐漸痊癒。《外台秘要》記載:凡是熱盛煩嘔、呻吟譫語、不能睡眠的病症,都可以用這個藥方,很多人使用後都有效。這個藥方主要是解毒清熱,消除酷熱,不必侷限於飲酒後發病的患者。
黃連犀角湯
治療傷寒及其他疾病痊癒後,下體出現瘡瘍的症狀。
藥方:黃連半兩,烏梅七個,犀角(沒有犀角可以用升麻代替),木香各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煎成七分,飯前服用。
雄黃兌散
治療下體濕疹。
藥方:雄黃(研磨)、青葙子、苦參、黃連(各二分)、桃仁(去皮尖研磨,一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新鮮艾草搗碎取汁,和藥粉混合成棗核大小的藥丸,用棉花包裹後塞入下體。用扁竹汁更好。沒有艾草,只用棉花包裹藥粉塞入下體也可以。
四逆湯
治療傷寒寒厥。或表熱裡寒,下利清穀,進食則嘔吐。或大汗、大吐、大下之後,四肢冰冷,五臟拘緊,全身疼痛,不渴,脈沉者。(藥方見前文)。
白虎湯
治療熱厥腹滿,身體沉重難以翻身,面色晦暗,譫語遺尿,手足厥冷,自汗脈沉滑,裡有熱證。(藥方見前文)。
大承氣湯
也治療熱厥。應根據病情輕重,調整藥量服用。(藥方見前文)。
黃連阿膠湯
治療少陰病發病二三日以上,心中煩躁,不能平臥的症狀。
藥方:黃連一兩,阿膠三分,雞蛋黃半個,黃芩一分,芍藥半個。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二盞水煎成一盞,去掉藥渣,待阿膠溶化後,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溫服,每日服用二次。
文蛤散
病情在陽,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卻反用冷水漱口,熱邪被冷水引入體內,反而無法排出,病情加重,皮膚起粟粒,想喝水,卻不渴的患者,適用此方。(如果沒有好轉,服用五苓散。寒實結胸,沒有熱證的患者,服用三物白散)。
藥方:文蛤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沸水調和服用,藥量為方寸匕,水用五合。
三物白散
治療寒實結胸,沒有熱證的患者。(屬於太陽病)。
藥方:貝母三分,桔梗(去蘆頭)三分,巴豆(去心皮,炒黑,研磨成膏狀)一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研磨好的巴豆,用白開水調和服用。體格強壯者服用半錢匕,體弱者可以減少藥量。病在膈膜上方,必然嘔吐;病在膈膜下方,必然腹瀉。如果腹瀉不止,服用一杯熱粥;如果腹瀉過度,服用一杯冷粥。身體發熱,皮膚起粟粒,不能痊癒,想要用衣物遮蓋身體,如果用冷水漱口或清洗身體,會使熱邪不能排出,應該發汗卻不能發汗,就會煩躁。假使已經出汗,腹中疼痛,服用芍藥三兩,按照上述方法治療。十棗湯適用於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證已解的患者。
患者渾身出汗,病情發作有規律,頭痛,心下痞硬脹滿,牽引脅肋下疼痛,乾嘔氣短,出汗但不惡寒,這是表證已解但裡證未和,應該服用。(藥方見痰飲類)。
抵當湯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象微弱而沉,反而不結胸,患者發狂,這是因為熱邪在下焦,小腹硬脹,小便自利,下血後即可痊癒。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太陽經循行,瘀熱在裡面的緣故。或者太陽病,身體發黃,脈象沉而結實,小腹硬脹,小便自利,這是沒有出血的表現。小便自利,患者如狂,這是出血的表現。或者傷寒有熱,小腹脹滿,應該小便不利,現在反而小便自利,這是因為有出血的緣故。應該瀉下,不可服用其他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