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5)

1. 木香流氣飲

調順榮衛,通流血脈,快利三焦,安和五臟。治諸氣痞滯不通,胸膈膨脹,口苦咽乾,嘔吐少食,肩揹走注刺痛。及喘急痰嗽,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大便秘結,水道赤澀。又治憂思太過,怔忪鬱積,腳氣風濕,聚結腫痛,喘滿脹急不寧。

陳皮(去白,一斤),青皮(去白),紫蘇(去皮梗),甘草(爁),厚朴(去粗皮,薑汁製),香附(炒,去毛。各半斤),木通(去節,四兩),大腹皮,丁皮,檳榔,肉桂(去粗皮,不見火),藿香葉,蓬莪朮(煨切),草果仁,木香(不見火。各三兩),麥門冬(去心),人參(去蘆),白朮(去蘆),乾木瓜,石菖蒲(刮去毛),赤茯苓(去黑皮),川白芷(各二兩),半夏(一兩,湯洗七次,焙乾)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熱服。如傷寒頭痛,才覺得疾,入連根蔥白三寸,煎服,升降陰陽,汗出立愈。如臟腑自利,入粳米煎。婦人血氣癥瘕,入艾、醋煎,不拘時候。

白話文:

木香流氣飲

這藥方可以調理身體的氣血運行,使血脈暢通,加速三焦(上、中、下三部分)的氣機流動,使五臟安和。主要治療各種氣機阻滯不通,導致的胸膈脹滿、口苦咽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肩背走竄刺痛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呼吸急促、咳嗽痰多、面部虛腫、四肢腫脹、大便乾燥、小便不暢等問題。此外,對於思慮過度導致的心神不寧、情緒鬱悶、腳氣風濕、關節腫痛、呼吸急促、腹部脹滿等症狀也有療效。

藥方組成:

陳皮(去除白色內膜,一斤)、青皮(去除白色內膜)、紫蘇(去除枝梗)、甘草(炙烤過)、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炮製)、香附(炒過,去除毛須,各半斤)、木通(去除節),大腹皮、丁皮、檳榔、肉桂(去除粗皮,避免火烤)、藿香葉、蓬莪朮(煨過切片)、草果仁、木香(避免火烤,各三兩)、麥門冬(去除心)、人參(去除蘆頭)、白朮(去除蘆頭)、乾木瓜、石菖蒲(刮去毛須)、赤茯苓(去除黑皮)、川白芷(各二兩)、半夏(一兩,用熱水洗七次,烘乾)。

使用方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取四錢藥粉,加水一杯半,生薑三片,紅棗兩顆,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

特殊情況加減:

  • 若因感冒引起頭痛,剛感到不適時,可加入連根蔥白三寸一起煎服,能調和陰陽、發汗,很快就能痊癒。
  • 若出現腸胃不適而腹瀉,可加入粳米一起煎服。
  • 若婦女有血瘀腫塊,可加入艾葉、醋一起煎服。

服用時間不拘。

2. 秘傳降氣湯

治男子婦人,上熱下虛,飲食過度,致傷脾胃。酒色無節,耗損腎元。水火交攻,陰陽關隔,遂使氣不升降。上熱則頭目昏眩,痰實嘔逆,胸膈不快,咽喉乾燥,飲食無味。下弱則腰腳無力,大便秘澀,裡急後重,臍腹冷疼。若治以涼,則脾氣怯弱,腸鳴下利。治以溫,則上焦壅熱,口舌生瘡,及腳氣上攻與久痢不瘥。

宜先服此藥,卻以所主藥治之。氣壅耳聾,泛熱咽疼,亦效。

五加皮(半兩,酒浸半日,炒黃色),枳殼(一兩,湯浸去穰,麩炒),柴胡(去毛蘆,洗,一兩),骨碎補(燎去毛,銼炒,半兩),地骨皮(半兩,炒黃),桔梗(半兩,炒黃色),桑白皮(二兩,銼炒),陳皮(一兩,炒黃色),訶子(炮,取肉半兩,炒),甘草(一兩,炒),半夏(半兩,生為末,生薑自然汁為餅,再碎,炒),草果(去皮膜,半兩,淨洗炒黃)

上銼散,和勻,以碗盛,就飯甑上蒸一伏時,傾出攤令冷收之。每服二錢,紫蘇三葉,生薑三片,水一盞,同煎七分,食後通口服。痰咳,加半夏曲。心肺虛,每料加人參、茯苓一兩。上膈熱,加北黃芩五錢。下部大段虛,加少許炮附子煎,如使附子,多加生薑。婦人血虛,加當歸一兩煎。

白話文:

此方適用於治療男女因上熱下虛,飲食過量導致脾胃受損。或因縱慾無度,耗損腎氣,造成水火失調,陰陽不協,進而使氣機升降失常。症狀表現為:上熱則頭暈眼花,痰多嘔吐,胸悶不適,咽喉乾燥,食慾不振;下虛則腰腿無力,大便乾結,裡急後重,肚臍腹部冷痛。若用寒涼藥物治療,會使脾氣更加虛弱,出現腸鳴腹瀉;若用溫熱藥物治療,則會使上焦更加壅熱,口舌生瘡,以及腳氣上攻或久痢不癒。

因此,應先服用此藥調理,再根據病症服用對應藥物治療。此方對於氣機壅滯引起的耳鳴耳聾,發熱咽痛也有效果。

藥材組成: 五加皮(用酒浸泡半天後炒至黃色,半兩)、枳殼(用熱水浸泡去除瓤後用麩皮炒,一兩)、柴胡(去除毛蘆後洗淨,一兩)、骨碎補(燎去毛後切碎炒,半兩)、地骨皮(炒至黃色,半兩)、桔梗(炒至黃色,半兩)、桑白皮(切碎炒,二兩)、陳皮(炒至黃色,一兩)、訶子(炮製後取肉炒,半兩)、甘草(炒,一兩)、半夏(生用研成粉末,用生薑汁製成餅狀後再弄碎炒,半兩)、草果(去除皮膜後洗淨炒至黃色,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均勻,用碗盛裝,放在飯甑上蒸一個時辰,取出攤涼後保存。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紫蘇三片,生薑三片,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飯後服用。若有痰咳,加入半夏曲。若心肺虛弱,每劑加入人參、茯苓各一兩。若上膈有熱,加入北黃芩五錢。若下部虛弱嚴重,加入少量炮附子同煎,若使用附子,可多加生薑。婦人若血虛,加入當歸一兩同煎。